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大廳能否席地而坐 延宕十年的難題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台北車站大廳不設座位,因此最近10年來常常可見民眾席地而坐,成為車站一景,但這樣的情況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已不復再見。

台灣鐵路管理局周一(18日)傳出決議,將會永久禁止開放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的行為,還特地強調外籍勞工如有群聚需求必須移到室外。不過,當天下午交通部長林佳龍就率先指示台鐵,應該有條件開放大廳空間。到了5月20日,交通部繼續表示,未來不會永久禁止開放大廳供民眾坐下。

不只是交通部反對台鐵的「永久禁坐」,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在Facebook發文表示:「只強調管理方便,常常成了壓抑多元的殺手。」認為當初台北車站大廳把椅子拆掉,是因為要驅趕睡在椅子上的露宿者,結果讓旅客沒有地方休息,只能坐在地上;如果以後永久禁止坐下,看起來或許整齊多了,但也變得單調。

昔日,外籍勞工在特殊慶典日,會到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舉辦活動。(中央社)

其實,台北車站大廳坐滿人群的景象到底是「多元文化」還是「醜陋景觀」,多年來都不斷引起激烈爭論。台鐵表示,一直都有民眾投訴,認為車站是給人經過的地方,不是聚集的地方,而且人群聚集在大廳坐下會引發活動路線的障礙、阻礙旅客往來等等。

而且,近20年來台灣外籍勞工數量不斷增長,許多外籍勞工放假時會到台北車站聚集,人潮越湧越多,甚至舉辦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引發許多側目。許多民眾抗議,外籍勞工要聚集應該去公園,不應該佔據室內空間,但這種主張卻引發種族歧視的指責,讓問題更加複雜化。

時間回溯到2011年,當時台北車站大廳改建時,順道把一樓大廳原有的候車座位拆除,空出了一大片地板。台鐵的說法是,因為長年來有遊民佔據座位,管理不易且民眾多次檢舉,因此直接拆除座位。

台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台鐵應該有條件開放大廳空間。(資料圖片/洪嘉徽攝)

其實仔細一想就知道這說詞漏洞百出。無家可歸的遊民席地而睡本來就是常態,事實上就算2020年的現在,台北車站門口或是地下街也是常有遊民席地而睡,如果遊民之前會睡在大廳椅子上,何以拆除椅子後就不會直接睡在大廳地板上?事實上當時台鐵就被社會運動團體批評,只是想把乘客趕到二樓的美食街消費而已。

2012年,台鐵大廳空出來一年後,大廳逐漸產生席地而坐的現象,往來旅客、學生、老人、親子家庭都有,而外籍勞工因為人數漸多,其陌生的臉孔和語言都引發了側目。當時台鐵就一度以外籍勞工佔據車站大廳為由,在大廳拉起紅色封鎖線,不允許進入。

但是這種「因為人群聚集在大廳會影響旅客活動路線,所以乾脆不許任何人進入大廳」的荒謬邏輯,不但引起社會團體抗議,更因為不久後台鐵就出借大廳給文化部辦理跳舞活動而飽受批評,認為是「只許部長跳舞,不許民眾坐下」,台鐵因此很快將封鎖線後撤除。到了2013年,台北市政府和台鐵還特地協助聚集外籍勞工在車站大廳慶祝開齋節,作為「友善多元文化」的宣傳。

2020年2月29日,台鐵以防治疫情為由,公吿禁止旅客停留在大廳中,也是變相禁止了民眾席地而坐。但是到了5月,台灣疫情趨緩,許多公共設施不但沒有關閉,酒店、舞廳等設施也陸續開放,台鐵陷入尷尬局面:如果在疫情過後繼續禁止民眾停留,不但失去大義名分,若是之後應對不當,還會重新招致「雙重標準」、「圖利廠商」甚至是「種族歧視」的指責。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台灣確實存在一股對外籍勞工佔據車站大廳感到不滿的聲音,希望「眼不見為淨」、「外籍勞工去公園」等等。而台鐵為了管理群聚在大廳的人數,也會增加不少負擔。但是誠如柯文哲所說,如何兼顧「管理」與「開放」,不但考驗主事者的智慧,也是台北作為先進城市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