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蔡英文勝選一周年回顧 美台關係迎來「大躍進」
2020年1月11日,台灣迎來總統大選,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817萬多票高票連任,大幅領先獲552萬多票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創下台灣總統選舉得票率最高紀錄,此外,民進黨在大選當中亦保住立法院過半席次,延續完全執政。
蔡英文在高民意的支持下開啟第二任執政,使得蔡英文更加勇於高舉「親美抗中」的意識形態大旗,一方面讓兩岸關係陷入空前未有的緊張局勢,但另一方面,從蔡英文勝選滿一週年的回顧裏,最大的變化必然是美台關係的大幅提升。
由於2020年也碰巧是美國大選年,因此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蔡英文各取所需,共同在2020年將美台關係推向歷史最高點,而這可以分別表現在美國涉台法案、對台軍售和高官訪台等三個層面。
在美國涉台法案方面,在2020年3月美國通過《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簡稱為《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表達美國支持台灣的對外關係。而2020年12月27日特朗普正式簽署的《2020年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20),其中要點更是包括呼籲對台軍售常態化、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並檢視國務院對台交往準則等等。而《2020年台灣保證法》也可能在未來使得美台關係更加密切,同時讓中美關係處於更緊張的狀態。
此外,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1)於2021年1月初美國會通過挺台抗中國防授權法,因而推翻特朗普的否決權,法案內容包括重申協助台灣維持足夠自我防衛能力、保障台灣公民在國際金融組織的公平僱傭規範等。
而美國國務院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於1月10日宣布取消美台雙方官員的交往限制。據台灣學者表示,相關限制近年其實已逐漸取消,此舉是「追認」一個既存事實,同時也有望讓台旅法、台北法案、國防授權法等相關法案進而「真正落實」。
不過,1月10日,針對蓬佩奧宣布取消台美交往限制,拜登(Joe Biden)交接團隊表示,拜登支持和平解決兩岸議題,以符合台灣人民願望與最大利益。他認為美國對台必須維持堅定、有原則且跨黨派支持。此外,對於他在擔任聯邦參議員時投票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他會落實這項承諾以及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而在美國對台軍售方面也創下美台關係的歷史新高。這可以分別從美對台軍售的價格、次數和武器類型三方面來總結。首先,美對台軍售價格達「世界第一」。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於2020年11月29日表示,美國依《與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對台軍售,而台灣2020年「計畫」向美軍購達118億美元,是美國對外軍售年度最大客戶,也是台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
其次,美對台軍售次數創歷史新高。美國國防部國防合作安全署(DCSA)於2020年12月7日宣布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任內第11筆對台軍售包裹,價值約2億8,000萬美元,而這也是2020年內第6次公開對台軍售。
第三,美對台開始販售「攻擊性」武器。根據台灣國防部在2020年10月22日對外表示,美方將出售的武器項目共包含三大項,除了11套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車、以及相關無線電通訊、炮兵標定儀等裝備之外,最讓人意外的是,美國此次一口氣出售高達64枚的ATACMS炮兵戰術彈道導彈系統,這是美國第一次出售純攻擊性武器給予台灣,也是第一次出售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給台灣。
美台達歷史高點的第三個明證則是美國高官於蔡英文新任期的一年內接連訪台。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境的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於2020年9月17日率團訪問台灣,而這是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美國訪台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
而此前則是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 II)在2020年8月9日以「防疫外交」的名義訪台。而這兩次高官訪台,都是繼2000年時任美國運輸部長的史雷特(Rodney Slater),以及2014年時任美國環保署長的麥卡錫(Gina McCarthy)訪台後,再度有美國內閣級官員訪台。同時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從2018年簽署《台灣旅行法》以來,連績兩次有美國部長級官員訪台。
而近期則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預定於2021年1月13日至15日訪台,應是特朗普任期最後派遣的高官,而台灣總統府則於1月11日表示,蔡英文預計將於14日上午於總統府內接見克拉夫特。
從蔡英文勝選一週年的回顧來看,從美國涉台法案、對台軍售和高官訪台等三個層面的確可以發現美台關係迎來「大躍進」。不過外界更加關注的是,美台關係會否隨着特朗普下台後迎來新的變化甚或降温,而從拜登最新的回應裏提到「一中原則」,則讓蔡英文陷入尷尬的局面,也預示未來的美台關係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