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憂誤殺台灣潛艦 台媒:美台密商劃分「獵殺區」避免誤擊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潛艦作為國防戰略的重要一環,其技術和性能一向是世界各國軍方的最高機密。隱蔽的水下作戰,配合聲紋辨識系統,讓潛艦成為不對稱戰力的核心之一。台灣斥資近500億新台幣打造的「海鯤號」潛艦,自信為國防自主的里程碑,但潛艦的獨特聲紋資料卻讓美台軍事合作面臨挑戰,甚至讓美國憂心潛艦識別不清,恐怕會在戰時誤將台灣潛艦識別為敵艦,造成「誤擊」風險。

根據台媒《風傳媒》報道,台灣的「海鯤號」潛艦目前正在進行泊港測試(HAT),台防部長顧立雄表示,預計明年3月底或4月初將進行海上測試(SAT),並於同年11月正式交艦服役。台灣海軍已編列高達新台幣2840億元的預算,用於建造後續7艘潛艦,以增強水下嚇阻戰力。然而,這項高機密技術的部署並非全然順利,特別是在台灣與美方的合作上,雙方對潛艦聲紋共享問題存在顧慮。

台灣首艘自製防禦型潛艦「海鯤號」。(台灣總統府)

潛艦聲紋技術為潛艦最敏感的機密之一。每艘潛艦的聲紋獨一無二,類似於海軍潛艦的「指紋」。這種資料絕對不會與他國,甚至是盟友共享。因此,當「海鯤號」在去年9月28日正式下水時,潛艦的關鍵部件,如艦艏聲納、魚雷管、以及最為機密的艦艉車葉,全部用國旗遮蓋以保持高度保密。特別是艦艉車葉,因為車葉的數量、角度與構型能夠透露潛艦的航速及聲紋特徵,進而讓敵方可能推算出潛艦的隱匿行動。

台灣首艘自製防禦型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 IDS)「海鯤號」,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負責製造。(台灣總統府)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說法透露,台灣潛艦的聲紋資料尚未完全公開,這也讓美國軍方擔心未來在戰爭情境中,因無法辨識台灣潛艦的聲紋而誤判其為敵方潛艦,進而導致潛艦誤擊事件發生。這位熟悉美軍運作的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每艘潛艦的聲紋都各不相同,即使噸位相似的潛艦,也無法僅憑外觀或技術參數來判斷敵我,這讓美方感到相當擔憂。

報道指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台美雙方已秘密協商,劃定了特定的海域「獵殺區」。根據該協議,美方與台灣分別在各自負責的海域內活動,避免互相干擾。如果任何一方越界進入對方海域,將被視為敵對行動,並可能遭到攻擊。這一協議旨在降低台美潛艦之間誤擊的風險,確保雙方能在緊張的區域情勢下,避免因誤判而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台灣首艘自行研製的潛艦「海鯤號」7月15日下午出塢。(中時新聞網)

雖然台灣與美國在潛艦技術合作上有密切交流,但由於潛艦聲紋資料的敏感性,台美在此議題上也有不同立場。美國內部有兩派聲音:一方認為台灣需要潛艦來對抗北京日益增強的海軍實力,這對於維持亞太地區的平衡至關重要;但另一方則基於軍事作戰風險考量,認為台灣若擁有潛艦,反而可能增加美軍的作戰風險,特別是在聲紋識別能力不足的情況下。

這些分歧的存在,讓美國在向台灣出售潛艦技術時格外謹慎。台灣自8年前啟動自造潛艦計劃,如今「海鯤號」已經下水進行測試,但要如何確保這些潛艦在未來戰場上能夠有效發揮作用,且不引發美軍的誤擊疑慮,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