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醫學研究證實「頑固型抑鬱症」會遺傳 親子手足罹病風險增9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26)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頑固型抑鬱症」存在基因遺傳風險,同時也增加罹患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躁鬱症、甚至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機會。
台媒報道,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李正達的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證實,頑固型抑鬱症患者的一等親,大幅增加逾9倍罹患頑固型抑鬱症(TRD)的風險,為首篇證實頑固型抑鬱症有基因遺傳風險的研究結果。此研究在今年4月登上精神領域頂尖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
李正達表示,抑鬱症對於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大,全世界皆然,持續未得到控制的抑鬱狀態將大幅的負面影響生活品質、增加自殺風險、以及加速大腦退化。然而,有超過30%的抑鬱症患者對於抗鬱藥物的治療效果不佳,研究發現此類頑固型抑鬱症比一般抑鬱症患者有著更明顯的大腦功能缺損。
對於同年紀但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TRD頑固型抑鬱症患者,研究顯示,其大腦皮質活性下降的情況較一般抑鬱症患者更為顯著,這也解釋了此類患者的認知功能表現下降,以及社會職業功能的減損。
李正達援引近來基因研究結果指出,頑固型抑鬱症可能與突觸、神經可塑性、腦部滋養因子等相關基因的變異性有關,雖然目前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這些發現已暗示了頑固型抑鬱症的可能與遺傳有高度關連。
團隊透過分析台灣人民就診資料、串接不同資料庫後找出患者的一等親(包括父母、手足、子女)後結果發現,頑固型抑鬱症患者的一等親,不但大幅增加9.16倍頑固型抑鬱症的風險,也增加了2至3倍得到其他精神疾病的機會,像是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躁鬱症、甚至思覺失調症等。
李正達表示,此研究證實了頑固型抑鬱症在家族間有著高度的遺傳性,也間接支持了頑固型抑鬱症有著高度的生物性致因,也就是有更明顯的腦部異常,更提醒在臨床上若遇到對於抗鬱劑治療療效不佳的患者,應更早期積極的開立更有效的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