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雲峰」導彈傳試射 台軍可直攻北京?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海四周戰雲密佈,除了台軍正在緊鑼密鼓持續進行「戰備月」實兵實彈演習外,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也在台灣東南部九鵬飛彈測試基地,實施多種特種飛彈的實彈射擊驗證,據稱,此次實彈射擊驗證作業,包括首度試射台灣軍情界傳聞已久的「雲峰」(YUN FENG)超音速巡航導彈。

此型導彈為目前台灣軍隊攻擊性飛彈的最高機密,遠比還未出現的雄2E型巡航導彈神秘,其射程從1200公里至2000公里都有傳聞,可以確定的是,此型台軍「復仇武器」武庫中的最高機密導彈,一旦台海戰事展開,此型飛彈將可直接攻擊北京(距台北直線距離約1700公里)重要政軍樞紐地帶。

台海局勢緊繃,台軍日前頻頻在台灣東南部九鵬導彈測試基地,試射型號不明的攻擊性導彈,外界有傳此導彈為傳聞已久、從未現身過的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Facebook @ U.S.Strategic Command)

有關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傳聞以及各項諸元,從2012年12月,就開始陸續浮出枱面,台軍方用擠牙膏方式,一點一滴透露給媒體可證實、或者不可證實、甚至錯誤的信息,讓台灣媒體捕風捉影報道,達到既有傳播威攝力,也能夠達到保密的目的。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評估(該智庫與台灣政府關係良好),雲峰飛彈計劃,是在1996台海危機之後不久,在李登輝政府時代開始研發,此研究項目隱藏在雄風3型超音速攻艦導彈的子項目下,以避開泄密危險,由中科院研發雄3導彈的擎天研究室進行開發。

據稱,雲峰導彈初期的射程設定在1,200公里,而因為近期中科院的材料、發動機技術不斷精進,且彈體重量、質量不斷優化,故云峰導彈如今已經進化為射程2,00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導彈。據稱,雲峰導彈使用與雄3導彈同源的擎天衝壓載具,能夠以超音速飛行,最高速度達到1,030m/s左右,約為音速3倍以上。根據CSIS推估,雲峰飛彈早已經在2014年開始服役,卻從未試射過,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對此計劃挹注龐大資金,終於在2020年4月28日前後,進行首度試射,但是試射的消息,台灣軍方並不否認也不承認。

台灣軍隊雄風3型導彈。(網絡圖片)

環顧目前全球武庫,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導彈並不多,最著名的為俄羅斯研發之3M55/P800寶石(Yakhont)超音速巡航導彈,北約代號SS-N-26 球果(Strobile)。同樣能力的有中國大陸研發的長劍100(DF-100)超音速巡航導彈,此型彈在2019年天安門閲兵中首度亮相,據稱速度高達4倍音速,設成達到2,000公里以上。除此之外,歐美等軍事強國,並未熱衷生產此種攻擊性武器,因為有許多的方式可替代此種導彈攻擊模式。

據瞭解,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攻擊模式,類似長劍100,先以火箭推進引擎推進至10萬英呎左右高空,達到匿蹤的初步優勢,而後脱開火箭推進引擎,開動衝壓發動機(ramjet),以高達音速3倍的能力,利用慣性導引、衛星導引等模式,急速接近目標,在最末階段可能脱開衝壓發動機,開動渦輪發動機,以貼地匿蹤的方式,精準射擊目標。這樣的攻擊模式,目前在世界上相當少見,目前擁有類似武器的國家,僅有俄羅斯、中國大陸、印度與越南等國。

解放軍2019年天安門閲兵才公開的長劍100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其彈體、射擊模式應該與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差不多,甚至技術源頭都相同。(央視截圖)

由於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整個射擊過程相當複雜,故台灣各媒體所捕捉到的其攻擊、導引模式,相當的多樣且複雜,目前並無確認的情報,可以確認其實際的攻擊模式。但是以俄羅斯寶石巡航導彈和長劍100巡航導彈的攻擊模式,應該可以推估出雲峰導彈的攻擊模式,應該不會過於離譜。

目前台軍擁有的「復仇武器」,相當多樣化,除了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之外,還擁有數量頗多的雄風2E型常規動力次音速巡航導彈,二者目前是台軍飛彈部隊的主力武器,一旦開戰,將使用對敵第一擊的用途上。由於擔憂受到敵軍空襲,故台軍南、北各處巡航導彈部隊基地,都採用應急戰備預算搭建的抗炸彈庫,飛彈發射車、指揮車和運補車輛,都深藏在抗炸坑道中,只要台灣受到攻擊,就會迅速予以反擊。

但是也有論者以為,以中國大陸海、空軍的防空導彈部隊部署之密集和導彈技術的優勢,一旦台灣對中國大陸展開雲峰導彈的「彈海」攻擊,能夠真正落到北京的飛彈,會有幾枚?在戰術上是否有意義?巡航導彈此種武器在現代戰場的存活率有多高?這都是雲峰超音速巡航導彈還讓人摸不清底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