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斷交「骨牌效應」出現 學者:剩餘友邦「心癢癢」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繼所羅門群島後9月20日同為台灣南太平洋友邦的基里巴斯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大陸。回想此前所羅門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直言台灣在經濟、政治方面毫無用處,台灣南太友邦似乎正出現斷交「骨牌效應」。
對此,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接受《多維新聞》採訪時表示,所羅門群島並非區域龍頭,且各國都有其外交自主性,即使所羅門幫北京遊說其他台灣友邦「倒戈」,效果可能不會太大。但這些友邦看了所羅門的作法,會不會「心癢癢」,認為「有為者,亦若是」,自己也應該試試看,這是很有可能的。
撰稿:楊家鑫

五天內兩國斷交,台灣外交部也緊急召開兩次記者會。(洪嘉徽攝)

據悉,蔡政府2016年上台後,遲遲無法與大陸建立政治共識,外界早早便預言「斷交潮」將來臨。至今蔡英文執政不到三年半,其斷交數目已超越陳水扁8年記錄,目前台灣邦交國僅存15個。

事實上,近年來基里巴斯對兩岸態度搖擺不定,今年3月蔡英文出訪時,原本已將基里巴斯納入行程,卻臨時取消。事後發現,該國總統在那段時間曾出席大陸企業的公開活動。

對此,黃奎博接受訪問時指出,基里巴斯的斷交,首先,這可能是北京針對蔡英文政府破壞兩岸原先的政治基礎,施以外交報復;其次是針對美國最近對台軍售等友善舉動,對美國示威,表達自己不是「紙老虎」。

黃奎博認為斷交潮是北京對蔡英文破壞兩岸政治基礎的報復。(多維記者攝)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這些島國的心態,他們知道現在兩岸關係又走向對抗,又可以遊走兩岸。同時,也可以發現,美澳等國的影響力並不是對每個南太島國都很大。因為歷史因素,美國在帛琉、馬紹爾影響力是有的,但對其他島國的影響力可能不如外界預期。這也給了大陸從中運作的空間。

再者,也可看出這些島國斷交對台灣民眾的衝擊並不是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台灣選戰新聞淡化,但確實有一股聲音認為「斷交就是省錢」。這背後顯示的是台灣人對於國際參與的誤解,以為國際參與是「只要自己想要參與,就可以參與」。

黃奎博提到,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邦交國的幫忙,不只是發聲,還做實際行動,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幫忙正式提案。許多國家是發言表示支持,但真的到提案時,他們的名字就不見了,提案才有正式記錄,才可能推動,「這都是台灣邦交國出力」。

至於大陸若在台灣大選前推動「斷交潮」,是否會影響蔡英文選情,黃奎博認為,這對北京會有正反兩面影響,正面是會在台灣知識份子、關心國際事務的群體中,激起一些火花,促其重新思考蔡英文的兩岸外交政策到底對不對。

蔡英文在台灣主權立場上態度強硬,斷交潮會否影響大選猶未可知。(洪嘉徽攝)

他說,對大陸不利的部份在於,「斷交潮」確實會在台灣凝聚一些「反中」的人,覺得現在既然北京欺負到門口了,不管喜不喜歡蔡英文,都應該先團結。這樣加加減減,難以判斷對北京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此外,據香港中評社報道,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台灣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所謂的國際空間,這種「斷交」會常態化,台灣所謂的「邦交國」降為0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