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盼成國際人才中心 美歐商會點出兩大障礙

撰文:林仕祥
出版:更新:

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和台灣成立的「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CA)今天(12日)舉辦白皮書公開發表會,蔡英文致詞時表示,盼將台灣打造成國際人才中心,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也力挺稱 「美國準備好熱誠支持台灣,實現台灣願景」,但台灣要能順利轉型成國際人才中心,仍有許多障礙需要突破。

美國商會和歐洲商會就點出,包括數位技術的相關法規、勞動法規、外國人才赴台的申請流程等等,都必須做出相當的調整,而對於雙語國家的目標,台灣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認為,台灣的語言教學在制度面上必須更大膽一點,否則不容易成功。

美國商會副會長邵駿崴出席「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TCA)」白皮書發表儀式。(台灣總統府)

美國商會副會長邵駿崴(Tim Shields)認為,現在不管在哪個領域,任何職務,都必須要去了解物聯網和數位技術的相關知識,這是台灣轉型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作為在台灣作客的人,美國商會非常期待利用TCA的白皮書,加速台灣的轉型。

邵駿崴指出,台灣的雲端計算和數位技術相關法規,均極需進行改革,甚至台灣的金融業直到近期才開始在雲端計算上使用「Salesforce」,台灣的資安保護標準,必須跟國際接軌,才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進駐台灣,並阻止台灣的人才出走。「現在很多東西都上了雲端了,包括日本跟新加坡在這方面都很先進,台灣必須要加速在這方面的進展」。

邵駿崴進一步直言,如果要改變台灣,加速台灣成為國際人才中心的話,台灣的勞動法規必須提供更多的彈性,因為不管是數位產業、高科技業、服務業、金融業,很難一套勞動法規一體適用,台灣應該讓勞動法規能因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金融業和高科技業,打卡上下班制度已經是過時的制度,這點必須更改。

邵駿崴認為,TCA的成立是台灣轉型的重要一步,台灣已經踏上旅程,可以趁着這次成功防疫打響台灣品牌,順勢而上,轉型成國際人才中心,世界各地許多台灣人和外國人,都非常期待能回到台灣服務,「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機點,期待看到更多人才迴流台灣」。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認為,台灣的工時計算,已經是一百年前的做法,在迎接未來世代的作法,「生產力並不等同於工時」。(Facebook@Giuseppe Izzo)

而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也對台灣的工作環境給予一些建言。他期許台灣成為一個雙語國家,這樣外國人才來到台灣,就不需再透過翻譯溝通,而對台灣的工作條件,他附和美國商會,直指台灣的工時計算,已經是一百年前的做法,在迎接未來世代的作法,「生產力並不等同於工時」,工時不需太過制式化,甚至也不用打卡,打卡制度是需要積極處理的問題,才有助台灣吸引更多人才。

尹容也認為外國人要申請在台灣的長期、短期工作簽證,程序應該要更有預測性、一致性、透明性和簡單化,而非如現在的主管機關個案申請,這樣才有助於外國人評估、規劃是否赴台工作。另外,台灣政府對自己的公民及外國工作者,應該一視同仁,例如最近台灣政府推出「三倍券」盼振興經濟,而外國人在台灣同樣工作、付税金,卻沒得到同樣的待遇,「在這方面,在台灣工作的外國人跟台灣公民,應該得到一致公平的待遇」。

尹容還提到台灣發放給外國人的就業金卡,申請過程相當繁宂,應該更簡單、更容易取得。他最後稱讚,台灣不論是居住或是經商,都是非常棒的地方,「這無庸置疑」,但再好的地方都仍有精進的空間,如果台灣未來想要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到台灣,就必須持續讓自己更開放、更國際化、更開放。

首屆「人才循環大聯盟(TCA)白皮書」發表會12日舉行,蔡英文表示,要強化雙語與數位技能,希望把台灣打造成國際人才中心。

相關法規的調整,論壇主持人、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說,這是台灣立法院的責任,下個會期會納入思考。而台灣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則對台灣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的目標,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以現在台灣這種漸進式的做法,雙語國家的目標不太容易成功,台灣許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小孩送去補習班學英文,但他每次看到都認為「It's not going to work」,台灣如果要成為國際人才中心,在制度面上必須更大膽一點,例如,假設台灣小學校長都找外國人,校長每天都用英文和學生精神喊話,老師跟校長溝通都非用英語不可,學生看到校長都要用英語交談,「保證學校英文程度馬上提升」,台灣科技界人士的工作語言就是語言,這有實際上的需求,在制度面上台灣應該更大膽一點,才能達到目標。

黃志芳還提及,以色列的小學生,電腦科學和軟體設計是必修,因為以色列曉得21世紀,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中,最重要的競爭力就在這裏,台灣應檢視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內容,是不是能跟上數位時代,如果有一些比較大膽的、跳脱體制性的改革,藉由國際人才來協助台灣推動改革,台灣也藉此吸引更多人才來到台灣,都能幫助台灣轉型成國際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