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倡中醫改名台醫引發「去中化」爭議

撰文:譚英瑛
出版:更新:

台灣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日前建議,可將「中醫」改稱「台醫」,不料此舉引發輿論對於執政黨「去中化」的討論。對此,游錫堃於當地時間7月6日通過臉書(Facebook)貼文表示,「比起中醫,我想『漢醫』或『台醫』會是更合適台灣的稱呼!」

蔡英文、游錫堃等人於6日出席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大會開幕式,而游錫堃在致詞時表示,年紀較大者,過往都稱中醫為漢醫、漢藥,「如果叫台醫、台藥應該也不錯」,但若大家覺得台醫、台藥不夠好,也可以稱為漢醫、漢藥,期盼這代人能夠將漢醫、漢藥發揚光大。

蔡英文、游錫堃等人於6日出席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大會開幕式。(中央社)

但由於游的此般言論涉及到「去中化」,「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7月6日發佈新聞稿指出,中醫、中藥是法定名稱且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基於推動嘉惠台民的中醫藥政策,「非與民眾健康福祉有關之任何議題均不予以討論」。看似以聲明方式撇清游錫堃的中醫「更名」倡議。

對此,游錫堃於7月6日下午表示,在「中醫」出現的百年曆史前,「漢醫」已經累積千年歷史,傳到各地也與當地文化融合,像是傳到韓國就稱為「韓醫」,傳到日本則稱為「漢方」;游錫堃更指出,假使未來台灣社會逐漸發展出對於中醫命名的共識,他覺得叫「台醫」,或追本溯源稱為「漢醫」都很好。

游錫堃說,台灣除了西醫名聞全球,生技產業也與中藥息息相關,研發成果早已嶄露頭角,或許人們可以思考,當台灣成果躍上國際舞台時,大家期待它繼續被稱為「Chinese Medicine」,還是可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他更覺得,對於中醫「稱呼」,雖然是最表面的問題,不過往往代表人們對於事物的認知,希望自己7月5日的想法能「拋磚引玉」,讓社會有多元討論。

游錫堃也提到,無論是近期輿論對於護照正名,乃至於台灣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希望世代台灣人均能看到台灣的主體性,並創造更多的台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