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遣使訪台 為了圓美國在印太的謊而來
正當全球聚焦俄羅斯武力進犯烏克蘭、掀歐陸局勢動盪之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授意派遣跨黨派訪團於3月1日來台,用以安定台灣政府與民心之意昭然若揭。
本次拜登訪團,由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率領,成員方面包括前國防部政策次長傅洛依(Michèle A. Flournoy)、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歐蘇莉文(Meghan L. O'Sullivan)、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及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S. Medeiros)。攤開成員名單,背景均以「國防」及「國安」為主,蔡英文並將於3月2日上午於台灣總統府內接見訪團成員。
對於美國在俄烏交戰正炙、歐洲國家焦頭爛額擠不出對策的時刻,台灣上下對於美國使團到訪,第一時間自然是以吃下定心丸的心態回應,諸如使團訪台自是為了傳達美國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堅定支持等宣傳不絕於耳,但何以至此?烏東情勢與台海安全問題之所以扯上了邊,甚而成為國際間默認的一組地緣政治連動,多拜美台過去幾年合謀將台海問題國際化的後果,美方此刻遣團撫台,不過是自導前因,只得自圓後果的必然之舉。
然而,根據台媒1日報道,不具名的台灣國安高層特別就當前俄烏大戰,中國大陸強化對台認知作戰之際,分析出美方大動作訪問台灣背後具有「3大意義」,究其精神,實可發現台灣官方在面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的狀態,竟是自說自話,頗有幾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超現實感。
其三大意義分別是:台美交往模式朝向制式化,資深代表團的新互動模式「快又有效」;在訪問時機方面,展現了美國對台海及區域和平與安全承諾的「再保證」;在訪團成員組成方面,透過重量級卸任國安高層官員訪台,傳達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堅定支持」。
首先,在拜登政府派遣資深訪團訪台一事上,確實有一定跡象可循,拜登政府在既有的美台各層級對話機制之外,另闢資深、前任官員赴台與台灣官員互動,前次可追溯至2021年4月派遣前聯邦參議員陶德(Christopher Dodd, D-CT)率團訪台。彼時陶德訪團於返美后,美國政府隨即研議決定捐贈台灣疫苗,不久後再宣佈重新恢復美台延宕多年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就台灣取得的經驗而言,拜登政府遣資深訪團訪台,「好事總在後頭」,自然喜聞樂見這套新互動模式的生成。然而,拜登政府「三番兩次」對台發糖,並非別無所求,可以預見的是,待此團結束訪台行程後,美台或相應歐陸安全情勢,而有進一步與安全議題攸關的商議,台灣此刻歡喜迎賓,心知肚明代價或是對於美國將來的「發糖」唯有吞下的份,無所謂自己的偏好。
其次,台灣國安高層認為,使團在美國《印太戰略》報告發表後的半個月內即訪台,表示美國以實際行動,展現美國在印太戰略報告中所強調對台灣的重視,並且消弭甚囂塵上的「西方無用論」或「美國棄台論」。事實上,美國特別在這個時間點遣團抵台,反證了美國也認知到,美國在台灣問題,尤其是在安全領域的態度,最足以一針見血。台海的安全問題正因為是美國在區域安全上最脆弱與不被信任的一個點,方有所謂保證之後還要「再保證」的反覆重申。
在俄烏戰事之前,台灣政府對於諸多針對台海有事,美國會否馳援台灣的追問,總能以假設性的問題迴避之,相關評論美國對台「口惠實不至」的說法,在俄烏戰前因為缺乏實景對照,多少隻能流於推論。然而,俄烏開戰的血光之災,以及美國如何「善待」烏克蘭雙雙明擺在世界眼前,正因為過往對於烏克蘭的支持破了功,美國此刻才必要回頭在東亞區域補足失血的盟友信任。反過來說,倘若拜登政府明確成為了烏克蘭的有利後盾,還需要派遣使團抵台安撫台灣政府,同步撫慰給其他亞太的盟友看?
最後,台灣國安高層指出此訪團團員背景均以「國防」及「國安」為主,對國際整體外交態勢、軍事行動策略與部署,以及區域安全情勢等均有深入了解,認為美國顯然期盼透過此次訪問團,傳達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堅定支持。此話差矣,猶如台灣政府走夜路吹口哨,徒給自己壯膽並用以內宣而已。俄烏克蘭情勢發展始末,對於台灣政府來說,必然是「錙銖必較」,還記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不久前的1月18日即飛往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烏克蘭擔心俄羅斯入侵之際,用力展現美國的支持,同時強化美國對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承諾。甚至,在布林肯出訪烏克蘭之前,德國外長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也前往莫斯科和基輔訪問,試圖緩和情勢。
台灣礙於美台官員互訪存有層級限制,對於拜登政府屢屢透過「重量級」、「卸任」國安高層官員訪台,傳達對台海和平與安全的堅定支持,如獲至寶,欣慰至極。但國際現實告訴台灣的警醒當是,並非美國派遣多高層的官員到訪便如蒙雨露,一則不一定有用,二則不一定可信。布林肯傳達的美國支持與對於主權領土完整的承諾,若是有用也可信,澤連斯基當情何以堪?此刻的台灣上下熱烈同情烏克蘭之餘,也該替蔡英文同情一下澤連斯基的際遇,更該替自己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