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專訪】蔡勝韓敗 北京對台政策陷入窘境了嗎?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2020年1月11日晚,台灣大選結果出爐,現任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以大幅度領先的票數,成功連任。現任高雄市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儘管一度掀起韓流,選前造勢現場火爆,但仍沒能創造奇蹟。
當晚,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向支持者鞠躬致歉,宣布請辭黨主席。《香港01》在大選結果出爐後第一時間採訪了美國台海問題專家、哈佛大學台灣研究小組主任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獨家解讀蔡英文連任之後,如何看待兩岸關係以及台灣在未來中美博弈中的角色。以下為採訪實錄。

蔡英文以大幅領先的優勢成功連任。圖為1月11日,蔡英文的支持者。 (袁愷勛/多維新聞網)

香港01:台灣大選結果已於11日晚間出爐,蔡英文以大幅度領先的優勢連任成功,儘管此前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一度聲勢浩大,但最終還是未能創造奇蹟。在你看來,蔡英文的成功連任對於未來四年的台灣政治生態和社會民生意味着什麼?

戈迪温:很大程度上,蔡英文會延續上一任期的執政風格。包括致力於經濟問題的解決,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當然,最重要,也最為外界所關切的是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我認為,蔡英文同樣會延續過往做法,在兩岸關係中採取強硬立場。蔡英文以及他的支持者不會改變堅持台灣獨立主權的立場,處理與大陸關係時,一切都會以此為基準。

從台灣的角度看,接下來四年最重要的並不是蔡英文會採取怎樣的政策,而是台灣社會其實本身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過去半年,很多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年輕人對蔡英文的支持、對台灣身份(Taiwan identity)的認同、對與大陸分離的支持(separation)都非常之高。而未來,擁有這些價值觀的年輕人會繼續成長,對以上價值觀相對漠視的上一代人則會逐漸減少。

香港01:在你看來,台灣對於大陸的認同越愈來愈低成為主流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何評價大陸此前的對台政策?

戈迪温:過去四年,北京在處理兩岸關係時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北京對台灣採取雙邊政策(double-edged policy),即一方面出台吸引台灣民眾的惠台政策,另一方面威脅台灣,若繼續走當前(與大陸離心)的道路,將會面臨相應後果。

這個軟硬兼施的政策,卻並未起到太大作用。這是因為,「硬」的政策激起了台灣人的對抗心理,而「軟」的部分也並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就是大陸政府的難題所在。我並不清楚北京以後會採取哪些政策,但對北京來說,武力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選項(force is not really an option)。

除此之外,國民黨的積弱也是造成北京窘境的一大原因。在北京看來,國民黨對待兩岸關係態度相對開放,但這次選舉失敗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即國民黨似乎並不清楚如何與大陸打交道。

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北京也會繼續過去四年的對台政策。但同時會加強對台灣參與國際事務或者組織的限制,大陸政策的出發點是,在政治和經濟上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從而使得與大陸接觸成為台灣的唯一選項。

大陸也有很多人質疑,這種軟硬兩手的政策思路是否行之有效。因為,除非未來台灣對大陸的態度徹底轉變,否則兩岸統一的希望依舊很渺茫。

香港01:大陸官方媒體在報道蔡英文勝選時突出強調,蔡英文執政期間在經濟民生方面表現乏善可陳,但這絲毫不影響蔡英文當選連任,在你看來,台灣民眾的政治認同被操縱了嗎?

戈迪温:首先,我認為不應該低估台灣的經濟表現。至少在過去一年,台灣的經濟增長大概在3%左右,比「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韓國都要高。此外,台灣的失業率很低,很多大陸的工廠也有搬回台灣。所以,可能經濟恰恰是蔡英文當選的助力之一。

在台灣有很多關於兩岸關係中什麼最重要的民調,選項有經濟和政治主權,結果顯示,選擇政治主權的要多於選擇經濟的人。所以,在經濟沒有對蔡英文產生足夠多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人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意外。

其實應該懷疑的一點是,台灣的經濟能否持增長下去。未來,即便是温和地增長對台灣來說可能都會成為一大挑戰,因為亞洲地區已經出現了愈來愈多多邊經濟組織,台灣很難被囊括進去。

香港01:在獲得今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勝利之前,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也曾經遭遇過「九合一」選舉的低谷,那時蔡英文的支持率顯然落後於韓國瑜。不少人認為,蔡英文的支持率得以翻轉,與其利用香港話題炒作反中情緒有很大關係。對此你怎麼看?

戈迪温:我認為香港局勢的影響並不是很大。2019年初,有兩件事對台灣民意的改變很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的講話中,以不容置疑的態度立場勾勒出台灣的未來就是一國兩制,蔡英文隨後以強硬的立場發表聲明,稱要捍衛台灣主權。兩者的立場由此陷入明顯對立。在台灣看來,習近平在發言中,通過強調一國兩制,把台灣描述為中國的一部分,否認了台灣的主權。

這一切發生在香港示威遊行之前,此時兩岸關係的基調已經確立。另外,國民黨在是否回應習近平的講話上躊躇不前,試圖與大陸緩和關係的舉動也讓它們在台灣的處境十分尷尬。

香港示威遊行剛一開始,蔡英文立馬錶態支持示威者,並持續性跟蹤事態發展給香港示威者加油鼓氣。她將香港作為反例,警告台灣人民,如果實現一國兩制,那麼香港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

國民黨很少就這些事件表明態度,再加上民進黨利用主權認同搶了輿論先機,在蔡英文的強勢對比之下 ,國民黨的態度顯得十分温馴。直到六七月份,很多民調顯示,蔡英文支持率一路領先,而韓國瑜的聲勢則開始下滑。

的確,蔡英文利用了香港事態翻轉了九合一選舉時的頹勢,但我需要強調一點,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現在事實也證明,國民黨是一個十分弱勢的對手。此外,過去一年,中美關係的惡化也讓蔡英文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提升與美國的關係, 前面提到的台灣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蔡英文贏得選舉。

所以,影響這次選舉結果的因素很多,而香港問題正好被蔡英文利用來強化人們對大陸威脅的感知。

香港01:大陸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台灣選舉其實對大陸的重要性愈來愈低,隨着大陸國家實力的迅速發展,兩岸關係的主動權愈來愈掌握在大陸手中。對此你怎麼看?

戈迪温:這是大陸很大一部分人的觀點,認為時間在大陸一邊,台灣能夠抵抗大陸的區間愈來愈狹窄。但是除此以外,也有很多人看到台灣島內發生了很大變化,分裂情緒愈來愈濃厚,大陸對於台灣的吸引力也愈來愈低。

所以,一部分人自信於大陸的政治和經濟實力,認為大陸的影響力會慢慢輻射到台灣。但是也有人認為,台灣在與大陸對抗的方向越走越遠。我認為現在做判斷或許還有點為時過早,但不可否認這兩種觀點的真實存在。

其實,很多台灣的政治人物都看明白了一點,台灣實現獨立並不現實,首先美國就不會允許。更重要的原因是,台灣這些年通過非官方代表的形式與世界其他國家接觸,努力擴散台灣的海外聲譽。但是,一旦台灣宣布獨立,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在大陸和台灣中做出選擇,是與大陸建立外交關係還是台灣。答案很明顯,幾乎所有國家都會選擇大陸,所以,對於台灣而言,宣布獨立只會更加孤立自己(further global isolation),甚至也會導致與其最看重的美國疏遠。

香港01:儘管台灣當局清楚宣布獨立要付出很大代價,他們或許不會走向這一步,但是卻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往這個方向無限靠近。蔡英文在上一個任期推行「去中國化」,塑造了很多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認同危機,通過《反滲透法》等等系列操作都在謀求與大陸切割的隱形台獨,這些都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增添了不確定性。

戈迪温: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到分裂(separation)和獨立(independence)的區別。眾所周知,中華民國在1912年便宣布了獨立主權,雖然目前全世界只有十五個國家承認這一點,也並沒有過多抬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台灣當前很多人想要的是並不是獨立,而是分裂。這兩者在他們看來有很大區別,這一部分人對將台灣當作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並沒有太大興趣,他們想要的是與大陸的聯繫愈來愈少,以及擴展台灣海外聲譽的機會。

但從大陸的角度來看,分裂和獨立沒有區別,北京也始終堅持一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香港01:在很多分析人士看來,台灣此次大選正好趕上美國調整對華戰略,美國宣布將中國當做戰略競爭對手,所以,蔡英文認為,只有堅定地站在美國一方,台灣就有了對抗大陸的底氣。對此你怎麼看?

戈迪温:是的,去年以來,台灣和美國走得愈來愈近,蔡英文也十分熱衷於通過提升美台關係來打造她的信譽。

然而,我認為美國和台灣必須要十分謹慎,採取任何行動都不應該讓雙方的關係超出美國防禦台灣的承諾之外。美國的政策中,防禦台灣的承諾和把美台戰略關係拓展至圍堵中國之間必須有一條明確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