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首艘自製巡防艦延宕:戰鬥系統進度落後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台灣海軍推動「震海」計劃新建4500噸級的自製巡防艦,第一艘原型艦預定於2026年交船。
不過有台媒近日發現,依據海軍原訂規劃,明年應該編列46.9億元(新台幣,下同)預算,但是2020年度國防預算書上,卻僅編列9051萬元,顯示案件發生變數。
對此,台灣海軍在今日(14日)發出的新聞稿中承認,新一代巡防艦為科技研發案,發展過程中會受技術限制、輸出許可或物料來源等因素影響,可能延宕是無法避免。

台軍早期公布「建軍願景」中的新一代巡防艦,當時構型包括相位陣列雷達。(台灣海軍供圖)

據台媒《聯合新聞網》報道,針對《中國時報》報道「國艦國造多波折」,海軍司令部在新聞稿透露,造艦案預算的編列,是依據敵情威脅、作戰需求、國防預算額度與戰力優先等級訂定,分為「軍事投資」與「科技研發案」;其中科技研發案,是前瞻未來的作戰需求建案,新一代巡防艦即為科研案,發展過程中會受技術限制、輸出許可或物料來源等因素影響,可能延宕是無法避免,中科院在這方面已盡力克服。

台灣海軍在昨日(13日)發布的澄清新聞稿中也提到,因中科院「迅聯」戰鬥系統的科研案進度延緩一年,故2020年預算同步緩列至2021年執行。針對傳媒報道「戰鬥系統改與國外大廠合作」,海軍則予以否認,強調本案仍「以中科院科研案為主,國外廠商備案為輔」,將會審慎作整體評估,以符合作戰實需。

台灣海軍還指出,「國艦國造」政策為台灣重要產業發展政策,海軍目前執行各造艦規劃,計有潛艦國造、兩棲船塢運輸艦、沱江後續艦建造中,未來將持續執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新型救難艦、微型飛彈突擊艇等;另海巡署亦進行600噸等各型艦艇造艦規劃。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