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2023年前生產305輛雲豹鏈炮甲車 或部署憲兵及海軍陸戰隊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灣國防部於今日(8月25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將在2023年以前,生產高達305輛的雲豹鏈炮甲車,不排除將大量部署在憲兵、陸軍聯兵營甚至海軍陸戰隊等單位。

台國防部表示,因應灘岸殲敵、防護衛戍區及反空(機)降作戰需求,台灣自主研發CM34型30公釐鏈炮裝步戰鬥車,2019年參加漢光35號演習,強大的火力成為媒體的焦點。

台國防部稱,該車具備強化火力與穿甲力,主要武器系裝配美製30公釐Mk44鏈炮,有效射程2,000公尺,具高射擊精度及殺傷力,瑞士、芬蘭及美國等先進國家輪型甲車均配置同型鏈炮。此外,該裝甲車具有雷射測距儀配合彈道計算系統,使Mk44鏈炮具備精準打擊能力。炮塔伺服系統具雙軸穩定功能,可提供優異的行進間動態射擊能力。

目前,雲豹鏈炮甲車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國防部首度公布未來量產計劃,相關人員表示,全案由台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擔任主合約商,其中炮塔系統委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研製,生制中心第202廠組裝量產;底盤系統及30公釐彈藥分別由生制中心第209廠及第205廠承接。雲豹鏈炮戰鬥車規劃產製305輛,2018年12月12日下達量產決心,2019至2023年執行量產任務。

而至今的量產進度,已經在2019年完成年度32輛交裝。2020年第一批6輛已於6月11日完成交裝任務,後續將於10、11月底分別完成30輛及18輛產製解繳。

台國防部也強調,此型甲車的自主生產,也帶動台灣內部相關產業的活絡與復甦。依國防自主「市售可獲得模組可自現貨市場獲得,不需花費高成本自制」政策,CM34雲豹鏈炮戰鬥車除30公釐Mk44鏈炮、引擎、變速箱及毒氣警報器等為國外採購外,國內產業自制產值88%,約新台幣278.6億元,帶動中鋼機械、高橋/信宏及和成等台灣廠商及其上游形成供應鏈。

今年已經開始進入量產高峰的雲豹鏈炮甲車(圖中右者),初期預計將有305輛的產量,反觀雲豹二代迫炮車(圖中左者)則已經遭到台陸軍的捨棄。(陳宗逸/多維新聞)

在此案的投資效益方面,雲豹鏈炮戰鬥車量產305輛,投資國內產製新台幣278億元,預估30年投入120億元維持費,促使國內廠商投資建立產能,帶動供應鏈成長,預估30年內可創造新台幣995億產業效益。此外,申請模組或元件縮短維修期程維持高妥善率,評估可每年撙節維持費新台幣1億元。

在此型車的整體後勤支援方面,底盤載具已使用9年以上,為成熟載具系統,台軍正持續推動技術資料及修能深化作為,大幅降低維修成本。2020年已陸續於兵整中心、飛勤廠、通基廠及汽基廠建立整體後勤支援能量。

有關炮塔系統方面,雲豹鏈炮裝步戰鬥車已於2019年起陸續執行制繳,包含機炮塔系統之2年備份料件,維保無虞。且已完成炮塔系統維修階層分析與計畫備料檢討,後續將依使用經驗,依計畫期程協助軍種建立單位及野戰段修能,確維裝備妥善。

台國防部表示,雲豹甲車的自主生產,也帶動了台灣企業的升級與轉型,效益相當龐大。(台灣國防部提供)

但是,未來雲豹甲車車系的生產,也蒙上一層陰影。由於台灣陸軍已經否決雲豹二代甲車的迫炮車型,表示與戰備需求不符,故台軍未來是否會改採購美製類似史崔克(Stryker)8輪迫炮甲車?目前尚未得知。據稱,台軍備局除了目前暫停迫炮車的持續研發外,目前唯一的重點,就在於使用雲豹二代車體,來進行105戰車炮改良的雲豹105炮車。

由於第一代雲豹的車體過高,射擊105穿甲彈,恐怕有翻車之虞,故二代雲豹的105炮車型,可能得利於重新設計的底盤、以及更加穩定的車體,來達到裝配105戰車炮的目的。此外,低膛壓戰車炮技術、減裝藥的穿甲炮彈技術等,也都是待突破的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