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萬藍叢中一點綠:司馬庫斯部落緣何認同民進黨?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位居新竹縣深山的泰雅族部落司馬庫斯,跟外部政治的接觸歷程,以及如何形成對政治認同的態度,一向隱晦未明。一般人的印象是,台灣原住民聚居區(原鄉)主要的投票傾向相當偏藍,實則司馬庫斯部落卻在10餘年來的總統大選中皆以壓倒性多數投給民進黨,成為原鄉部落當中的特例,為何會如此呢?而選舉又是否改變了部落內部的和諧?

「綠壓過藍」的原鄉特例

司馬庫斯所在的新竹縣尖石鄉,人口88%為原住民(2019年人口統計),而2020年大選韓國瑜在尖石鄉囊擴70.3%選票,蔡英文僅為25.3%,相差45個百分點,尖石鄉的投票行為,就像是台灣眾多原鄉的縮影。不過,全鄉15個投開票所裏面,司馬庫斯的「新光國民小學司馬庫斯分班投開票所」是唯一蔡英文得票超過韓國瑜10個百分點的地區,差距甚至拉大到63個百分點。

司馬庫斯投開票所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廖士鋒/多維新聞)

曾有台灣媒體報道,2016年台東布農族狩獵觸法的「王光祿事件」,是導致司馬庫斯「由藍轉綠」的關鍵催化劑。實際上,司馬庫斯部落「綠大於藍」的政治版圖早已形成,在司馬庫斯獨立設立投票所後、2008年至今的歷次台灣總統選舉中,民進黨得票皆大於國民黨,甚至近兩次大選都站穩80%以上得票,比「最綠的縣市」台南市得票還要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在「北藍南綠」、「原鄉偏藍」的常識中,司馬庫斯呈現「比南部縣市還綠」的結果,顯示司馬庫斯的政治行為是非常特別的案例,特別是司馬庫斯選票數量少,連國民黨候選人都未頻繁拜訪,何況是在新竹縣地方經營能力更弱的民進黨。

民進黨認同的濫觴:范振宗縣長開闢道路

為什麼會有如此現象?據部落頭目馬賽・酥隆回應,司馬庫斯直至1979年方通電,但是聯外車用道路一直沒有辦法完成,部落也多次向此前長期在新竹縣執政的國民黨籍縣長(林保仁、陳進興等)請願、希望能夠撥款建造聯外道路,但都遭到拒絕。對於國民黨籍縣長並不願意投入資源協助司馬庫斯道路建設,馬賽・酥隆回憶起來表示「我們(指族人)都很氣」、當時「投票都要走路一天」。

司馬庫斯部落聯外道路,直到1995年民進黨籍縣長範振宗任內才開通,此後歷經多次整修,2018年獲「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核定1.177億元(約合396萬美元)經費,大幅改善不少路段。(洪嘉徽/多維新聞)

直到民進黨籍縣長範振宗上任後,司馬庫斯道路才見曙光。時任縣長範振宗為新竹縣湖口鄉出身的客家大佬,他以無黨籍身分崛起於地方政壇,而在1989年受民進黨提名為新竹縣長候選併成功當選,1991年部落在約五公里外的山林中發現神木群,規模之大吸引不少遊客目光,縣政府終於撥款興建道路,司馬庫斯道路最終在1995年完工啟用。

而司馬庫斯道路建成後,每年帶來數萬遊客,也讓部落的發展得到很大的鞏固與提升,2015年部落決議削減遊客上限前,每年甚至有多達6萬名遊客造訪這個僅百餘人規模的部落,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司馬庫斯族人對於「民進黨」的政治認同,甚至也超越了早已離開民進黨的老縣長範振宗,2018年新竹縣長選舉裏,範振宗出任國民黨籍候選人楊文科競選總部主委,兩人並前往司馬庫斯拜票,但最終還是民進黨籍候選人鄭朝方獲得了部落60%選票,楊文科僅得28%。

對蔡英文「轉型正義」的嚮往

頭目馬賽・酥隆接着提到,部落多數人支持民進黨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國民政府以前對我們部落限制很重,不準打獵、砍樹、種香菇」,導致族人對國民政府不信任,甚至前面的部落種的香菇還「被林務局翻到山谷」,辛勤付出毀於一旦。馬賽解釋,司馬庫斯部落的觀念就是「國民政府來台灣就是搶奪原住民傳統領域,工作區域的保留地只給我們一點點,不應該是這樣」。

司馬庫斯部落雖然絕大多數支持民進黨,但是頭目馬賽也表示,如果民進黨政府仍限制原住民生活條件、不歸還傳統領域,「我們也是要抗爭」。圖為司馬庫斯部落旁的山林。(廖士鋒/多維新聞)

他轉而談到,民進黨標榜的「轉型正義」給予部落族人恢復傳統領域權益的莫大期待:「想說你(蔡英文)既然知道轉型正義、恢復我們原住民的身分,最基本的傳統領域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你應該要給」,但馬賽也強調,「如果她不給,我們還是堅持生活信仰,守住我們的土地」。現在雖是民進黨政府執政,「但是我們也是要看,如果對我們原住民的立場還是那麼限制我們原住民生活條件,我們也是要抗爭」。

而對於蔡英文2019年10月出席「新竹縣司馬庫斯聯外道路啟用典禮」,台灣官媒也報道蔡英文「深入司馬庫斯」,記者向頭目求證時,馬賽表示蔡英文根本沒有進到部落裏,而是在山下(司馬庫斯稱為「前山」),他解釋,這是「地方政府不實在」,是「鄉長、縣裏面的人不讓她上來」,只在「前面」辦通車典禮,「也沒有邀請我們部落的人,一個都沒有參加」。

基督教長老教會對部落極為重要

台灣原住民信仰基督宗教(新教+天主教)的比例非常高,信仰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司馬庫斯也不例外,教會且在族人生活中有極大的作用,成為部落「三會」之一。司馬庫斯教會亞拉.比呼表示,教會積極協助部落各項事務,例如組織協會、課後輔導、替部落爭取權利、跟公部門對抗等,他特別強調1980年代「還我土地」運動,就是從教會開始,「我們是長老教會就是新教,不斷改革」。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司馬庫斯教會牧師亞拉.比呼提到,長老教會對於原住民權益的爭取曾有過不少貢獻。(洪嘉徽/多維新聞)

亞拉.比呼也介紹,長老教會跟天主教會比較不一樣的是會培養自己的傳道人,「所謂自己就是自己族」,自「玉山神學院」(1946年成立,標榜是台灣唯一為原住民族而設立的學校)畢業以後就是回到自己族,這樣的話這個教派會比較長久。天主教會有越南籍、歐洲籍(傳道人);長老教會則是自己族到自己族群的部落,語言一樣、牧職調動比較少,這是長老教會比較活躍的原因之一。

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灣一向以政治色彩鮮明著稱,例如2015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會面,該教會發表聲明強調「長老教會從1971年的『國是聲明』以來,關心台灣前途發展,期許台灣可以成為主權獨立、民主自由、尊重人權的正常國家」、「台灣主權不屬中國」。這次與記者談到部落的投票傾向為何幾乎是一致支持民進黨?亞拉.比呼認為主要系因為「國民黨還想回大陸,民進黨才是真正關注這塊土地」,對於部落來說,土地情懷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而民進黨給予他們相符的印象。

政治帶來分裂?

司馬庫斯部落頭目向記者表示,「政治很不好,帶給部落原住民分裂」,似乎深感於「台北」的藍綠政治風暴可能會給這個宛若世外桃源的部落內部埋下糾紛之種子;實際上,看在外人眼裏,司馬庫斯仍是非常團結的部落,他們共同經營土地與資源、也對泰雅族傳統文化有極大的傳承願望,更吸引源源不絕的旅人進山探訪這塊純潔淨土。

就此而言,雖然台灣每到選舉時刻,各方競逐聲浪總是震天作響、社會撕裂相當嚴重,可是司馬庫斯並沒有被吸入部落外面的選舉漩渦中,外部政治的分裂,更不影響司馬庫斯部落對土地與文化的深厚情懷,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罷,不管誰當選,都不會破壞司馬庫斯「Tnunan」永續共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