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獨立或分裂「一中」 蔡英文的歷史任務是甚麼?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他表示蔡英文執政四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台獨」泡沫化,並以台獨政黨「一邊一國行動黨」在立委選舉中的連1%政黨票都拿不到,以及陳水扁在選後宣布退出政壇作例子論證。
許信良的說法乍聽之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另一邊廂蔡英文在接受BBC專訪提到「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在專訪中,蔡英文更警告一直「文攻武嚇」的中國大陸,稱對他們來說,侵略台灣的代價將十分巨大。
口口聲聲「維持現狀」的蔡英文被大陸指責是單方面破壞兩岸現狀的始作俑者,其兩岸路線也是被認為是「台獨」。不過,先前《多維新聞》就指出,蔡英文其實是從「明獨走向暗獨」。

許信良稱蔡英文執政四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台獨」泡沫化。(中央社)

在BBC的專訪中,蔡英文認為自己在兩岸關係上的表現十分克制,例如提到她一直沒有正式宣布台灣獨立,也沒有修改憲法或改變國旗,但民進黨有一些人是希望這樣做。這些人就是黨內的「深綠台獨分子」,而遲遲不推動「法理台獨」,則是口口聲聲「維持現狀」的蔡英文,為何會去年初遭到黨內大老逼宮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

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克制是否就代表她不是大陸口中的「台獨分子」了呢?如果要解釋清楚,必須區分「明獨」和「暗獨」的差異。根據美國台海問題專家、哈佛大學台灣研究小組主任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的分析,所謂的獨立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獨立(Independence),一種是分裂(Separation)。

蔡英文早前接受BBC專訪回答有關兩岸關係的提問。(影片截圖)

戈迪温舉出一個例子作解釋差異,中華民國在1912年便宣布了獨立主權,雖然目前全世界只有15個國家承認這一點,也並沒有過多抬升台灣的國際地位。但台灣當前很多人想要的其實不是獨立,而是分裂,他們想要的是與大陸的聯繫愈來愈少,以及擴展台灣海外聲譽的機會。但另一方面,從大陸的角度來看,分裂和獨立沒有區別,官方也始終堅持一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即所謂的「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

時間回到1999年,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兩國論」,而其中的起草人便包括蔡英文。時過境遷,兩岸關係在中國大陸和平崛起後迎來新的局面,但蔡英文的「夢想」或許並沒有終結,不過蔡英文清楚地認識到兩岸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差異已經無法扭轉,因此只能在「維持現狀」的局面上動手腳。蔡英文嘗試操作「借屍還魂」,重新用中華民國台灣「借殼上市」。除了維持其「抗中拒統」的兩岸立場外,還成功地讓台灣民眾相信她是唯一能守護台灣民主的「台灣隊長」,借所謂的台灣民意「挾天子以令諸侯」,反過來希望能倒逼大陸正視所謂「兩岸的現實」。

蔡英文的做法必然導致大陸的反制,也為兩岸的「外交戰」迎來新的風暴,但對她來說,或許她的歷史任務就是成功地將台灣民眾帶上兩岸對立的這艘孤船,以爭取未來有任何獨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