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狂想.二|台作家:全民武裝成狙擊手 核廢料阻止解放軍
2022年1月15日,「福和會」(Formosa Republican Association)在台北舉辦「青年國家安全論壇」,台灣民團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南市射擊協會等組織亦參與協辦。
會中探討兩岸緊張氛圍下,台灣軍事改革的可行方向。下午第二場次主題為「面對滲透與內應,民間如何作為」,邀請到已退役的台空軍中將張延廷、政戰少將余宗基、作家范疇出席討論。
核廢料放東沙
范疇說,為了保衛台灣,民間要有意識,意識後要有知識,知識後才有行動。而所謂意識,范疇表示「台灣人的思考不夠精緻」,「台灣的國安」是甚麼,這是民間必須想清楚的,范疇從而提出自己的兩點定義:「領土不被侵犯,自由民主不被剝奪。」
他表示,台灣內部可能已有20萬人被中共「超前部署」,第一種是政界與學界諸人,其因過去某些經歷,「有把柄在北京手裏」,不得不配合;第二種是軍隊中的不滿者;第三種是直接被收買的「第五縱隊」,其會配合解放軍制造事端,不論物理或心理。
范疇預測,2022年的中共對台認知戰強度,一定會超越過往,例如台灣正盛行「備戰等於好戰」的「投降思維」。范疇指出,開不開戰是北京決定,但備不備戰是台灣自己要負責。其更歸納兩岸未來「四化」趨勢:「香港內地化,內地新疆化,新疆朝鮮化,台灣香港化。」
范疇指出,台軍究竟為誰而戰,必須想清楚,台灣軍隊的官僚文化也要改革,以往都說「軍公教」,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必須給軍人非常待遇與照顧,「希望能做到一人當兵全家照顧」,並且恢復徵兵制,募兵比例大約50%。范疇更呼籲,「一定要恢復軍事化管制,台灣必須廣設上百個靶場,動員全民打靶,每個靶場要求訓練50名狙擊手。」
最後范疇呼應「解放軍恐會攻打東沙島」的預測,提出「最近核四重啟議題很熱門,應該把核廢料放在東沙,阻擋解放軍奪島。」
「圍魏救趙」的格局
余宗基則表示,中共如今策略,是將美國逼出第一島鏈。然而面對解放軍試射東風與極音速導彈,美國雖然震撼,卻沒有撤退,而是前進部署到第一島鏈,台灣應學習這種「不畏戰」意志。
余宗基接着分析,美國正運用「圍魏救趙」戰略,平衡台海壓力。例如美日日漸高強的軍事合作,為的便是恫嚇解放軍;美國近來在南海周遭舉行多國軍演,亦是要對解放軍形成壓力。「如今南海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部有韓國牽制,西部被印度牽制,解放軍還有軍力投入台海嗎?」
余宗基最後指,中共滲透也是台灣必須重視的威脅,尤其社交網上的訊息戰,中共與俄羅斯相同,都利用「民主的透明開放」,滲入其中操作網軍帶風向;另有針對台軍將官的策反,甚至不惜使出美人計,例如羅賢哲案;而針對大學生與教授的滲透同樣值得重視,余宗基補充,國共三大戰役中,國民黨便是因遭滲透、情報屢屢外泄,導致前線持續潰敗,許多將領的副官本身便是中共地下黨員,早在學生時期便被吸收。
增添靶場數量
張延廷提出,如今兩岸往來頻繁、互通有無,但為捍衛台灣,台灣人須在心理、經濟、政治等場域多管齊下。
第一,必須在心理上「清楚敵我」,楚河漢界壁壘分明。張延廷呼應范疇前述,「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並提出蔣經國曾經強調「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也是一樣道理。「敵人在哪裏,台灣要搞清楚。」
第二,是降低經濟場域的依賴性。張延廷指,台灣若不降低對陸經濟依賴,便可能在未來衝突中,遭致經濟封鎖。此外「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張延廷批評「台灣人正為一斗米折腰,如此一來北京根本無需動用軍事,只要用經濟手段就便可控制台灣。」
第三,台灣必須「看清政治大勢」。張延廷認為,民主國家最珍貴的便是政黨政治、責任政治、依法行政、多數決,台灣人應當看到自身優勢,以及「民主是世界大勢」的潮流。
張延廷比較,台灣有幾點不如美國:擁槍程度、對軍人的尊重。其指台灣志願役只有4個月軍事訓練,新台幣3700多億(約合1045港元)的軍費預算,大概超過一半是發薪水,剩下的增添戰力根本不夠。「口袋多深、戰力多強」,張延廷最後呼應范疇所述,認為台灣「全民國防」實力不足,必須強化相關訓練,增添靶場便是選項之一,「讓民眾養成用槍習慣,全境要塞化、全民軍事化,台灣瑞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