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宣布台軍取消「刺槍術」 專家:現代戰上刺刀反成單兵累贅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台灣防長顧立雄周四(6日)宣布取消「刺槍術」訓練,強調台軍將專注戰訓本務。事件引起輿論討論,軍事專家王臻明發文稱,近代刺槍術之所以會逐漸被淘汰,除了是不符現代作戰要求,其自衛效益亦與現代槍枝設計相衝突,是「冷兵器時期」才需要的戰技。

顧立雄首次赴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備詢,提及部隊要回到戰訓本務,部分偏向形式主義的程序,包括不符合近戰格鬥精神的傳統「刺槍突刺」、「踢正步」等都會取消;也將廢除官兵休假互助回報制度,「有事再回就好」。

顧立雄周四宣布取消「刺槍術」訓練,強調台軍將專注戰訓本務。(中國時報)

對於取消「刺槍術」訓練,王臻明在Facebook貼文寫道,現代作戰所稱的槍,與冷兵槍時期出現的槍截然不同。在冷兵器時代,槍是一桿長木棍,會裝上金屬刀尖以反制騎兵;而日後問世的火槍殺傷力、精準度差、且前膛裝藥的射速非常慢,導致當時火槍更像昌是一把「能發射子彈」的冷兵器長槍,士兵在耗盡彈藥後便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變成長槍兵,因此該時期的刺槍術無比重要。

然而,槍枝後膛裝藥技術成熟,子彈殺傷力、精準度大幅提升,步槍的火力開始往現代槍械靠攏。不過一開始冶金技術有限,為提高射擊精準度、射程與殺傷力,當時步槍除了加長槍管,仍保留長刺刀的設計,而上了刺刀的步槍長度快要高過一位士兵。

20世紀中期的日軍士兵。(王臻明Facebook)

王臻明配上一張日軍士兵持槍的照片,指早期步槍仍不具連發能力,射完一發還得拉槍機、退殼再進彈。他以美國警界著名的「21英呎法則」解釋,倘敵軍持上了刺刀的步槍衝來,己方要再拉槍機上膛肯定來不及,因此刺槍術在那個年代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現代步槍跟過往長槍完全不同,不只更短,甚至還有半自動、三發點放,全自動步槍問世後,就連刺刀也越來越小,最後變成求生工具之一,僅供緊急時自衛之用。再加上,現代步槍都有特殊設計,以利單兵進行近距離的限制空間戰鬥(CQB),故刺刀反成單兵累贅,不利在狹小空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