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從缺乏善意到明顯惡意 兩岸之間仍難見彩虹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雖然國際上普遍對北京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感染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及死亡人數仍充滿不信任,不過,有幾件事卻指向疫情可能在4月時趨緩。

一是在大陸境內、境外都享有學術聲望,人格也受敬重的中國工程院士鍾南山公開表示,新增病例數字開始減少,他預測疫情可能在4月份緩解;二是此刻正在德國參加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的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公開演說時充滿信心指出,大陸經濟仍長期向好,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疫情控制後,大陸將浴火重生;日本媒體《共同社》還引述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說法,王毅透露原先日中協議習近平於今年春季訪日的想法不變。

種種迹象顯示,北京對於新冠肺炎的疫情獲得控制的時程開始「有底」,其中又以習近平訪日計劃不變最具參考性。此前,因為湖北省、武漢市防疫無能、調度醫療物資無方,甚至還讓「吹哨人」之一的李文亮醫師成為犧牲者等作為引發民意反彈,輿論一度傳出習近平權力不穩,可能延後訪日規劃。而今,王毅向日方透過習近平於今年春季赴日國是訪問「想法」不變,證明新冠肺炎疫情可控、習近平權力依然穩固、中南海後門沒有失火。

第一架武漢台商返台包機早在2月4日返回台灣。(中央社)

從缺乏善意變公然惡意

當北京透過鍾南山、王毅釋出疫情趨緩訊息,4月過後,大陸人民、世界經濟因為防疫受到種種限制及影響將一一回到正軌重見「彩虹」時,兩岸之間因「防疫」作為摻雜敏感的政治因素後,善意蕩然無存外,甚至還引發台灣「內戰」,兩岸間的烏雲密佈,絲毫看不到天青迹象。

「台灣內戰」的引爆點在於如何看待在疫情重災區武漢台商及其配偶、婚生未成年子女要求返台這件事,很明顯的因為2020年大選後蔡英文獲得817萬選票支持連任後,這些「親共者」返家的路途更加艱辛,這可從第2批次武漢台商包機遲遲無法成行,以及台灣衛生署長陳時中以防疫指揮宮身分,表明撤銷有條件同意未選台籍的陸配婚生未成年子女返台規定,一番「沒有選台灣籍,就要自己承擔」的談話中看得明白。

以防疫需求來看,限制、嚴控疫區人員、物資移動是有必要的,況且,對未知原因但明顯的危害,「害怕」是人性,當下的大陸人民對「武漢人」、「湖北人」私下另眼相待、相互提醒,「中國人」在韓國、日本,或是「黃種人」在美洲、歐洲各國被歧視,偶爾還有被打、被罵等實質傷害,多數皆是因為出於「害怕」,而不是「蓄意的惡意」。

「害怕」是人性,但嚴詞批判對大陸防疫作為的同情及支持,卻是明顯的惡意。(AP)

縱使國際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瀰漫一片「恐中」情緒,卻仍有來自各國醫護志願者前往武漢協助、日本人在街頭募款捐助武漢防疫等彰顯「人性光輝」的消息。不過,這樣的「人性光輝」不可能在對大陸「惡意」當道的台灣社會出現,倡議者一不小心就會被貼上「偽善」標籤,台商回台要求也變成「情緒勒索」。

存兩岸善意 對台利多於弊

說到底,第2架次武漢台商包機之所以難以成行,兩岸的政治敏感固然是原因,更多的因為蔡英文的817萬選票,讓懲罰「親共者」的決定容易多了,「不選台灣籍自行承擔」的不適當談話更容易說出口,因為當下的台灣就是充斥着對中共及其同路人展現強硬及藉「懲罰」,讓他們「悔不當初」的氛圍。

不過,出於善意,卻不能不在此先「偽善」的說幾句,尤其是對台灣不分藍綠的政治人物說。

其一,台商與陸配的婚生未成女子女沒有選擇台灣籍,做決定的不是他們,要其「承擔後果」太過沉重,為其請命不是「偽善」;其二,若真如台灣媒體報道因此受影響的個案數不超過10個,以台灣的醫療水平及防疫經驗,以此做為「懲罰」手段實效不大,但彰顯的「惡意」卻很巨大;其三,因為血緣、文化、語言共通性及地緣格局的限制,加上大陸經濟向好、綜合國力持續增長的趨勢不變,任由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惡意」蔓生,其實「弊大於利」。

在北京開始對疫情控制「有底」情況下,政治人物也是時候開始思考「後新冠肺炎」時期如何修補兩岸關係了,畢竟,「民意」如流水,不讓「尾巴搖狗」,才稱得上是政治家而非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