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規模食物研究揭這種原料極危險! 幼童致癌風險極高
2單氯丙二醇酯、3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是食品中近年才開始受到關注的3項致癌與危險物質,主要是植物油高溫精製過程產生,台灣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最近接受科技部委託,進行一項大規模的食品中3項有害物質含量及民眾飲食暴露量研究,發現台灣人暴露量高於歐美國家,而且都已達到致癌風險相當大的程度,其中特別是添加棕櫚油的各式糖果餅乾及嬰兒奶粉的含量驚人,對於嬰幼兒與青少年的健康有很大負面影響,但目前全球都未對棕櫚油的使用提出限制。
對於這項結果,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國際上從2016年起重視這些毒物對人體的影響,陸續訂定食品中含量標準,但台灣目前只有訂定醬油中的3單氯丙二醇,及嬰兒奶粉中的縮水甘油酯含量規定,在經過這項大型研究後,建議中央即使沒有訂定各項食品中的含量標準,也應該比照塑化劑訂定「企業監測指引」,讓廠商在製作相關食品時有參考依據,也希望製油業者能更新製程,減少有害物產生。
同時應該針對研究中發現的6大類高風險食品,包括油品、嬰幼兒食品、全穀雜糧類(經過烘焙再製)、乾豆堅果類、糖果餅乾類及複合食品(水餃、泡麵及漢堡等),進行三項物質的長期監測。
相關圖輯:食油冷知識|橄欖油助保護心血管?4大油脂選對烹調油令你更健康▼▼▼
李俊璋表示,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吃進人體後,會水解為毒性較高的單氯丙二醇與縮水甘油,其中縮水甘油已經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人類極有可能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則為列「人類可能致癌物」,還會傷害人類的腎臟與睪丸,2單氯丙二醇則傷害平滑肌、心臟。
這些有害物質主要是在植物油高溫精製過程中產生,因此這項大型研究花費兩年,蒐集市售可能含有這些物質的12大類280項食品,與28項的調味品(醬油等),一一測量3類有害物質中的31項成分,結果其中含量最高的前3類食品依序分別是油、糖果餅乾及複合食品。
其中油品中又棕櫚油含量最高,縮水甘油酯含量超過歐盟規定的6倍以上、3單氯丙二醇酯超過歐盟2倍以上,其次是玄米油,其他像是玉米胚芽油、人造奶油及作糕點常用的酥油,含量也相當高,比較健康的油則是橄欖油、葵花油、芥花油、大豆油及椰子油等。
李俊璋表示,棕櫚油因為價格便宜,大量使用在各種零食裡,包括歐盟等先進國家都沒有訂出棕櫚油的使用限制,研究中還發現,高油、高溫烘焙又高鹽的食品,有害物質含量爆表,像是油炸的薯片、高油脂的麵包等,與過去已知的飲食原則相同,但研究提供進一步的了解。
相關圖輯:清淡飲食3餐水煮會致皮膚乾燥?學識用油5大原則維持健康▼▼▼
研究團隊並依照國家攝食資料庫,換算出不同年齡層民眾吃了這些食物後3項有害物質的暴露劑量,結果全部都超過歐盟規定的劑量,而且隨著年齡層愈小暴露量愈大,同時暴露量比歐盟、德國、土耳其及巴西過去研究的都大,但與中國大陸卻差不多,團隊認為應該是東西方飲食習慣不同。
針對縮水甘油具有高致癌風險,歐盟並未訂定含量限制而是愈低愈好,但有換算為致癌風險指數,歐盟規定2萬5000以上(愈大致癌風險愈小),但台灣0到3歲的幼童指數卻在3000左右,致癌風險極高。
延伸閱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