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實名制升級3.0 台「數位政委」唐鳳如何吸引全球目光?
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延燒,截至2020年4月6日,全球已超過127萬人確診、近7萬人死亡。面對全球性的傳染病危機,台灣許多民眾都戴上口罩出門,為了因應「口罩荒」的情形,台灣政府擬推出「口罩實名制3.0」,而在政策背後,台灣「數位政委」唐鳳扮演的角色再一次受到矚目。
3月上旬,日本媒體開始關注「台灣口罩政策」背後的「數位政委」唐鳳,稱讚唐鳳是「智商(IQ)超過180的天才科技大臣(即部長級官員)」;韓國媒體則報道「中學輟學的前駭客第三性」擔任政府高官,認為在韓國是難以想像的;泰國媒體也順勢把2019年的唐鳳赴泰演講再一次推送。
誰是唐鳳?
唐鳳在台灣(特別是網絡界)早已經是個名人,網絡流傳許多關於唐鳳的笑話,例如「只要在網上打唐鳳就會被他注意到」、「要是用蘋果手機就會被唐鳳追蹤」、「只要沒有戴上鋁箔紙就會被唐鳳腦控」、「當你搜尋唐鳳時唐鳳也在搜尋你」等等。事實上,唐鳳確實在網上相當活躍,也不吝於回答網友提問,其說明也往往詳細有說服力。
唐鳳也對自己的網絡形象有所察覺,也樂於用幽默的態度來協助資訊的轉發。2019年11月唐鳳接受《德國之聲(DW)》專訪時就表示,幽默是澄清假新聞或是謠言的得力工具。近日,唐鳳也在臉書上貼出一段影片,用6種語言示範「電鍋蒸口罩」讓口罩能消毒重複利用的方法。
也能嚴肅面對疫情
但是唐鳳在此次疫情上的政策角色又是什麼?其實在新冠疫情證明不會簡單消退後,許多國家一改先前温吞作風,祭出社交禁令、關閉公共場域,或是呼籲國民戴上口罩預防傳染,但也因此在許多地區出現口罩荒。然而,台灣早於2月6日開始實施「口罩實名制」,由政府統一控管醫療級口罩,儘可能分賣給更多的民眾。 「口罩實名制」的實施,除了統一控管倉儲與運輸之外,更必須與全台各地的販賣點連線以驗證民眾的身分證明,還必須做到即時、安全、高正確度,唐鳳率領的團隊也提供了技術支援。
「口罩實名制」由最初的每人一週可持卡親至藥局購買2片口罩(後提升至成人3片、兒童5片),到2.0版本的可線上預購、便利商店領取,再到預計於4月中旬實施的3.0版本,讓民眾直接持卡於便利商店購買兩週分量的口罩(成人9片、兒童10片),短短兩個月內對一個全新政策進行大量的修正與改版,似乎與傳統政府的行政效率相差甚遠。
對此,唐鳳多次在媒體採訪中表示,真正的功臣是「各部門的團隊」、「發放口罩的藥師」以及「社會上的一般民眾」。例如,在口罩實名制實施之前,已經顯現口罩荒的迹象,就有民間工程師利用google付費服務寫出地圖網站(後來經協調後費用由google自行吸收),供民眾查詢超商的口罩存量;之後口罩實名制上路,這個發想被唐鳳吸收成為「藥局口罩地圖」。
可以看出,從發想到實作,其實不在唐鳳;唐鳳做的,就是把從發想到實作的中間過程,利用政府的資源去串聯。例如藥局口罩地圖,原本的程式無法取得官方數據存量,仰賴網友的自主通報;唐鳳釋出藥局的存量數據上網後,利用這些數據製作的APP就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甚至不需要再多花政府的資源,也能有效分流使用者。
改變舊有體制
公開政府數據的做法,就是唐鳳一貫主張的「基進透明」以及「數位民主」,也就是透過釋出政府資料和數位科技,讓更多民眾能夠自主地參與政府政策的進程。唐鳳自從2016年出任數位政委後,透過將所主持會議的紀錄放上網,以及帶頭示範「遠距上班」,甚至讓機器人代理來參與聯合國會議,都是一次次的衝撞體制。
這樣的作法其來有自。唐鳳自承就讀國小時就與周遭格格不入,看世界的方式與周遭同儕甚至師長都不同,當時甚至有老師乾脆讓他在圖書館待一整天,不必來上課。升上國中後,唐鳳的排斥感更加強烈,其母親於是為他辦理休學,甚至辭去全職工作協助唐鳳在家學習。
對於一個無法適應學校的團體生活而休學的人,很容易產生刻板印象,認為將來會變成只能「宅」在房間中的「繭居族」,無法重返社會。但唐鳳此後雖然沒有重返校園,卻陸續新創公司、擔任蘋果公司顧問、推動開放原始碼的社群協作,其社會生活已經比起許多大學畢業的成年人還多彩;而其校園時代的不合羣,卻在踏入社會後轉變成高度的協調性與溝通力,可見問題不在能力的有無,而是環境是否適合發揮。
自從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後,台灣新政府認識到必須與熟知科技運作的年輕人更加協調溝通,因此聘請唐鳳成為政務委員(無負責部會的部長級官員),主責數位科技的部門內協調,但也曾經擔任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發展委員會委員;由一名未完成基本教育的人來監督基本教育,在當時也曾引起一些議論。
另外,唐鳳的長髮披肩外型以及較陰柔的說話風格,也曾招致不少保守人士的議論。唐鳳也公開在政府的人士資料表上的性別填寫「無」,但並未進行過變性手術,是廣義上的第三性(無特定性別認同)。
唐鳳其人的經歷自然是不可以簡單複製的。現代的國民教育,其重點就在於能大量產出具有一定的技術、知識的人才,使其為國家所用;但是對於過度偏離「正常」的人物,普通的國民教育往往並不足夠,甚至會將其視為「異物」而排出。一個社會是否能夠接納並打磨這樣的人物,甚至使其成為社會的領頭羊之一,也是一個社會能否多元發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