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自介改「台駐美大使」惹議 蕭美琴:美各界對自己的稱呼

撰文:譚英瑛
出版:更新: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個人Twitter的自我簡介近日修改成「台灣駐美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引發關注。
面對輿論對此衍生的各式台美關係猜想,蕭美琴在9月20日於Facebook發文表示,自己與美國政府交互的正式職稱還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而在個人Twitter上的「大使」(Ambassador)雖不是官方承認的稱謂,但已成為現在工作的形容詞,也是美國各界友人對自己的稱呼。

對此,台灣總統蔡英文於9月20日受訪時表示,蕭美琴一向非常積極、努力;無論她的頭銜為何,都將保持着為台灣努力,並跟駐美代表處一起與美國各方保持最佳溝通狀態。

蕭美琴的Twitter自介。(Twitter@蕭美琴)

蕭美琴在Facebook上提到,自己從上任後就如拼命持續與美國各界接觸、溝通、爭取,希望能改善台灣長期在國際上面對的不公平待遇,而在代表處同仁的努力下,某些事情實有進展,但每一步都是艱辛,也不可否認美國的「一中政策」框架仍舊存在。

蕭美琴也提到,所以個人Twitter上的「大使」(Ambassador)並非官方目前承認的稱謂,但自己在美國代表台灣,且實際工作也與各國使館沒有差別,故這名稱不只是對個人現有工作的形同詞,也成為美國各界人士稱呼自己的方式。

蕭美琴除了與蔡英文交情甚篤之外,更在台灣政壇有着「貓奴」形象。(網上圖片)

蕭美琴說,自己是由蔡英文任命而來,且身負重任,台美雖存在長年的法律、政治與地緣戰略的障礙與侷限,但台灣有很多故事,需要被國際上更多人看到,而台灣的利益,更需尋求一切推進的機會,「戰貓會繼續努力,尋找那些狹隘空間中生存的機會。」

針對蕭美琴的Twitter自介引發討論,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則認為,在台灣即便是對非邦交國的駐台使節代表,台灣人也都是以大使稱呼之,這並不罕見;再者,在國際外交上有很多具有模糊空間的事物,只要派任國當地政府沒有反對,某種程度就是表達支持,目前看起來美國並沒有對蕭美琴的帳號稱呼表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