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廢水|台灣原能會報告指恐衝擊漁業 將監測氚活度確保安全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2年後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出大海,引起各界關注。
台灣傳媒報道,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稱「原能會」)評估認為,若日本排放核廢水,台灣附近海域會因黑潮與北太平洋流循環,被從日本區域帶來的污染物所影響,衝擊近海、遠洋漁業。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2年後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出大海。(路透社)

報道引述原能會的報告指,若日本排放核廢水,或會有部分因為洋流條件擴散至台灣海域,但擴散趨勢以及實際影響仍取決於日本如排放濃度、排放頻次、放流型式、放流管離岸距離、排放季節等排放計劃。

至於核廢水中的主要物質「氚」,在人體的生物半衰期很短,相對其他人造放射性核種對於人體幾乎沒有影響。但擬排放的核廢水總量非常巨大,輻射曝露的途徑亦十分複雜。人們或會因為沙灘活動而受到海水表面的直接輻射曝露,亦會因攝入海水中魚類等不同途徑接受氚水的影響。

報告認為,台灣鄰海附近重點迴游魚類的路徑,基本是沿著黑潮來往日本與台灣之間,移動路徑皆與氚水排放後可能之擴散路線重疊,台灣近海、 遠洋漁業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台灣多個統派民間團體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吳逸驊攝)

對於如何應對日本擬排放核廢水,報告稱在排放細部計劃尚未明朗化前,會就已針對該預期排放事件開始進行台灣海域氚活度監測計劃,偕同相關單位進行台灣周遭海水及水產取樣分析,確保輻射安全的同時建立氚活度基線,可透過詳細的輻射防護評估,確保氚水之安全無虞。

據悉,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海洋洋流擴散主要受黑潮的影響,黑潮主流沿台灣東岸向東北流經日本,再進入北太平洋流循環,有機率將日本區域之海流及污染物向南帶回台灣海域。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