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蔡英文任內二度修「公投法」 公投脫鉤大選重回「鳥籠」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在台灣,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後,於2017年12月就通過《公民投票法》(下稱公投法)修法,大幅降低公投的提案、聯署和通過門檻,擺脫了台灣多年來「鳥籠公投」窘境,亦促成2018年九合一大選與10項公投案同時舉行,卻為選務工作帶來沉重負擔,多個公投案的結果更與民進黨的執政方向有異。
台灣立法院周一(17日)召開臨時院會,再度對公投法操刀,三讀通過部份條文修正,明定公投日為8月第4個星期六,自2021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錯開選舉年,2020年的總統及立委選舉確定將與公投脫鉤。外界有聲音指修法令公投重回「鳥籠」。

立法院會17日三讀修正通過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明定公投日為8月第4個星期六,自2021年起每2年舉辦一 次,錯開選舉年。圖為主持會議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敲槌。(中央社)

國民黨:民進黨修法為選舉考量

為解決2018年九合一選舉與公投合併舉行所衍生的選務亂象,立法院17日通過公投法部分條文,旨在使公投與大選脫鉤,每2年舉行一次;亦將公投案公告時間從28日延長至90日。在外界壓力下,民進黨取消此前提出的「公投連署者需檢附身份證副本」,改為要求選舉主管機關中選會盡快施行電子連署等。

對於修法理由,提案的民進黨立委蔣絜安指出,若公投一直與大選一同舉行,將對民眾形成極大的理解負擔,更讓選務工作成為龐大負荷,因此透過修法讓台灣建立起一年選舉、一年公投的​​選舉制度。

然而,立法院國民黨團隨即發表聲明,認定此次公投法修法是為明年大選考量,指民進黨在野時一再強調公投要給民眾極大方便,主張綁大選才能提高投票率與節省選務經費,此次修法是大開倒車,提高未來公投通過的門檻,更稱民進黨「昨是今非,公然與民意為敵」。

立法院會17日三讀修正通過公民投票法部分條文,在關鍵條文表決結束後,國民黨立委在議場內高喊「公投已死、民主送終」口號,並朝主席台丟水球。(中央社)

民進黨任內轉軚難自圓其說

民進黨過去強烈主張以直接民意最大,執意降低公投門檻,如今卻180度轉變,的確難以自圓其說。事實上,台灣直到1980年代後期民主化後,《公投法》立法才逐漸受到正視。已故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前黨主席林義雄曾各自透過遊行、絕食、環島苦行等方式宣揚公投理念,直到2003年年底,台灣立法院終於通過《公投法》。

然而,由於當時的《公投法》的公投聯署、通過門檻偏高,民進黨持續嘗試推動修法,試圖擺脫「鳥籠式公投」。及至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亦擁有絕對優勢。2017年12月,立法院通過《公投法》修正案,大幅降低提案、聯署、通過門檻,且明文規定公投可與大選合併進行。

猶記2017年公投法修法三讀通過後,議場內民進黨立委高舉廣告牌,鼓掌慶祝「人民做主,還權於民」。曾多次訴求公投修法而不惜絕食抗爭的前黨主席林義雄亦稱許,當時的修法「完成台灣民主發展的重大裏程碑」。

出人意料是,2018年九合一大選合併舉辦公投,由於中選會疏失導致投開票秩序大亂,以及藍營主導的若干公投案過關,民進黨卻又想修法讓公投與大選脫鉤,甚至一度要求聯署附身份證副本。如此的修法方向形同把剛放出鳥籠的公投又抓回鳥籠,無怪乎民進黨大老呂秀蓮出面聲援「反公投法修惡」,直指此次修法是「頭痛砍腳」。

2018年九合一選舉綁公投,多個國民黨主導的公投案通過,是令民進黨忌憚公投的原因之一。(資料圖片)

「核四」公投案形同遭封殺

值得一提是,按照修正通過的公投法,下一次舉行公投要等到2021年8月,當下兩個已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的「重啟核四」及「廢止核四」公投案即便連署過關,亦無法在2020年與大選合併進行,形同遭到封殺。

「核四」相關公投是對台灣第四座核電廠的存廢及是否重啟進行全民投票,2004至2008年已經有6個相關公投案被否決。不過,蔡英文2016年執政後提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計劃於2025年以前終止所有核電廠運轉,卻在2018年遭到公投否決,但當局仍要繼續推動廢核,社會紛爭未解。
核四公投

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就指出,當香港超過百萬民眾遊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時,民進黨政府竟踐踏民主,以多席次的誇張方式,強行通過公投法修訂,可謂「公投已死、民主送終」。

蔡政府對公投的忌憚,始於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崩盤。究其實,倘若民進黨是基於2018年底選舉秩序大亂,試圖加以改善,則將公投與大選選務分流、減少每一投開票所的選民人數、延長投票時間等方法都是值得考慮的方案,何需勞師動眾修法?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讓公投飛出鳥籠,是民進黨口中的民主;把公投關回鳥籠,也是民進黨口中的民主。如此的修法過程,只不過讓全民看到民進黨對於民主的搖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