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觀察】台灣只懂拉攏美國 「美夢」終究難成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在全球都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台灣雖然整體確診率低,防疫表現也常被西方傳媒表彰。但同時間,台灣還表現出明確的站隊美國立場,不管在藥物或旅遊方面的規範,都是以美國馬首是瞻。此種隱含着意識形態考慮站邊的做法,究竟能帶給台灣多少實質利益?
回顧過去,2016年蔡英文勝選總統後,由於無法處理好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因此旋即選擇開啟台灣一邊倒向美國的序幕。事實上,台灣歷屆政府無一不「親美」,且就國際現實來說,台灣也不得不親美,但親美不代表着就必須破壞甚至斷絕與中國大陸的來往與互動,然而蔡英文政府卻逐步地往這條險路上走。
台灣一邊倒向美國,美國也相對通過一些無關痛癢的國內法案來展現兩邊關係的美好。包括《台灣旅行法》、各年度的《國防授權法》,以及最新的《台北法案》。但仔細檢視這些法案通過後的台美關係,美國迄今尚未真的派出哪位現任「高級官員」赴台;雖然蔡英文過境美國時得到了不同於以往的待遇,不但進入了駐美代表處,也進入了聯邦機構,但這些特許對台灣整體有何幫助?台灣有因此加入更多國際組織嗎?台灣與美國有建交嗎?
更不用說疫情當下,雖然美國的嚴重程度如今已是全球第一,但民進黨政府對於從美國疫區返台的民眾仍未比照對待滯留武漢台灣人的註記與集中檢疫方式,依然是倚賴民眾的自由心證與良心,也才會有日前30年沒回台灣的旅美夫婦雖有症狀卻未告知,確診後還使相關人員都受到影響。而行政院長蘇貞昌卻只說「終究是台灣人,國人同胞別太計較」。相較於那些待在大陸的台灣民眾,似乎就不是「台灣人」,明顯存在「美陸有別」。
甚至,當特朗普多次直言「羥氯奎寧」有助對付新型冠狀病毒,蔡英文也於參訪研發「羥氯奎寧」原料藥品的台灣製藥公司時亦步亦趨表示,奎寧有助於治療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但當愈來愈多的科學家與醫學專家對奎寧的療效提出質疑、甚至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都悄悄將奎寧從用藥指南撤除,台灣卻依然按兵不動。
其實,隨着疫情的發展,不論是中國大陸或是世衛,當然都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但與其在疫情仍未完結的當下頤指氣使指着他國的鼻子,倒不如想方設法攜手合作,共同面對這影響全人類的病毒。
然而,當特朗普指責大陸隱瞞疫情、宣布中止對世衛的贊助後,G7其他國家與「東盟加三」機制,卻在討論如何在疫情結束後有效重啟全球經濟,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苦果;「東盟加三」亦通過視頻會議討論合作抗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無償提供可能具有療效的藥物「法匹拉韋」(學名:Avigan),並捐資設立「東盟感染症對策中心」。與此同時,台灣網民則在四處獵巫,批判那些不懂得感謝台灣捐助口罩的他國人士與政府。近期,台灣官方甚至還與美方一搭一唱,批判並要處罰任職於上海東方衛視的台籍記者,但這一切都難以讓台灣在疫情中得分。
防疫的過程中,台灣的種種行動始終延續近年來的一邊倒向美國、以及「抗中反中」思維,但這些動作並未讓台灣得到實質利益,反而走得愈來愈窄;台灣應該做的,是藉疫情契機推展全球性的防疫交友模式、追求多邊合作機會,而不是送送口罩就完事,卻繼續深陷中美博弈的泥淖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