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火中取栗 「波特王」為何要擴大爭議?
台灣網紅「波特王Potter King」於12月14日上傳一支影片《今天撩蔡英文總統!全世界第一個撩總統的Youtuber!》,在YouTube上有54萬點閲,在Facebook上更是厲害,有336萬次點閲,20萬個「贊」和1.1萬則留言。
但是在隔天的15日,「波特王」卻在臉書上表示,因為在影片中稱呼蔡英文是「台灣總統」,有中國大陸的新媒體合作廠商要求,必須在所有通路上面下架這支影片,而且要開始走解約流程;「波特王」則表示解約可以,但不會下架影片,並且把對話放上Facebook,還指控合作廠商把「波特王」微博帳號改密碼,讓「波特王」的團隊不能登入。
▼ 按圖看波特王如何用情話「撩」蔡英文 ▼
因為兩岸之間的複雜政治關係而造成商業上的損失,並不是新鮮事。2016年1月的「周子瑜國旗事件」與2019年的「《還願》下架」、「抵制一芳水果茶」事件都與兩岸複雜的政治關係有關。
但是,「波特王」的團隊,在準備蔡英文的合作影片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沙盤推演過「蔡英文上節目」可能造成的影響。任何一個正常的團隊,都會表列評估案件的正面與負面可能,從而決定要否接案。尤其,5月時「波特王」曾經擔任高雄市觀光大使,被解讀成「力挺韓國瑜」,就曾經引起一些批評。
但是從「波特王」被大陸廠商抗議後的反應速度來看,如果說團隊不但有過沙盤推演,而且這就是沙盤推演的結果呢?也就是不走「息事寧人」的正常危機處理方式,而是走「火中取栗」的負面行銷模式。
進一步說,在經歷過這麼多次的「敏感事件前例」之後,一個在大陸有合作對象的團隊,在接受蔡英文的影片合作的時候,正常來說都應該先確認這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一般的合拍影片的合作項目,至少也會先經過提案、洽談、協商等等過程,合作的一方也要準備場地、機器、劇本等等,不會是一兩天的工夫。何況是蔡英文要上網紅節目,維安人員肯定是要先確認過每個流程的。
而且,這次的「波特王事件」和前面這些事件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就是這次的「波特王事件」很難說是意外。以前一些事件,有很多意外的成份在,當事人在事前並不清楚這些動作會引來廣大中國大陸群眾的怒火,又或是根本就不知情會有事情發生。在事情開始發酵的時候,當事人的第一反應常常也是先低調「下架」,然後溝通、道歉等等,正常的危機處理模式。
但「波特王」在遭逢大陸合作廠商的抗議的時候,直接就放棄了所有的正常危機處理方式,甚至還主動將社群軟體上的聯絡對話放到網絡上去,這不是降低爭議,而是進一步擴大爭議。
「波特王」的臉書貼文中強調「損失不小」,但是今天(16日)上午,波特王召開的說明記者會中,又提到目前行銷代言的商品在大陸買氣不佳。或許,中國大陸的市場對「波特王」已經沒有吸引力,不如趁機放棄來衝一波「網絡人氣」。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已不到一個月,台灣許多政治人物都表態支持「波特王」,主角蔡英文就在16日受訪表示,稱台灣總統是很自然的事情。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也表示,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呼籲大陸廠商千萬不要這麼做。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表示,大陸應該要反省。
不管是高雄市觀光大使也好,蔡英文合拍影片也好,政治人物都是要利用網紅的高知名度與客群忠誠度來行銷自己,但網紅當然也是打着同樣的算盤。只不過這一次,連兩岸之間的緊張政治關係,也成為被網紅利用來行銷自己的一部分而已。
▼ 波特王「撩」蔡英文【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