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台現多名復陽患者 指揮中心:病毒具「時陰時陽」特性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在台灣,繼上周二(4月28日)出現首宗出院後復陽病例,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5日)再宣布,另有3名個案出院後又復陽,且均是有症狀回診才發現。
張上淳表示,研判這個病毒特性就是容易時陰時陽,感染一段期間後病毒量會變得似有似無,但對周遭人沒有威脅。他強調,病毒到後期基本上不具傳染力,呼籲外界不要將感染者標籤化。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稍緩和,但因外界擔心個案痊癒後出現陰轉陽的狀況,導致確診者解除隔離出院後仍被貼上標籤。張上淳表示,台灣確診個案必須3次採檢均為陰性才可解除隔離,這項政策長久執行以來都做得很好,也發現確診個案到後期,病毒量都非常低,甚至「介於陰跟陽之間」,只是台灣始終採取高標準,必須確定完全陰性才讓個案返家。
他說,其實早在確診個案解除隔離前,雖然聚合酶連鎖反應(PCR)仍能驗出病毒核酸,但多數早已培養不出病毒,意指不具傳染力,因此個案回到家以後都是安全的。此外,所有個案在出院時,防疫人員都會再三提醒,一旦出現不舒服就要立即回到醫院採檢。
對周遭人沒有威脅
他表示,不只台灣有這類「復陽」病例,韓國亦有許多。韓國約有100多名確診者痊癒回到社區後復陽,但並無傳染給任何人;加上台灣確診個案解除隔離後,還會被要求自主健康管理一段時間,基本上只會接觸到家人,至今也沒看到有人被傳染,以此研判這個病毒特性就是「容易時陰時陽,感染一段期間後病毒量會變得似有似無」,但對周遭人沒有威脅。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沒有人想要生病,解除隔離者只要有相關症狀,就須向衛生機關通報,平時自主健康管理做好,呼籲外界不要將患者標籤化。
(中央社、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