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行山|打卡鯤鵬徑一號橋橫亙兩山之間 漫遊市中心5大公園
深圳,這次又遙遙領先。鯤鵬徑,深圳遠足徑主線,鯤鵬徑一號橋,又命「梅林山-銀湖山生態橋樑」,今天,一起來雲徒步。
「 山海連城 」、「一個宏願一個諾言」,隆重介紹,「鯤鵬徑」,一條長達200公里連續不斷的深圳遠足徑。以寶安區鳳凰山飛雲頂為起點,途經陽台山、塘朗山、梅林山、銀湖山,連接深圳水庫,及深圳第一峯梧桐山、馬巒山,到達終點大鵬新區的七娘山大雁頂,共串聯12個自然郊野公園以及多個湖庫、歷史人文、城市景觀點、城市重點發展片區。
鳳凰、大鵬,一路從山到海,橫跨深圳東西,無論從意向還是霸氣程度,都和「鯤鵬」這個命名配極了。這其中也藴含着深圳在生態和城市建設上的鯤鵬之志。因為,無論是五園連通還是鯤鵬徑,也都只是深圳一個宏大計劃——山海連城計劃中的一部分。
在深圳的山海連城計劃中,規劃着「一脊一帶二十廊」的生態骨架。
■「一脊」是指橫貫深圳中部、連綿百里的綠色山脈,構建出「三徑三線」的遠足徑系統,鯤鵬徑便是其中一徑。
■「三線」中的三水線則串聯深圳108座大小山頭,有着「深圳户外畢業線」的美稱,是無數户外愛好者的夢想線。
■「一帶」是指由東到西、串聯海灣、沙灘與濕地的海岸線;「二十廊」則是連接城市與山海的生態廊道,通過它,可以通山、達海、貫城、串趣。
相關文章:深圳行山單車遊|漫步大頂嶺綠道感受大自然魅力 打卡四大網紅橋👇👇👇
關於山、河、海的無縫連接
大沙河生態長廊、塘朗山公園和深圳灣公園,想必深圳人都不陌生。
2022年8月,隨着茶光──塘朗山的遠足徑建設完成,深圳首條山海連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灣全線貫通。如今可以從塘朗山的極目閣一路走到茶光的登山口,再通過新修建的紫澗園進入大沙河,一路直達深圳灣。
山、河、海的無縫銜接,將塘朗山的野趣、大沙河的愜意與深圳灣的浪漫一路實現。在海岸線上,深圳也正在計劃貫通一條約200公里濱海騎行道,西起茅洲河,東至壩光。
一路連接前海灣、深圳灣、 深圳河,以及東部的大小梅沙、南澳等等,海景風光,盡收眼底。不僅如此,觀瀾河、西鄉河、新橋河等水廊已啓動施工,其中龍崗河二期工程全長近16公里的生態廊道,連通着周邊的山水與濕地。寶安區計劃着在西鄉與新安片區實現「八園連通」,從陽台山到前海灣的山海連廊同樣是未來可期。
當妙趣橫生的自然生態與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相結合,通山、達海、連城、串趣成為更加舒適、方便的生活體驗,這自然是深圳人喜聞樂見的「公園城市」。
「 今天先徒步一號橋 」、鯤鵬徑一號,五園連通
梅林山與銀湖山,深圳中部的兩片「綠肺」,同時也是兩個為深圳人所熟知的郊野公園。
上能休閒徒步登高攬勝,下有地鐵直達,風景優美還交通便利,是不少深圳人的心頭好。美中不足的是,一條橫亙兩山之間、川流不息的公路,成了「人為天塹」,致使兩大山體被隔斷整整28年,無法互通。不過前陣子,隨着兩座山之間的生態廊橋──鯤鵬徑一號橋的順利貫通,「天塹」終於變通途。
一口氣遊市中心五大公園
鯤鵬徑一號橋的完工,梅林山與銀湖山的相連,不僅意味着兩座郊野公園重新「牽手」,還標誌着深圳重點項目的初步達成──「五園連通」。
眾所周知,深圳的公園很多,但多數是以「孤島」的狀態存在。許多公園之間隔着數條馬路,或是相距很遠,互不關聯。 「五園連通」就是通過廊橋、天橋等方式,將梅林山、銀湖山、筆架山、中心公園、中心公園連接,打破「孤島狀態」。
按圖看清市中心五大公園👇👇👇
在深業上城的廊橋未開通前,從蓮花山公園走到筆架山公園,就得經過彩田路、筍崗西路、皇崗路,步行上半小時才能到。
繞遠路不説,還得體驗車水馬龍,多少有點體驗不佳。如今在深業上城兩側廊橋的連接下,從蓮花山公園走到筆架山公園最快只需要10分鐘。連接銀湖山與筆架山的北環珍珠嶺天橋、中心公園與筆架山之間的筆架山天橋亦是如此。
對於深圳人來説,將市中心的5座大型公園連接,不僅能在公園間「串門」更方便,同時還有體驗更好的户外徒步路線。
1月6日,在深圳的官方組織下,大家以梅林文體中心為起點,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為終點。雖説全程17公里的路程較長,但是勝在不用穿過機動車道,景色豐富。通過郊野徑、綠道一路走到城市商圈,真正感受了從山林到城市的美好。
動物通道行人請讓行
最近,如果你去梅林山或者銀湖山徒步或者遊玩,會發現原本隔路相望的兩座山有了連接的通道。
再細心點觀察,你還發現通道有個小小的提示牌,常見的藍底白字樣式,內容卻不太尋常。上邊畫了一隻兔子,一條小蛇,寫着9個字:「動物通道,行人請繞行。」
這是一條VIP專屬通道,但野兔、蛇這些野生動物才是VIP,「高貴的人類」不是。有人説,小小牌子,寥寥數字,彰顯的卻是一座城市大大的格局和氣度,不愧是大深圳。「以後徒步,終於不用走梅觀大道底下的涵洞才能通過兩座山了!」
這是國內首座兼顧人行步道和獨立生態廊道的廊橋。但高空俯瞰可以發現,供人行走的路面僅佔橋面的十分之一,橋面大部分以綠化覆蓋,即動物通道。所以與其説是為了連通兩個公園方便市民徒步行走,倒不如説是為了修復生態斷點,方便動物遷徙通行,順便給人留了條道。
動物通道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都有考究。根據鯤鵬徑一號橋設計師、綜交市政院總工程師劉曉華介紹,「橋上鋪了一些石頭,是考慮豹貓喜歡躲在石頭下面;特別選擇了花香類、漿果類的植物,都是小動物喜愛的『口糧』;橋上還做了一些砌石的通道,方便鳥類滑行。」
此外,建橋前,還對銀湖山、梅林山兩山的生態基底做了充分調查,考慮到兩山之間動物覓食、遷徙的習性,選擇了80多種鄉土植物種植在橋上。有人説,這是深圳專門在為動物建橋修路。這麼説確實沒什麼毛病,但仔細一想,這不正是城市發展遺留下的生態欠賬麼?無非只是路歸原主罷了。
事實上,這在深圳也早有先例。2020年4月,一條跨度60米、寬50米的上跨式通道在連接大鵬南澳的坪西路上飛跨。這就是排牙山-七娘山節點生態廊道,也是深圳乃至廣東首條野生動物生態保護廊道。
2年後,也是在大鵬,環壩路生態廊道建成,再次串聯起大鵬半島「七娘山」與「排牙山」兩座最大山脈。在生態廊道建設方面,深圳稱得上是為全國開先河,不得不讚一句:遙遙領先,遙遙領先。
還可以試試官方推薦路線…「hello,有一起去偶遇嗎?」
【本文獲「ShenzhenWeekly」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hkmaima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