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一敗再敗 國民黨必須深刻反思

撰文:屈彥辰
出版:更新:

2020年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揭曉,「韓流」無法延續,韓國瑜宣告敗選;另一方面,在台灣立法院立委席次上,民進黨也一掃選前悲觀預測,共斬獲61席,再次在國會一黨獨大且過半,反觀國民黨則兵敗如山倒。
2020年大選之於民進黨可謂自2018年大敗後的超級逆轉勝,蔡英文的總得票數甚至創下台灣民選總統選舉以來的最高紀錄。

+8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選舉有勝選者,便有敗選者,曾經挾2018年九合一大勝的國民黨,總統選情一度後市看漲,然而卻因黨的中心思想缺位、黨內初選後團結無力,以及始終無法在社會價值上與台灣年輕世代同步,終至潰敗收場。

打爛一手好牌

國民黨從2018年後氣勢如虹,本該乘着勝利之風,於2020年扳回一城,至少在國會席次上,同民進黨打成平手,一反2016年的頹勢。何以國民黨把一手好牌打爛?國民黨徹底誤會了一件事情,2018年國民黨之所以大獲全勝,不是因為政黨認同轉向國民黨,而是因為民進黨做的太糟糕,國民黨卻沾沾自喜的以為,那是台灣人民重新投入國民黨的懷抱,實際上不然。2018年的國民黨大勝,源自於台灣人民不滿民進黨的執政,經濟蕭條、執政不利等等負面因素促成當時的最大黨「討厭民進黨」,國民黨是順着這股風潮取得2018年的勝利。

韓國瑜宣布敗選,韓國瑜支持者不捨落淚。 (陳炯廷/多維新聞)

這樣的國民黨本應該韜光養晦,盡心盡力的服務台灣各縣市選民,然而勝利後打出的口號卻是「重返執政」,絲毫未有為民服務的熱忱與決心,更急於把2018年大勝之功臣韓國瑜,推出來擔任總統候選人,這才造成「後韓國瑜效應」。凡事一體兩面,韓國瑜一面給予選民超高期望,一面也承擔了超高風險,期望越大則失望越大。韓國瑜上任高雄市長不到一年,便有選總統的聲音勸進,如此高雄市民有何感想?國民黨的錯誤戰略傷害到的不只是韓國瑜的政治誠信,而是國民黨在南部好不容易打開一個綠營戰線缺口,不讓韓國瑜夙夜匪懈的耕耘建設高雄,而是硬把韓國瑜這張最終王牌推出去,堪稱是自毀灘頭堡的一步棋。

民進黨取得2020年的勝利,並非民進黨自2018年敗選之後,有做出任何黨內改革或革新執政,讓台灣人民眼睛一亮,他們所做的僅有趁着反修例風波,將台灣人的亡國之感加熱到沸騰,而2018年之前的執政謬誤仍在那兒。因此,2020年的民進黨勝利並非真正勝利,而是全是國民黨的失敗所致。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被韓國瑜支持者認為是「最大戰犯」,吳敦義已率黨內一級主管總辭。 (洪嘉徽/多維新聞)

沒有中心思想

2016年國民黨大敗後,許多人不免懷疑國民黨的中心價值究竟在哪裏?猶記得2016年洪秀柱任黨主席時,開始回頭大談孫文的「三民主義」,頓時間全黨上下琅琅上口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黨務主管都能開口談上幾句孫文的三民主義,一時間蔚為風氣。

爾後,黨主席之位易主,三民主義熱潮漸退,同樣的問題再次浮出枱面:國民黨的中心價值究竟在哪裏?國民黨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麼?一個政黨之存續,需有理念,理念聚集志同道合之人,非以利為本,而以理念為基礎,共同讓政黨興盛起來,擁有想貫徹實踐的理念才能吸引選民。當一個政黨缺少核心價值,不僅無法吸引選民,黨內同志無所適從、不知目標,抑或是淨吸引急功近利之輩,亦非鮮少見之。

政黨的中心思想,宛如提振人心的大纛,黨的論述皆圍繞在這面大纛,不論選民認同與否,總是一塊招牌伴隨着幾個霓虹燈,得以引人目光。國民黨2020之敗,便是敗在缺少中心思想。對比民進黨,綠營儘管在2020大「吃」芒果乾(「亡國感」諧音),搭上反修例風波的順風車,至少他們提出個「台灣價值」,雖未多做具體的內涵充實,留個空白解讀空間,再輔以「護國保台」、「捍衛民主自由」的主張,這就是吸引選民的招牌,也合台灣選民的口味。

反觀國民黨,除了重返執政、「下架民進黨,下架蔡英文」等停留在政治層面的主張,以「捍衛『中華民國』」者自居,韓國瑜候選人本身以「庶民」為號召外,似已無其它可供討論之處。缺乏中心思想,是國民黨另一個敗因。

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第一時間炮轟國民黨中央,「這場選舉從一開始就亂了套!」(洪秀柱辦公室提供)

黨內撕裂

國民黨向來有種天生的鬥爭特質,凡遇事必鬥。國民黨產生2020年總統候選人的過程並非和諧,先是郭台銘於初選敗後,閉口不提參選到底與否,儼然有與韓國瑜決戰到底之勢,儘管郭台銘發出聲明稿,表示不會參選,而郭台銘這段時間的「底氣」已讓藍營內部「郭粉」產生一定程度的「幻想」,進而有「非郭不投」的傾向,這就是國民黨的實質分裂。

此外,在藍營執政縣市中,縣市首長們的態度亦大多曖昧不明,甚而有第一時間拒絕擔任當地縣市選舉後援會總幹事的事情發生,地方的立委候選人廣告牌也未與韓國瑜同框,在在顯示國民黨的分裂氛圍濃厚。國民黨這種天生的鬥爭特質,讓國民黨錯過這次2020年撥亂反正、國會席次過半的機會。

前述所說的是國民黨的「分裂現象」,分裂的結果則是直接反映韓國瑜在藍營執政縣市的得票率,幾乎所有2018年藍營大勝的縣市,包含台中、高雄等,韓國瑜幾乎盡數落後蔡英文,表示2018年留下的選舉能量並未完全驅動,進而連帶影響藍營的區域立委選情。

國民黨每逢大敗必喊團結,團結喊了數載,不見團結,只見拖累全黨的分裂逐漸加深,如此分裂的政黨,焉能不敗?

與年輕人脱節

2020年,「芒果乾」盛行台灣,受香港反修例風波的影響,台灣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對於中國大陸、對於失去民主自由的可能性,有種莫名的恐懼。2020年的選舉結果,事實上也是一種年輕人的價值選擇。2018年的選舉,不少年輕人受「韓流」影響,更有感於蔡英文執政下的經濟凋敝,「討厭民進黨」的人將票投給國民黨,當時的年輕人選擇了「經濟」。2020年的年輕人,選擇「民主自由」,於是手中的選票給了宣稱能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蔡英文及民進黨。

年輕人的價值轉向,其實有脈動可循,從反修例風波開始席捲香港之時、台灣年輕人的網絡風向大幅變動起來,年輕人的價值選擇便已確立,國民黨未能抓住此一脈動,於第一時間爭取年輕人的支持。

此外,國民黨內的權力核心老化,亦是眾所皆知之事,黨務主管、中常委鮮有見到年輕面孔,自然未有年輕之風吹進核心,以期有質與量的變化,黨內的「黨選代表」,如國民黨代表等,更被固定的群體把持。國民黨的僵化,與年輕人的脱節,是鑄成2020大敗的另一主因。

2020的國民黨大敗,會直接危及到未來的2022年縣市首長選舉,以及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很有可能2018年的戰果會全部還給民進黨,甚而政治板塊越來越小。國民黨改革的時刻便在眼前,存黨亡黨全在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