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年】邵宗海:港澳一國兩制難複製 台灣從中有何啟示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出席澳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讚賞澳門20年來取得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對此,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澳台兩地歷史環境發展不同,無法直接套用澳門模式的「一國兩制」在台灣。但台灣也要注意到,其實習近平的「兩制」台灣方案,只要不碰觸「一國」底線,「兩制」是可以談的,甚至比港澳的更具彈性。「就像美國建國之初的邦聯、聯邦制度,就是在一個美國下,誰都沒吃虧。」

邵宗海認為,若台灣無法與大陸隔絕,面對大陸崛起於世界之際,台灣應思考何種方式能帶來最大利益,且能讓台灣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邵宗海提供)

邵宗海曾任台灣政治大學國發所所長、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是知名兩岸研究學者,後來到澳門教書,現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針對澳門20年來的變化,邵宗海表示,澳門人認為回歸後澳門確實「富起來」,目前國民所得一年12萬多美元,是香港的兩倍,是台灣的六倍,但基層感受不像字面上12萬美元那麼高。同時,澳門20年繁榮有目共睹,但澳門人沒有覺得企業有全面發展,支柱依舊是博彩業。

談到港澳的「一國兩制」實踐差異,邵宗海認為,港澳不同之處在於,就算澳門有貧富差距,澳門人還是有買得起的普通房子,平均收入還是被視為超越温飽線。但香港不是,港人會感到在香港要有自己的房子是不切實際的。他說,香港回歸前就不是很好,早就讓很多人感受到壓力,但「一國兩制」後也沒有讓港人覺得窮人可以翻身,帶來希望。

邵宗海表示,香港迴歸前狀況就不是很好,回歸後也沒有帶來多大希望,許多港人看到父輩就是住在籠屋,到了自己這一代也沒有改變,這是「一國兩制」中,香港社會沉澱的不滿情緒。圖為2010年一位老人坐在籠屋。(VCG)

還有一點不同,邵宗海指出,澳門以前是葡萄牙總督統治,基本上無為而治,也讓澳門人深受到天主教影響,在生活上、心靈上比較安定。澳門人感到自己不富有,但「小確幸」很多,澳門經濟民生問題少、福利多,找工作、加薪都沒問題,這也使得澳門人比較少關心政治,香港則可能甚麼都沒有,陷入長期的苦悶。

關於中央提升澳門地位對香港的影響,邵宗海認為,一是因應香港問題,一是希望「一國兩制」樹立更好的品牌。但港澳台有不同環境,澳門所有的成功都不是港台可以比較的,例如澳門博彩業營利已超越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但港台無法做到。

習近平讚賞澳門特色「一國兩制」,並重申「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圖為12月20日習近平(右)與澳門特首賀一誠(左)出席澳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Reuters)

至於「一國兩制」已成台灣大選交鋒議題,若拋開選舉激情,年初「習五點」講的台灣方案與澳門回歸後的「一國兩制」實踐,對台灣有甚麼啟發?

邵宗海認為,習近平說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大陸有很多學者和智庫沒有正確解讀。不是說統一了,就是「一國兩制」,那是一個方案,台灣可以選擇,只是不能選擇「一國」或「兩國」,這是中國大陸的底線。

邵宗海強調,但現在台灣反對的不是「一國兩制」,是反對「一國」。而且台灣沒有注意到,一是只要不碰到「一國」底線,兩制是可以談的,甚至比港澳的更具彈性,二是「兩制」方案是統一談判時才會談到,又不是現在就要台灣接受。

他說,「哪有大陸說兩制方案,台灣就說不接受,方案是要雙方談出來的,內容都還沒談,就吵着不接受?」邵宗海呼籲,台灣要有勇氣去談一個可以接受的東西,例如中華人民國共和國、中華民國都可以是邦聯或聯邦下的角色,誰都沒有吃虧,就像美國建國之初,就是在一個美國下,有不同制度。

2020台灣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圖為3名總統候選人的首場電視政見發表會。(資料圖片)

邵宗海又認為,就港澳「一國兩制」實踐來看,香港有點不滿,台灣要自己警惕;澳門覺得很好,台灣也要思考。不要因為壞的就掉頭就走,也不要因為好的一頭栽進去。

他表示,如果是1989年之前的中國大陸,台灣根本不會接受「一國兩制」,可是1990年到現在,大陸一直在變,若未來大陸變成跟現在台灣對美國的看法,那今天美國希望跟台灣「一國兩制」,台灣人的想法會是甚麼?

同時,也要意識到,台灣能否真的把大陸完全關在門外?能否划着船遠離大陸?如果覺得不可能,那就要思考一下如何帶給台灣更大利益,進而讓台灣維持現在的目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