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300公里陸軍戰術導彈抵達台灣 學者:源頭打擊解放軍

射程300公里陸軍戰術導彈抵達台灣 學者:源頭打擊解放軍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台灣軍方日前證實,11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已抵台。中央社周六(9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指,海馬斯軍售案的射程300公里陸軍戰術導彈(ATACMS)亦已運抵台灣;有學者稱,該戰術導彈可讓台軍具備對解放軍執行源頭打擊的反制能力。

知情人士證實,陸軍戰術導彈已經抵台,但確切數量因事涉機敏不便透露。而首批陸軍戰術導彈與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均由陸軍58砲指部接裝。陸軍司令部則指出,海馬斯多管火箭案正由台、美雙方依工作節點,執行各項交裝整備事項,進度正常,援例不予評論。

台灣向美國採購11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後因陸軍未購買40輛M109A6(Paladin)帕拉丁自走炮,遂再增購18套海馬斯,總數達到29套。原先首批採購64枚射程可達300公里、具導向功能的陸軍戰術導彈,最後增購總數至84枚。

國防院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陸軍戰術導彈型號為MGM-140,射程達300公里以上,使台灣具備源頭反制的能力,並提到烏克蘭在獲得美援陸軍戰術導彈後,對俄羅斯進行縱深阻絕打擊,攻擊俄軍補給線、彈藥庫等,發揮強大效果。

2020年10月,美國宣布出售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與陸軍戰術導彈予台灣,蘇紫雲說明,當時美國於2019年與2020年,放寬對日本、韓國等國研發武器的射程限制,原因就是考量中國、朝鮮等國的導彈數越來越多,限制盟友的導彈射程已不合時宜。

蘇進一步表示,美國基於區域再平衡放寬盟國的導彈射程限制,而出售台灣射程超過300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亦是在此脈絡下的決策,讓台灣具有可對北京進行反制的能力。

ICBM是什麼?反擊英美援烏導彈 烏媒指俄羅斯首射RS-26邊界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對於烏克蘭向俄羅斯領土發射英國製「風暴之影」導彈以及美國製ATACMS導彈,烏克蘭傳媒稱,俄羅斯選擇以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ICBM)RS-26「邊界」(RS-26 Rubezh)回應,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會是第一次使用洲際彈道導彈。克里姆林宮不予置評。

什麼是洲際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是一種由火箭推進、自主導引、透過重力落向目標的武器。洲際彈道導彈則指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彈道導彈。

2024年11月21日,烏克蘭第聶伯羅,消防員在俄羅斯導彈襲擊後清理受損建築。(Reuters)

RS-26是什麼?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表示,儘管根據美國與俄羅斯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RS-26屬於ICBM,但在使用較重有效載荷並射程低於5,500公里時,它也可以被歸類為中程彈道導彈。

2024年11月21日,烏克蘭第聶伯羅,有房屋在俄羅斯導彈襲擊後起火。(Reuters)

根據美國軍備控制協會,RS-26的射程可達5,800公里。

洲際彈道導彈可怕?

洲際彈道導彈設計目的是攜帶核彈頭,儘管從技術上講,經過改裝後的它們可以攜帶任何相同或較小質量的有效載荷。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21日發射核武。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