賴清德稱台灣「不得不」制裁俄羅斯 揭「務實台獨」真實寫照
俄烏戰事延燒,西方世界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道,包括拜登(Joe Biden)政府簽署對俄能源禁令。這波制裁俄羅斯浪潮,台灣的民進黨政府「不落人後」,被視為角逐下屆台灣大選熱門人選的台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表示因為台灣是民主陣營的一員,「不得不」跟進制裁俄羅斯。
曾自稱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台副總統賴清德,3月9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暢談他對俄烏戰爭、台海局勢與台美關係等看法。其中一大亮點,即他表明台灣「不得不」跟進制裁俄羅斯,原因在於台灣已經是民主陣營的一員,如果今天台灣不參加民主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哪天中國出兵打台灣,能祈求誰來幫助我們?」
事實上賴清德這段「真心話」,是接續在他對台海情勢看法之後。在賴清德眼裏,目前世界各國聯手製裁俄羅斯,是在對中國大陸發出訊號:「若對台海發動攻勢不會是一對一,可能是一對多的戰爭」。賴清德認為,台灣要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避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發生,強調必須「自助天助、人助天助」,更主張台灣一定要有防衛自己的力量,特別是「發展不對稱戰力」。
然而,若將賴清德發言聯繫起來看,前後邏輯卻是矛盾不一致的。他一方面批評中國大陸軍費增加,另一方面又強調台灣需要發展不對稱戰力;一方面主張要自我防衛,另一方面又宣稱台海可能是一場「一對多」戰爭,從而喊話北京「認清局勢」。在台灣民選政治結構下,賴清德這番順風迎合的民粹表態,雖然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但仍讓人感到台灣政治精英對局勢判斷的一廂情願。
在賴清德的談話中,最為精妙之處莫過於「不得不」三個字,表達出他對於台灣處境的真實想法,如果搭配其台獨立場來看,更能流露出「台獨工作者」空喊口號卻迴避現實的本來面目。賴清德的言下之意,亦即為了要爭取西方民主國家「馳援台灣」、鼎力相助台灣「拒統抗中」,因此台灣可以不顧一切代價也在所不惜。
以跟進制裁為例,俄羅斯政府3月7日已將台灣列入不友善國家和地區名單,而且使用的名稱是「台灣(中國)」。結果台行政院長蘇貞昌竟能將之操作為一場「歡欣鼓舞」的「喜事」,極其振奮地向台灣民眾宣示:「台灣是個國家其實全世界都知道」。但蘇貞昌沒說出口的,是台灣中油向俄國採購的天然氣,「最後一船」在3月30日抵達後,台灣的能源困境可能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因為目前台灣發電量高達83%仰賴火力發電,而其中燃煤與燃氣第三大供應國都是俄羅斯,接下來台灣大停電的場景會不會「不得不」再度上演?
台灣執政高官一味「抗中」的路線,為了博得美國及其盟友的關愛眼神,各種「不得不」可說是屢見不鮮。比如宣稱「不得不」吃了美國進口萊豬,就能換取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台灣也「不得不」開放日本福島食品。問題是,這些「不得不」除了換得民進黨支持度居高不墜之外,台灣在實質上並未得到任何對人民有利的好處,2月18日CPTPP召開資深官員會議,台灣入會申請甚至未被排入議程,便是一例。
民進黨政府用「不得不」的思維綁架了台灣民意,只為成就其執政大位,過去犧牲了民眾的食品與健康安全,如今在面對嚴肅的台海衝突危機時,非但未把爭取和平與避免戰爭列在首位,反而把西方軍事力量介入台海視為一種「不得不」的保命符。這種想法不僅視人民生命為草芥,甚至不符合台獨長期以來所標榜的「台灣主體性」,反而把「附庸性」顛倒成光榮英勇的盾牌,不等於是開了「台獨」自己一個玩笑嗎?
西方民主陣營當前對烏克蘭各種花式「聲援」、對俄羅斯各種花式「制裁」,實際上都是口惠實不至的袖手旁觀,不願意捲入戰爭之中,基輔政府此前的「不得不」,終究沒有將戰局扭轉為「一對多」。就在賴清德寄希望於民主國家的期許之後,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卡琳(Mara Karlin)3月10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烏克蘭的抵抗可作為台灣自衛的典範。這一番美國式義正詞嚴的弦外之音,很值得目標台灣總統大位的台獨工作者細細品味。若是等到台海局勢走到最糟糕的一步,難保台獨屆時又「不得不」做出另外一種選擇,成了「務實台獨」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