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外交學者林廷輝:台灣與前友邦復交 須顧及大陸面子問題

撰文:林仕祥
出版:更新:

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4月底舉行國會大選,原本主導與台灣斷交的執政黨敗選,丟掉國會多數席次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中一個反對黨則表明,想要與台灣恢復邦交,讓台基復交的傳言不脛而走。

多維新聞專訪綠營外交學者、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分析台基復交可能性,他指出,從時間點上來看,須等到6月基里巴斯新政府上台,政局穩定後才能判斷基國有無意圖與台復交;而台灣若決定跟基里巴斯復交,除了要處理大陸的「面子問題」,也代表蔡政府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出現改變,從原來的消極改為積極外交,但仍不應視為「兩岸重啟外交戰」,而應將之解釋成「回復現狀」的範疇。

林廷輝指出,台灣若決定跟基里巴斯復交,代表蔡政府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出現改變,從原來的消極改為積極外交。(洪嘉徽/多維新聞)

林廷輝表示,台灣邦交國的外交轉向,很大原因都是受當地國的內部政治情勢影響,例如該國的前任元首與台灣關係不睦,等到他再次上台後,就很可能改變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再加上台灣的邦交國大多較為貧窮,因此相對來說會有更多資金上的需求,特別是當政治人物需要鞏固權位的時候,就更需要有資金上的需求,而如果台灣沒辦法供給資金,這些國家就會去找中國大陸,運用兩邊的槓桿去謀求利益。這些國家從台灣的李登輝時代,就學到操作兩岸槓桿的力量,但在馬英九時代,兩岸外交休兵,讓這些國家沒辦法進行操作,等於是「餓了八年」,所以在蔡英文上台後,中國大陸因為兩岸因素,選擇在外交上有所表現,就開始有規律性、計畫性、謀略性的挖走台灣邦交國,第一任期4年拉了7個,2020年上半年沒拉,下半年有可能會再拉一個。

基里巴斯去年與台灣斷交後再與中國大陸恢復外交關係,總統塔內希.馬茂(Taneti Maamau)1月訪華,1月6日習近平同馬茂會談。(新華社)

復交應視為回復現狀

林廷輝認為,中國大陸選擇在外交上對台灣動手,一來是因為在兩岸部分,北京不希望兩岸動盪到全面封鎖交流的局面;二來在國防部門,解放軍確實給予相當的壓力,但問題是台海戰火一開,包括東南沿海、南海一帶可能都戰火綿密,北京又無法確保美軍不會介入,所以軍事行動也不會是選項,因此只能透過外交手段去釋放內部的壓力。

林廷輝指出,觀察北京近年來挖走的台灣邦交國,都是長期跟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的國家,目的是讓台灣感到痛處,但另一方面來說,挖走這些國家也符合北京的戰略利益,例如巴拿馬運河就是國際重要通道。而這些被挖走的台灣邦交國,之所以會在短時間內跟台灣釋出復交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中國大陸的履約承諾,沒有達到他們希望的目標,二方面也可能是透過「復交」來向北京要價,操作兩岸槓桿,至於這件事情要不要處理,蔡政府到底要不要接受,「可能現在政府內部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基里巴斯海域面積廣達360萬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地區的關鍵戰略位置。(Getty)

林廷輝說,就他的立場來看,不是所有的國家要與台灣復交,台灣就要復交,不應僅僅從邦交國數字的增減,而應該從復交對台灣來說,有無實質上的利益,且這個利益還要夠大來思考。以基里巴斯的例子來看,因為基里巴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這牽涉到美國如果動用太平洋艦隊協防台灣,並以關島、夏威夷作為前進基地,但若背後有一大片海域,是解放軍可以在其背後騷擾補給線,在這種狀況下,美國勢必要顧及後方補給線掌控問題,無法全力協防台灣,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台基復交就符合台灣的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復交不是個問題,但台基復交不能將之解釋為重啟外交戰,而應將之看成「恢復2016年5月20日的現狀」,在維護台美雙方共同利益的同時,也要能顧及北京的面子,讓他們有台階下。

蔡政府2016年上台後,七國和台灣斷交。目前台灣邦交國僅存15個。(資料圖片)

消極轉積極 外交政策發生改變

在北京持續挖走台灣友邦的情況下,林廷輝認為,當台灣邦交國數字降到十個以下,變成個位數時,台灣政府就必須有所作為,將邦交國數維持在十個以上,因為到個位數是一種倒數計時的概念,這對執政者來說將帶來巨大的壓力;萬一「零邦交」的結果出現,從國際法的法理來看,台灣並不會因此就變成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國家一旦被承認,就永久被承認,被撤回的只是政府承認,但民眾對政府的治理效能,會發生緊張與批判,所以萬一這種狀況出現,台灣要面對的並非國際地位的問題,反倒是台灣內部政治壓力的問題。

但林廷輝也坦承,如果台灣與基里巴斯復交,確實在外交政策上跟蔡英文第一任期「不太一樣」,時間點也是落在蔡英文第二任就職的5月20日後的六月,但還是應把台基復交解釋為「回到2016年的現狀」,因為如果真的要重啟外交戰,台灣也不用選擇跟基里巴斯建交,而應該改挖其他跟北京建交,但過去非台灣邦交國的國家;一旦台基復交,台灣的外交政策應該是從過去的消極外交,「你打我,我為了顧全大局不還手」,變成積極外交,台灣為了恢復原本的狀態,將過去被搶走的朋友一個個搶回來,手段上確實不一樣,但目標是恢復原先的狀態,但若萬一決定如此,仍應當跟北京講清楚,「這不是要跟你啟動外交戰」,避免對方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