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馬君正|鐵血女將的風帆修煉 沒送命就當皮外傷的信念
杭州亞運代表名單上的600多個名字,背負的信念和努力拼湊起香港隊的意義。因疫情相隔5年的亞運會,有的首次披起港隊戰衣,有的為自己而戰,有的承載獎牌的重量。
他和她,都值得香港人一一記住。
馬君正,香港女子滑浪風帆代表,2012年加入港隊已被視為風帆新一代接班人。
世界錦標賽U22冠軍、亞洲青少年錦標賽金牌、雅加達亞運隊際賽銀牌、亞洲錦標賽冠軍,相比一列列的亮眼成績單,她更想人記住的,是「香港第一位PWA世界職業巡迴賽女性運動員」。
無論是戰勝風浪的快感抑或渴望做「第一位」的突破,敢於挑戰的韌性來自從小被嚴父訓練的鋼鐵意志--「反正沒送命就當是皮外傷口」,是她很喜愛的一句歌詞,也是她的風帆修煉。
「佢最唔怕死、最鍾意速度」,那天滑浪風帆隊亞運代表出海示範,岸邊的教練陳敬然看着馬君正如是說道。
我聽後暗忖:「又一個勇悍的風帆女將」。我想起退役的陳晞文曾斷5條肋骨切除脾臟,手術後征戰奧運的英勇故事。馬君正也曾在大海中心命懸一線,2016年颱風逼近台灣澎湖的RS:ONE世錦賽,自己及部分選手仍堅持在休戰日出海練習,不料一陣強風吹斷帆桿,帆布打中她面部跌落海,當時她只知板上和水面血跡斑斑,幸仍清醒「用最後一口氣和求生意志」游返岸邊治傷,當時連教練都不敢直視她那最後縫了17針的傷痕。
不怕死是練出來 由恐懼到熱愛風浪
「教練說你最不怕死。」我對馬君正笑說。
「比現在的小朋友大膽,所以較易突破吧。」她聽後微笑道。在海上與風浪搏鬥是滑浪的真正樂趣,但真的可以無畏無懼嗎?她解答:「主要因為有個嚴父」。
26歲的馬君正因父母緣故自幼與風浪結緣,在赤柱訓練和長大,近年才搬到長洲。小時候的她最初被爸爸安排同時間學習攀石和風帆,目的就是要自小培養她的鋼鐵意志,「兩項都是極限運動,在山頂和海中心都是一個共通點,都是要用自己方法生存下來。他一直主張男女沒有分別,女生都可以與男生一樣勇敢。」
她的勇悍,是從7歲開始接觸風帆鍛煉得來。8歲那年某天,香港準備懸掛一號風球,大風得同年紀的小孩都撤回岸上,「爸爸卻開晒啲嘢(帆)叫我落水,我說那麼大風沒有人會落水,他卻吼說『起帆!我不想聽』。」聽起來可怕又嚴酷的往事,馬君正卻是笑着說出口。又有一次,她第一次在石澳後灘落水,大北風下浪很大很急,「落不到水, 好驚被浪捲,失敗了一次出不到去,他說要試到落到為止,不可以怕浪。」
「我覺得這就是訓練了我,由恐懼到熱愛(浪)的原因。」馬君正說。
如以色列女戰士般堅強
今年5月,她到以色列集訓看到當地服過兵役的女帆手,才驚覺其堅毅不屈的意志早已像軍訓般入血。有天訓練遇上大風浪日,「近兩米高浪」、「3號風球般大風」,以色列女帆手的果敢讓馬君正留下深刻印象,「她們好獨立,在教練未到前已把所有器材打包上貨車,駕車到另一個基地訓練,有很強的自主訓練意識,即使有大風浪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樣訓練,排除萬難去『劈』。」
她發現當地要當兵的女帆手,不就跟爸爸以前教出來的自己一樣?「排除萬難去『劈』」。
「大家都是非常之堅強,包括訓練時數、面對大風浪的堅毅。她們大風大浪都照落水,甚至比男生更不怕風浪,好佩服她們比男生更早落水長時間訓練,那種『戰鬥民族』的精神令我好震撼。」她感嘆道。
「本身我不是這種性格的,細個好多事都驚的,但就是被爸爸Push(逼)過了舒適圈後,反而找到挑戰風浪的快感,變成是自發去做。」當初因爸爸的嚴厲指導而不得不繼續揚帆,直到愛上挑戰風浪的刺激感,甚至數年前隻身到台東第一次滑浪,反正就是不停挑戰自己和家人的膽量,「擔心但他們覺得捉不住我這種輕狂的人,所以只叫我小心點。」她笑就。
「決心不夠才最危險」
不過,在2016年台灣澎湖世錦賽經歷生死後,那條縫了17針的傷疤的確改變了她一點點。「沒以前那麼衝動和瘋狂,那次意外是挑戰大自然,所以自此對大自然的心態不同了。」
當時經歷意外後,她水都不敢落,有時一閉上眼,就能感受到狂風巨浪在自己面前。但同時,她心知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因為她不是在和風浪搏鬥,而是與大自然作直接的交流。如果風帆沒有遇上風浪,也體會不到其中真正的樂趣。就在她內心交戰時,被師傅何德明一句話擊中,使她猛醒過來,「他說玩得極限運動便要承受一定風險,但當你決心不夠,反而會有意外,所以決心不夠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馬君正不再衝動,亦對大自然多了一份敬畏。體內的好勝因子依然騷動,惟她明白要戰勝的不是風浪,而是面對風浪的自己。「了解到它的力量,同時運用到它的力量去玩風帆,是很寧靜很Pure(純粹)的感覺。」外人是否很難明白這種感覺?她想了想答道:「其實都不難理解的,大致就是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其他物質的東西不會帶來這種更大的快樂,變得沒那麼重要。」
重新領悟滑浪風帆後,她想看看自己的極限能去到多高,愈難愈愛。她開始挑戰非她賽項的滑浪風翼,嘗試了200多次終於做到空中前滾翻,她笑言是反叛心態,「較少香港人做到,應兩隻手數得晒,女生可能得我一個?就是想挑戰沒有人做到的事,都是平時的反叛心態,好多人覺得做不到的事會想去試。」
是反叛嗎?可是,就是馬君正的「反叛」,讓她去年成為香港首位PWA世界職業巡迴賽女風帆手,是她深感自豪的履歷。「因為此前只得師兄何志豪做過,香港沒有女運動員做過。」最終她以第6名完成,世巡賽的經歷不只是為她添了一個名銜,這趟旅程讓她更堅定揚帆前行。
她在世巡賽遇到了偶像、50歲前世界冠軍Antoine Albeau,她的首場職業賽是該法國傳奇的退役戰,後者曾贏下26次世界冠軍。馬君正說:「記得小時候,他來港示範,當時媽咪話我都可以是世界冠軍,沒想過十多年後可以在世巡賽同場。原來只要肯努力、堅持,沒有事可限制你追求夢想。」她也見盡各國帆手以生命追夢,令她重拾信念:「他們沒有政府資助,要自己支付機票及食宿、找器材贊助。原來香港運動員已很幸福,更應該學懂珍惜。」
第二屆亞運是肯定 以風帆寫自己的Flow
問到馬君正的最大夢想,答案有點意想不到,「我想用風帆寫我嘅Flow(故事),以經歷啟發其他人」。言談間發現了馬君正的另一面,原來她很喜愛本地Hip Hop音樂,特別是「Novel Fergus」和「摩四青年」。她笑言前者的《皮外傷》一曲中,「反正沒送命就當是皮外傷口」是她們帆手的寫照;又哼出摩四青年的《選擇》一句歌詞,「人生係得一次咁咪自己去爭取」,「就像以色列女帆手的民族意識般,需要去爭取的東西要盡全力去爭取」。
「那你人生中有全力爭取過什麼嗎?」我問。
「其實每日都在爭取。」馬君正想也不想回答。「老實說,我不是特別有天資的人,堅持到現在仍在做運動員、去第二次亞運,都是對自己一個肯定。因為家人都沒什麼運動細胞,全部都是畫畫、做設計的人。」
上屆亞運在RS:One隊際賽取得銀牌,今屆轉戰iQFoil新板種,馬君正不只體能上要鍛鍊,體重上亦要增磅以應付新挑戰。去年獲亞洲冠軍頭銜,也是堅定所致。她是隊中較早由RS:X板轉訓練iQFOil的帆手,早於東京奧運*資格賽期間,已下定決心專注練習新板,比不少帆手更快掌握新板種,去年終在亞錦賽奪得金牌,取得亞運代表資格。「今屆亞運感覺自己心態更成熟,新板種也是新機遇,上屆與中國選手差距較大,期望今屆能賽得更好。」
*註:東京奧運以RS:X板種比賽,下屆奧運將改賽iQFOil。
以風帆經歷寫自己的「Flow」,馬君正最想說的是堅持的故事,「我的韌性一定比體能強好多,走到今日一定是信念比人強。」她笑道。
風浪不會止息,每一次的揚帆都是新的挑戰;她無數挑戰和戰勝的不是大海,不是大自然,而是自己。皮外傷和堅持是過程,成為強大的人,才是她故事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