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浪犬襲人事件頻發 貓犬保護政策遭批評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2020年3月2日,1名台灣新竹市的男子在夜間溜狗時遭到流浪犬的攻擊,男子為了保護自己的寶貝狗,慘遭流浪犬咬斷鼻子。事發地點並不是偏僻的鄉村小路,而是人來人往的公園;由於是不屬於任何人的流浪犬攻擊事件,受害者只能自認倒楣,無論地方或中央政府都不會對醫藥費進行賠償。

這不是孤例,2019年7月,彰化市一處養雞場遭到大群流浪犬侵入,60多隻雞遭到咬死;5月,彰化市一名高三男學生騎單車時遭到流浪犬追逐導致摔車,顱內出血一度命危;4月,台南市一名小六女童被父親騎機車接送時時同樣遭到流浪犬追逐摔車,女童住院67天后宣告不治。

台灣彰化市流浪狗數量居高不下,經常追咬路人。(網上圖片)

地方政府因無法管控流浪犬數量,導致流浪犬暴增並且襲擊畜牧所與人類而遭到批評;但是同時地方政府也有口難言:因為流浪狗在中央零安樂死的政策下,收容所爆滿後無法再收容,野外數量便無法控管。例如,傳出特別多流浪犬襲擊事件的彰化市,流浪犬數量已經從7,000只暴增到1.6萬隻,甚至於2019年11月時出現收容所「四狗同籠」的景象,還遭到動保團體抗議其收容方式「不人道」,於2020年3月才添購貨櫃擴大收容空間。

事實上,根據許多台灣網路愛狗社團的回報,從台灣最北的台北到最南的屏東,沒有一間收容所有空位,如果因為流浪犬襲擊事件而捕捉回來後,也只能「硬塞」。

台灣流浪犬問題漸趨嚴重。(中央社)

2014年,動物保護記錄片《十二夜》上映,描述收容所中無人認養的犬隻在等候12天后就要安樂死的情境,票房破6,000萬新台幣,讓許多名人觀影后呼籲反對動物安樂死,對「零安樂死」立法的推動有極大影響。

2017年2月開始,台灣對狗貓等動物實施了「零安樂死」法律,在未有完善配套下,僅要求收容所不要進行安樂死,結果就是收容所爆滿,流浪犬問題不減反增,更有越來越多的人抱著丟棄動物「他們只是進到收容所不會死的心態棄養」。即使近年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的宣導有所成效,但是從收容所領養的犬隻數量仍然遠遠比不上野外增加的流浪犬數量。

根據台灣收容所獸醫的估計,全台流浪犬中至少一半都是棄養犬。特別是有些飼主以「放養」為名,放任犬隻在外自由活動,事實上與流浪犬相差無幾。這些犬隻在野外交配並生存下來的後代,造就了另外一半的「野犬」。

九把刀所監製的電影《十二夜》,呈現了流浪狗被抓進收容所之後的狀況。圖為《十二夜》劇照。(《十二夜》fb)

由於台灣「動物保護法」的箝制,一般人不能隨意傷害動物,即使是流浪犬。去除人類的威脅後,即使是高山,只要在近人生活圈裏犬隻可說毫無天敵。2019年5月,彰化市就發生有家貓遭到十餘只流浪犬分食的慘劇;1月時於南投也發現一級保育動物「石虎」遭流浪犬攻擊致死的屍體。

由於動保團體的倡議,台灣對貓狗動物的保護無微不致,但對流浪犬也納入保護的情況下,反而造成野外動物的浩劫,甚至傷害人類,「動物保護法」淪為「可愛動物保護法」,投入資源與執行力甚至超過保育類動物。

另外,部分「愛心人士」專司餵養流浪貓狗,以致於流浪狗呼朋引伴,越喂越多,地域性強烈的流浪犬甚至會將餵食地點視作「地盤」,才會出現追逐、驅趕路人的行為,影響居民行走安全,餵食行為也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可能傳播疾病。這種行為至今(2020年)無法可罰。

2016年5月,在「零安樂死」法律實施之前,一名在收容所為流浪犬執行安樂死的年輕女性獸醫自殺身亡。女獸醫生前於2年內執行逾700件的狗只安樂死,遭到許多網路謾罵,被稱為「劊子手」,甚至詛咒她「下地獄」。據同事說,女獸醫承受很大壓力,即使事實上她任職的收容所當時是全台灣領養率最高、安樂死比例最低的。

為此,《十二夜》團隊已於2018年啟動續集《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的募資計劃,希望更深入的探討流浪犬問題;連《十二夜》導演Raye也認為,若沒有解決流浪犬源頭如棄養、非法繁殖場等問題,她是支持人道處理(安樂死)的。

動物保護,本來是一種「推己及物」的善良表現,然而若沒有通盤的考量,結果反而傷害了更多無辜動物甚至是人類,正應了西諺:「通往地獄的道路每由善意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