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是誰在給韓國瑜念「緊箍咒」?
國民黨於7月28日(星期日)於板橋體育館召開第20屆第3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國民黨黨章修正案,刪除總統兼任黨主席的相關條文。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主導的黨章修改,其實是怕選前黨內逼宮「定於一尊」而將吳敦義所累積的政治能量給「收割」。
原本的條文為「本黨黨員為總統時,自其就任總統之日起即兼任本黨主席,卸任總統時亦同免兼認知,不適用本條相關選舉產生及任期之規定。新任主席就職,原任主席之任期同時屆滿」。
而此修正案也有負面批評,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接受訪問時認為,修改黨章的時機不宜,應該等到新任總統出現後再討論。
「總統兼任黨主席」的黨章其實並不是國民黨原本就有的條文,而是在2013年11月修訂時才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想繼續把持國民黨的黨務系統。
馬英九於2005年7月擊敗王金平成為國民黨黨主席,而在2007年2月馬英九卻因為台北市長特別費案被起訴而主動請辭黨主席,之後由吳伯雄補選成為黨主席。而當天馬英九也宣佈參選2008年總統大選,並於之後勝選成為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
但馬英九在上任後希望任命甫退出民進黨的沈富雄擔任監察院副院長,卻遭國民黨立委集體杯葛,導致馬英九「起心動念」想再選國民黨黨主席。之後馬英九於2009年7月順利當選,在10月17日又再度「回鍋」擔任黨主席。
2005年、2009年馬英九都當過黨主席,根據黨章規定「主席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2013年馬英九應該無法繼續參選黨主席,但因為時任總統兼黨主席的馬英九仍然希望掌控國民黨黨務,便於2013年7月參選順利連任黨主席,同時又在2013年11月10日全代會修改黨章,通過「總統即為當然黨主席」的黨章,以避免「外界異議」。
時過境遷,此次國民黨修改「總統兼任黨主席」,顯然是針對未來韓國瑜和吳敦義之間的權力結構。而最直接令外界聯想的是,吳敦義希望保留未來韓國瑜在2020總統大選勝選後的國民黨主席地位。其實這個直觀的説法也沒錯,但更需仔細深入分析。
2020總統大選後,吳敦義可能有兩種結果。假如國民黨勝選,則外界猜測名列不分區立委的吳敦義將可能經由韓國瑜任命擔任立法院長,另一方面,假如國民黨敗選的話,則吳敦義必然會請辭國民黨黨主席一職。換句話説,從兩種結果來看,在2020大選選過後,擔任黨主席與否似乎都不是重點,何況,對吳敦義來説,黨主席這職位可是每個月都要負擔3000多萬新台幣事務與人事費用的「燙手山芋」。
從本質來説,黨主席的權力在於提名民主選舉下的候選人,不論是「九合一」大選、總統大選或立法委員選舉,其中雖然有黨章做規範,但仍然不乏可操作空間,因此黨主席的權力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分配,但影響黨主席的權力空間仍然要搭配無形的「勢」,就是選情的走勢而定。以2015年朱立倫和2019年吳敦義擔任黨主席的情況則可以做為明顯的對比,而如果該政黨又是從在野黨即將可能轉變成執政黨,則黨主席的權力將更加被放大,因為他能夠分配的資源相較於連續執政的政黨而言更多。以具體數字來説,目前國民黨在立院僅有34席,而如果要國會過半至少要有57席,吳敦義在全代會中提出目標要達到60席,成長將近2倍。
從這個分析來看,吳敦義主導的黨章修改,其實是怕選前黨內逼宮「定於一尊」而將吳敦義所累積的政治能量給「收割」,韓國瑜的支持者必然希望吳敦義在選前就將黨主席的位置讓給韓國瑜,以便韓國瑜能夠將提名立委人選和立委輔選配合,充分發揮資源集中的優勢。甚至在未來選情更加僵持的情況下,為了「團結」的必要性,韓國瑜支持者仍然可能發動「逼宮」。
換句話説,吳敦義「先發制人」讓未來立委勝選後的人情和功勞仍然集中在自己身上,即便韓國瑜在勝選擔任總統後不任命吳敦義擔任立法院長,但吳敦義仍然是個「地下院長」,也能在未來擁有制衡韓國瑜的「籌碼」。而這次修改也突顯韓國瑜在黨內的支配力仍然不足,因此即便他勝選擔任總統,未來仍然將有求於吳敦義。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瑜在當選2020總統後,吳敦義有什麼保留黨主席的必要性嗎?而這或許更是吳敦義替2020總統大選所埋下的一個伏筆,值得外界持續關注和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