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觀察】香港反修例 揭台灣政壇真面目
香港示威,台灣選舉,這兩個因素相加,此刻港台自然「同仇敵愾」。不同的是,不少香港青年是真想「守住香港」,台灣政治人物則是「撿起香港」。上周四(6月13日)中午,台灣總統蔡英文以逾八個百分點的民調優勢擊敗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贏得2020年總統選舉民進黨黨內初選,有台灣政治記者第一時間表示,香港在這個重要關頭「幫了小英一把」。這話聽着不好聽,似乎台灣政黨不是真關心香港,而是在「消費」香港,但這句難聽話是不是實話,各方心裏有數。
撰文:郭雪筠
首先需闡明,此次台灣人因為香港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而再次掀起「反中」浪潮,其中當然有選舉因素,但更多是因為台灣對於「中國崛起」的焦慮及不信任感,加上對於兩岸實力失衡的無力感。這些情緒一直隱藏在社會內部,碰到特定事件便會爆發,如「太陽花」學運、中共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此次香港修訂《逃犯條例》引起大規模示威。
縱使任何一個台灣人都知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截然不同的,兩岸關係與陸港矛盾更是兩種問題,但當看到今日的香港,仍有太多人會「直覺式」想到「明日的台灣」,在台灣網絡上,「可能會亡國」等話並不稀奇。
「亡國論」的出現,反映的恰好是台灣有強烈的「被統預期」,更反映出台灣對自身實力的極度不自信——共軍尚未登陸、中華民國國軍仍在駐守,如果不是民間「以後可能會被統一」的預期愈來愈大,政治人物怎會一直瞎喊「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不要變香港」?而台灣若不要變香港,要做的事情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國際角色的全面提升,又豈是喊喊幾句口號就可以的?無奈,兩岸實力差距顯著下,明明該負起責任的政治人物反而可以利用群眾的恐懼得到利益;無奈,當經濟民生的根本問題被一個個政治口水淹沒,憤怒過後虛度的、空耗的結果,仍是全民承擔。
去年2月,一對香港年輕情侶同遊台灣,期間發生爭執,男子涉嫌在旅館殺害女子後棄屍,之後返回香港。尋找不到女兒的父母隨後向港台警方報案,事件因此曝光。這是港府聲稱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肇因,但恐怕沒有多少人預料得到,這次事件竟成為日後再次引爆陸港矛盾的「黑天鵝」。
台灣大陸委員會(下稱陸委會)在案發後屢次呼籲港府,台灣與香港應有司法互助的機制。今年2月傳出港府要修訂《逃犯條例》時,台灣法務部甚至表示「樂見其成」。但是隨後陸委會表示,若修法以「一個中國」為前提,台灣不會接受,更多次對中國法治表達憂慮。而後不久,香港爆發反修例抗議活動,台灣政府也以不信任內地司法等理由強烈「反送中」。
「反修例」背後的台灣青年
對於台灣社會而言,修例本身「有無道理」已經不是重點,人們在Facebook上瘋傳的是警民衝突、民眾受傷,網友的熱門評論是「都說台灣與香港不同,但若統治者是一樣的,港台的後果怎會不一樣?」這類認知,其實已經隱含了非常重的「中華民國會消失」、「台灣主權會被吞掉」等「被統預期」。
須知道,在2003年香港爆發以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為主要議題的「七一」遊行時,台灣國民、民進兩黨雖然齊聲譴責中共,並表示「擔憂香港人權」,但可沒有人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當時台灣仍然自信,就算大陸經濟增長數字亮眼,但台灣與大陸在娛樂業、科技實力與生活水準落差巨大,兩岸怎麼可能統一?
十多年後的今日,台灣人看到香港,第一時間竟想到「台灣的未來亦是如此」,除了「今非昔比」之外,又能說什麼?
十多年前,「中國」在台灣媒體的報道中,一是經濟增長,二是髒、亂、差;十多年後的今日,視頻平台愛奇藝及短片社交軟體抖音受到歡迎,淘寶、大陸綜藝和藝人受到台灣青年注意,「中國」整體的存在感在台灣顯著上升,來自大陸的用語甚至成為台灣青年的日常詞,但與此同時,各種「中國違反人權」的新聞也廣被關注。於是,去大陸發展、尋求更高的薪資,是很正常的生涯規劃;但因為政治上厭惡中共,在網站上給蔡英文點讚、支持「台灣獨立、拒絕一國兩制」,也是尋常。
「中國」在這代台灣青年眼中,有非常複雜的意涵。「反送中」之下的台灣青年,雖然表面抗中,內心恐怕無奈遠勝於憤怒。這樣的無奈與憤怒是根源於台灣自身實力不振,但這問題在台灣選舉到來之下只會被利用,不會被解決。
「反送中」下的藍綠真面目
香港的大規模示威,將台灣社會氛圍一下子推回到太陽花運動時期,台灣政治再度被劃分為二。一種是民進黨的抗中拒中,一種是國民黨式的尷尬。比如參加國民黨初選的台灣首富郭台銘強調香港的「一國兩制」失敗、「我們必須堅持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制度」,但依然被不少人質疑「親中」;而當前國民黨內聲望最高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被問起香港示威時,第一時間竟然說「我不曉得」。可見不用民進黨猛攻,國民黨自己已再一次陷入了昔日的「中國陷阱」。
國民黨失血是意料中事,但此次連「超越藍綠」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因昔日說過「兩岸一家親」而頻頻被攻擊,一向受青年喜愛的他甚至在去探視聲援「反送中」的台灣學生時,被昔日太陽花青年領袖痛駡。
相較之下,甫贏得初選的蔡英文在香港議題上佔據「道德制高點」,她在初選民調結果出來後表示「黨內初選塵埃落定,此時此刻首要團結,將全力以赴,守護台灣主權」,「香港抗爭讓台灣人民更加珍惜現有的民主制度,守護主權也是身為總統最重要的責任」。左打國民黨、右壓柯文哲,此刻的趨勢對民進黨來說非常有利,甚至連台灣偏綠媒體的分析都是「香港抗議幫助了蔡英文」。
根據民進黨初選最後出爐的民調,蔡英文不僅贏過黨內對手賴清德,甚至領先韓國瑜與柯文哲,這與過去的民調截然不同。此刻國民黨與柯文哲最害怕的,就是當前的勢頭延續到選舉前——而對於7月要舉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柯文哲,更顯尷尬。
民進黨屢次表明「一國兩制不可行,必須守護台灣主權」,但關鍵是,不論韓國瑜、郭台銘或柯文哲,根本沒有人表態「贊成一國兩制」,「賣主權給中共」更不符合主流政治人物的利益。這話除了情緒化之外,完全不符合台灣現況。
在選舉操作裏,政治人物使用情緒化言詞與放大「統獨對立」都屬正常,若今天是國民黨或柯文哲逮到機會,為求勝選同樣會反覆利用。但恰好是這樣的「正常」,讓台灣不斷在同一個輪迴中虛耗。今年1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的民望登時大漲,再看看更久之前的太陽花學運,那些口號、那些情緒,何其類似。
喧囂過後,一部份太陽花領袖躍上政壇,一部份為台灣的低薪環境感到氣憤,一部份出走大陸尋找機會。台灣政壇上的這些口號,從2000年到今天,何曾變過?而台灣人民對於低薪及高階人才出走的焦慮感,從愈來愈重、到「反正就這樣了」的虛無,何曾有改善?
2003年,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如此回應港人抗議《基本法》23條立法,「(此舉)將使香港人權與司法獨立遭到嚴重破壞,可能使得台港關係倒退」;那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則表示「這證明國民黨堅決反對『一國兩制』有根本道理,特別是『一國兩制』從來就是以消滅中華民國為前提,更不可能被台灣人民所接受」。
十多年後,說法仍然類似,只是兩岸人民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同。這樣的「口號拒統」,除了讓政治人物增加選票之外,也無任何實際作用。
台灣主要政治人物就香港反修例反應: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每一個台灣人民都必須攜手對抗的,是要消滅國家主權、或者為了一時利益而讓渡自由民主的人。
香港的民主抗爭,不僅讓台灣人民更加珍惜現有的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也讓台灣人民深刻感受到「一國兩制」是不可行的。任何人要破壞台灣的主權和民主,或者拿去做政治交換的籌碼,只要蔡英文在,就不會得逞。
— 蔡英文 台灣總統
若「一國兩制」是香港模式,台上講,台下台灣人全跑光,但不需要對中國惡言相向,至於「一國兩制」行不行,大家都曉得。
— 柯文哲 台北市長
香港的經濟繁榮與民主制度,不僅是香港人民,也是台灣民眾所共同關切。身為一位關心國家前途的政治人物,必定會竭盡全力,堅定不移的捍衛中華民國,捍衛台灣的民主制度,捍衛台灣的生活方式。
支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灣獨立,不接受「一國兩制」。
— 韓國瑜 高雄市長
我已堅定表示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是失敗的。香港近年來發生許多重大問題,特別是法制層面的誤失造成人心惶惶、爭議頻仍,導致衝突擴大的惡果。很多香港朋友打電話給我表達憂心。如果我當總統,我會張開雙臂,邀請香港的朋友移民來台灣。
— 郭台銘 鴻海集團董事長
上文刊載於第16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17日),原標題為《香港反修例 揭台灣政壇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