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因疫情激化對立 親綠學者籲台官方停止使用「武漢肺炎」表述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疫情下兩岸關係愈發對立。
3月30日(周一),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等親綠學者呼籲蔡英文政府「將心比心」,應公吿官方文件停止使用「武漢肺炎」、「武漢病毒」的表述。
有學者稱,「以台灣人民的素質,改正名稱不致於聽不懂,這既對大陸釋出善意,也展現文明進步價值。」

譚耀南(中)呼籲兩岸共同對抗病毒,大陸對台攻訐應適可而止,台灣也應保持克制,避免擦槍走火。圖左起為許信良、譚耀南、洪奇昌。(楊家鑫/多維新聞)

3月30日,親綠智庫台灣「兩岸政策協會」舉辦「新冠疫情下的兩岸關係」座談會。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擔任主持人,與談嘉賓包括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張百達等人。

譚耀南致詞時指出,新冠疫情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這原本是兩岸和緩關係的機遇,卻遇到內部不同聲音造成的挑戰與困難。他呼籲,兩岸應對抗病毒這個共同敵人,大陸對台灣政治領袖不必要的批評與攻擊,應該適可而止。台灣也應該對大陸保持克制自制,要有同理心。應戒慎恐懼,避免擦槍走火。

洪奇昌認為,台灣政府在疫情期間表達高度善意,也秉持善意、人道、服務,來服務在大陸台商、台生,讓他們能夠順利回到台灣。洪奇昌指,賴清德也說過,台灣跟國際社會幫大陸防治疫情,也等於幫助台灣,這是台灣的善意。希望未來在防疫上,雙方政府能夠理解彼此善意,讓台海和平能夠順利維繫。

許信良則表示,新冠疫情原本是超越傳統對抗,互助合作的大好契機。可惜在疫情第一階段,傳統對抗的慣性還是壓倒人性的惻隱之心,兩岸對抗與中美對抗激發的民粹主義,反而因疫情更加深化。但兩岸政府間還是出現可喜的善意互動,包括滯留武漢台人包機,兩岸應該珍惜,繼續維持。

張百達也認為,兩岸當局應相互克制,珍惜彼此的善意。北京當局應停止一切對台文攻武嚇,這不利兩岸關係發展,也不利爭取台灣民心。持續文攻武嚇,如何期待台灣在防疫或其他方面釋出善意?不能單方面苛責台灣。

張百達認為,若要對陸釋放善意,光靠陸委會用「新冠肺炎」,有做等於沒做。(楊家鑫/多維新聞)

另一方面,他強調,台灣政府應正式宣吿,所有官方文件的用語,停止使用「武漢肺炎」、「武漢病毒」。或許一開始沒有歧視意味,但當世衛組織(WHO)根據命名規範建議停止使用之後,台灣政府應隨之更正,遵循國際共識。

至於台官方稱保留「武漢肺炎」字眼是為方便跟大眾說明,張百達則表示,以台灣人民的質素,不致於改了四個字就聽不懂。若持續使用,大陸民眾可能會認為台灣是故意展現敵意,這不是陸委會不使用「武漢肺炎」,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僅通過陸委會表達善意,「有做等於沒做」。

他說,台灣應該將心比心,「如果在台北爆發,我們願意被稱為台灣病毒或台北病毒嗎?心裏會舒服嗎?」如果政府真想改善兩岸關係,這個言詞的轉變,既符合國際新規範,也展現台灣文明人道主義價值,為何不能停止使用?

對此,許信良認為,台灣也想加入世衛,對於全球共識應該要很尊重,同時,台灣也不必要特別去刺激中國大陸,基於互相尊重原則,確實應該避免使用「武漢肺炎」字眼;洪奇昌也認為,這個疾病名稱很清楚,就是2019年新型冠病毒造成的肺炎,不必過度強調是「中國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