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跌倒:寄希望政治素人來改變社會終究是南柯一夢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當柯文哲在9月2日清晨步出法院時,是否會想起10年前他初入政壇時所說的「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10年前的柯文哲只是一位個人風格鮮明的政治素人,他所塑造的清新形象讓許多不滿於台灣長期以來藍綠纏鬥和政治積弊的民眾感到耳目一新。然而十年後的現在,已擔任兩屆台北市長的柯文哲,竟被政治獻金爭議、京華城案纏身,甚至一度遭台北地檢署聲押禁見,面臨從政以來最大危機。

不少人質疑柯文哲的遭遇背後有賴清德和民進黨進行政治鬥爭的因素。這雖是不能排除的合邏輯推測,但如果柯文哲經得住考驗,又有何懼?當然,柯文哲所牽涉的京華城案不一定有罪。9月2日台北地方法院認為「檢察官舉證無法認定柯文哲犯罪嫌疑重大」,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已說明京華城案的真相暫時未有定論。

馬英九卸任總統後官司纏身,頻繁上法院,但最終無一定罪,有力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同樣道理,柯文哲是否清白,終究要以法律和證據為準。如果他被認定有罪,他的政治前途必毀於一旦,陳水扁的遭遇便是前車之鑑。如果他未被定罪,雖仍能保持一定的影響力,但經此一事後,他的政治影響力將遭受重創。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他自此之後一定不能東山再起。因為只要柯文哲未被定罪,那麼在盛行「從爛蘋果之中選一個不那麼爛」現象的台灣選舉政治中,他依舊有一線希望。畢竟,柯文哲崛起所反映的台灣社會厭倦藍綠兩黨、渴望第三選項的民意仍然存在,並不會因為柯文哲的跌倒而消失,只要未被定罪,柯文哲便不至於徹底沒戲。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弊案,北檢日前依違背職務收賄與圖利罪向法院聲押禁見。(聯合報圖片)

然而,柯文哲以選舉補助款購置個人商辦的爭議終究社會觀感不佳,他在政治獻金爭議中所承認的「識人不明、用人不當」說明他的政治能力不盡人意。不少人用「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來形容柯文哲的政治命運。儘管目前尚難斷言柯文哲已「高樓塌陷」,但他顯然不是能經得住實踐檢驗的政治家。

10年前,柯文哲步入政壇,希望改變台灣政壇,然而10年的實踐表明他缺乏改變台灣的能力。他所說的「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顯然只是南柯一夢。政治當然應該守護良知和追求正義,否則,政治將籠罩在爾虞我詐的利益算計陰影之中。但古往今來的政治實踐早已反覆證明,從政不能只是空談良知。只要是個有底線的人,都不會拒絕宣揚良知,但又有多少人在手握權力後能堅守初心?

更殘酷的是,整日與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利益打交道的政治何其複雜,怎麼可能如柯文哲所說的「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如果真是這樣,史書中便不會有那麼多讓人意難平的悲劇。良心只有以傑出的政治能力為後盾,才不至於淪為一場夢。

毫無疑問,政治素人現象的流行反映民眾對既有政治體系的不滿,他們希望讓作為局外人的政治素人能衝破既有政治體系的利益樊籠,為社會注入清新的變革元素。這正是特朗普(Donald Trump)現象背後最不應被忽視的背景。然而理想美好,現實殘酷。

那些長期在選舉政治中經營的職業政客固然經常有令人失望的地方,尤其是他們當中許多人與既得利益集團存在千絲萬縷的曖昧關係,讓本應追求公平正義的民主淪為既得利益集團渾水摸魚的遮羞布,但並不代表那些缺乏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是能伸張正義、替天行道的變革者。幻想那些缺乏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來改變社會與幻想明君清官是一樣的邏輯,都是對複雜人性和現實視而不見。

特朗普是個政治素人,他的崛起是美國既有政治體系和選舉民主面臨嚴重危機的一個有力說明,但他並不是能解決美國問題的合適人選。(Reuters)

在社會分工和知識大爆炸的疊加作用下,超出基層自治範圍的政治早已是高度專業和複雜的工作,理應在充分民主監督的情況下交給德才兼備者來負責。政治素人的興起是選舉政治娛樂化、庸俗化的縮影。一個政治素人只要個人風格鮮明,擅長調動選民情緒,便會登上權力寶座。這和娛樂選秀有什麼分別?

不是說政治素人一定不行,而是說只要現實條件允許,理當讓那些歷經考驗的德才兼備者通過人民民主程序成為政治領袖。政治素人如果有志於政治事業,理當有一個合適的選拔渠道,但不應該是在短時間內僅因選民的一時喜歡而陡然登上高位,而是應該經歷必要的實踐檢驗。寄希望政治素人來改變社會其實是人治思維,與幻想一夜暴富的僥倖心理一樣,都是忽略踏踏實實的政治體系改進,忽略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素養的累積,其結果必然是多數時候都會希望落空,而代價卻由全社會承受。

政治素人現象的流行是選舉政治危機的一個症狀,而不是化解危機的治本之策。正如人治不如法治牢靠一樣,與其幻想那些缺乏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不如改進和超越選舉民主,讓那些歷經考驗的德才兼備者在充分民主監督的程序下脱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