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專家:傷口像被吃掉一塊 6種人死亡風險較高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日本爆發甲型鏈球菌(A型鏈球菌,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疫情,今年短短5個月已有近千人因感染甲型鏈球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

台灣的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黃立民表示,如果患者免疫力不佳,皮膚外部又有傷口,感染了甲型鏈球菌,傷口就會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外觀像是被挖掉一個洞。

甲型鏈球菌(A型鏈球菌,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維基百科)

台媒《CTWANT》報道,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黃立民解釋,「甲型鏈球菌」屬於一種噬肉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各個地區都有,因此沒有國際間疫情威脅的問題,也不會做成國際旅遊管制。

黃立民稱,假如感染甲型鏈球菌,會造成扁桃腺發炎、猩紅熱(全身紅疹、脫皮)等症狀,主要影響區域為上呼吸道,假如免疫力較差,細菌可能會進入頸部較深處,引發軟組織感染。最常遇到小朋友感染後,細菌跑到頸部的軟組織,造成「深層頸部感染」,因為菌種會吃掉軟組織,很可能造成周邊血管、動脈、神經破壞,甚至引發大出血或菌血症。

日本2023年共有941人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示意圖/unsplash@Olga Kononenko)

「傷口被吃掉一塊,看起來很可怕」

黃立民說明,如果患者免疫力不佳,皮膚外部又有傷口,感染了甲型鏈球菌,傷口就會出現組織壞死的情況,外觀像是被挖掉一個洞,看起來好像「傷口被吃掉一塊,看起來很可怕」,所以被稱為「食人菌」。

6種人死亡風險較高

黃立民指,台灣的醫療院所大多能妥善處理感染甲型鏈球菌的傷口,因此致死的機率不高,若出現死亡個案,應該是特例,但有幾類人必須注意,包括糖尿病、尿毒症、神經系統異常、有傷口卻無法察覺、褥瘡、本身體質虛弱者,仍存在死亡風險。

STSS可導致多個臟器衰竭

台灣疾管署表示,甲型鏈球菌除感染喉嚨外,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另會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

台灣疾管署又表示,依據台灣當地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甲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