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麥基︱原來勤奮也能做最好 別讓世界定義你是誰
前香港足球代表隊前鋒麥基(Jaimes McKee)昔日讓球迷「又愛又恨」——愛他的勤奮拼搏,但其腳下功夫卻為人詬病。
曾經,他以為球員應該像隊友林嘉緯一樣「好波」才稱得上成功,過份強逼自己練習控球跟盤球,壓力大得身體捱不住,只能以掛靴作解脫。
直至遇上一位運動心理學家,他才發現成功的定義其實不止一種,原來自己的勤奮也是優勢。執起教鞭的他希望幫下一代及早找到「答案」,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攝影:夏家朗
我腦海中的麥基定格在他告別職業生涯那夜,梳起爽朗髮型的Jaimes手持鮮花、捧着印有其樣貌的紀念盾,在香港大球場接受約6000名觀眾的掌聲;他淡然舉手致意,就此高掛球靴。
4年轉眼過去,今年一次港足梯隊練習,終於再見麥基身影。球員年代在場上總是活力滿滿的他,戴上被汗水滲至褪色的藍色喼帽,一把淡金色長髮令帽子顯得特別小。他在場邊翹起手,默默地觀察着。
「他在留意球員訓練量,閒時又會關心我們私下的訓練計劃。」Jaimes上季尾兼任港超球隊香港U23體能教練,當時仍在陣的黃浩然如是說。麥基雖然身為一代港足前鋒,卻沒讓球員覺得有很大隔膜,「他有種親和力,令人很信任他,很容易向他分享自己、說真話。」
訓練中麥基清楚講解每個熱身步驟,又陪有輕傷在身的球員做低強度練習;後來球員在記者拍攝時高呼「James Bond」戲弄麥基,着他「請客」,Jaimes攤開雙手、用半鹹淡廣東話說「無錢」,引得眾人笑逐顏開。
每位教練都有自己的風格——是嚴厲或仁慈,是激勵人心或循循善誘。麥基的作風,很大程度與他退役的原因有關。
我不斷努力變得更好,但感覺在變老,我不享受踢足球了。
壓力侵蝕自信 只能借退役作解脫
2019年7月中,麥基向球迷投下震撼彈,宣布結束長達13年的職業生涯。不論是所屬球會聲明,或是個人社交網站的感言,都極為簡短,掛靴原因至今仍鮮為人知。
「(掛靴前)那兩季我不太享受踢波,時常感受到隨之而來的壓力。我不斷努力成為更好的球員,但覺得自己在變老;看見年青人慢慢趕上,認為把機會留給他們會更好......」麥基望向遠方,憶述當時的心路歷程。
他之所以被網民稱為「小明」,是因為跑得快,在場上拼搏、不惜氣力衝刺及逼搶的特質,深受教練跟球迷愛戴。然而16歲才接受正統訓練的他,同時常遭批評球技不佳、把握力欠奉。
這些Jaimes都很清楚,比起外界聲音,焦慮更多是源於自身,「平日訓練中很多保持控球、盤球的練習,我的表現都無法達到自己期望。我會很擔心令隊友、球隊失望。」他低着頭道。
麥基生於運動世家——祖父曾是職業球員,爸爸則踢過半職,媽媽更身為高爾夫球選手,使他立志在體育界有一番成就,「也許家人沒有逼我,只是我想讓他們刮目相看。」
我資質差,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勤奮地跑。
自小父親也向麥基灌輸做運動員應有的專業態度,每場比賽後都會檢討,培養出他為自己訂下極高標準、過份追求完美的習慣。「我資質本已比人差,唯一可做的就是勤奮地跑、練習,雖然不一定換來結果,但至少在我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Jaimes嘗試節食、加操、甚至會每日寫筆記提醒自己,逼得腦袋時刻圍繞足球在轉,即使放假與家人聚會仍無法抽身,也難以入眠。久而久之,他失去了對足球的熱誠和動力,根本不期待比賽。
雖然32歲對球員來說不算很老,但身體恢復得慢、沒過往靈活,一切都像在呼喚麥基退下來,「原來我根本沒有時間了,就算再努力,也不會變得有多好。」
掛靴的決定縱對球迷來得突然,卻早已埋藏在他心底多時。
「我知道自己一定要休息,即使沒有退役,至少也要花半年去做點其他事。」麥基退役後即到英國及西班牙遊玩3個月,又赴日本出席好友婚禮,迷上滑浪等其他運動,對過往球季間「唞暑」也會擔心受傷、影響體態的他來說,這種無憂無慮完全是一種解脫。
原來不一定要腳下功夫好,擁有其他特點,也能是個好球員。
誰來定義成功? 原來我也是個好球員
這段時間使麥基生活再次充滿正能量,因此對揭開人生新一頁,他沒有後悔。可是他不禁想,也許自己的生涯可以不止於此。
在球員生涯尾聲,Jamies認識了一位來自澳洲的運動心理學家,使他根深蒂固的想法起了變化。
「過去我認為『好球員』就應該像(林)嘉緯一樣,比賽傳球給他就可以了,他總是保護到皮球,控制到節奏。」這點正是麥基做得最差的,亦是他質疑自己的最大原因。
「可是他告訴我,原來這只是其中一種定義球員好壞的方法,像恩尼斯達、沙維等中場,這可能是對的。即使是C朗,也未必能夠每次都成功,因為他不是傳統柱躉式前鋒,其強項是利用體格、跑動、盤扭跟射術破門。」
「擁有其他特點,也能是個好球員。」
「而其實我的跑動也是長處!這是連嘉緯也做不到的事。」
他慨嘆自己領悟得太遲,雖然不百份百肯定繼續當教練,但仍希望能協助下一代,避免犯下自己過往的錯誤,「我想年青球員能早點找到自己的優點,學懂看透壓力,自信地享受足球。」
當個適合自己的好教練
訪問那天麥基依然展示出勤勞的一面——早上8時許抵達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準備球會訓練,收操後吃過午飯便趕回西貢擔任私人健身教練;與港超門將奧利斯合作的他,晚上再到九龍仔公園帶領A&S足球中心梯隊參與青少年聯賽。
由早教到晚,有趣的是,他告訴記者自小害怕演講,至今還未習慣在一班人面前發表意見;過往只專注自己就夠的他,坦言連接受訪問也會不自在,只是為了生計,唯有「頂硬上」。
Jaimes自認性格內向,憂慮如何勝任教練這份工作,惟去年擔任港足U17助教到泰國集訓,受足總菁英培訓總監、日籍教練保坂拓朗(Takuro)啟發。
「Takuro每課練習後都會揀一至兩位球員,由他們去總結、給予對方意見。他又會發問,讓球員討論,很有趣。」
「我不擅長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因此這方式很適合我;與其自己講,不如讓球員講。」這次他不再懷疑自己。
記者發現,Jamies賽前會跟A&S的小將們預演開角球、被對手打突擊等各種情況,反問球員應該如何做、首要任務是什麼,還要想好後備方案,而球員的確很主動地舉手搶答。
出場的是球員,所以由他們決定怎樣做最好不過。
身為後衛的隊長Dylan Chai竟最佩服麥基的頭槌,說他常常以身作則,也更喜歡這種作風,「比起純粹聽教練指令去做,我們在過程中會思考,更能理解背後原因;對自己提出的目標,自然更有動力去完成。」
麥基根本不介意球員們給出什麼答案,只要他們肯說,已經邁出一大步,彷彿他也在督促自己一樣。他會故意點名看似心不在焉或低下頭的人,「他們上學時溝通已經不多,我希望球員多點交流。始終到最後出場的是他們,教練只是在一旁,所以由他們決定怎樣做最好不過。」
其實Jamies曾經想過像拍檔奧利斯一樣嚴格,卻「下不了手」,改以「Come on!」等鼓勵語句代替;即使是球員浪費大好機會,他都只會說一聲「Unlucky」便帶過。
A&S那晚大勝對手,每次入波Jamies都相當冷靜,倒是有位新球員後備上陣取得進帳,讓他欣慰地露出「姨丈笑」。球隊有一個習慣,就是與入球者逐個合照,再上載至社交網站,讓球員受到更多人肯定跟讚賞。
我不強求球員服從,只希望他們凡事盡力而為。
給下一代的 不止是一句說話
也許,是因為他總不其然想起自己的經歷、那份當教練的初心,「年青人面對考試、測驗,在香港已有足夠的壓力,足球場理應是他們放鬆,跟朋友玩樂的地方。」
「就算是職業層面,做球員首要條件,也必須是享受足球。所以我想給他們多一點自由,不強求他們服從,只希望他們凡事盡力而為。」
他對球員的問題還有這一條:「請說出你做得好的3件事」,目的是從各種負面聲音中,提醒球員仍有可取之處。「可能你左腳能力很弱,但最重要是右腳傳中技術很好!這才是你突圍而出的地方。」
回顧麥基的職業生涯:(按圖放大)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點是你如何反應。當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反應過來,就不會怕出錯。
其實人生也一樣,每個人總有優點,不必強行把別人的價值觀套在自己身上;就算暫時發掘不到,至少勤奮肯定是一種長處。
麥基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努力練習、準備,調整好作息,這都是我們控制得到的事。」即使現在當上教練,事前Jamies都會計劃好每節練習、寫好簡報講解、處理好相關行政文件,又會為每位小球員每場表現做總結、評分跟提供建議。
「但有很多因素我們控制不了,每個人都會犯錯,重點是你如何回應。像我失去腳下球,我會直接跑去把它搶回來。我改變不了失機的事實,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再來,只要繼續跑,我還是會有機會入球。」
「當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反應過來,就不會怕出錯。」Jaimes耗盡整個職業生涯,承受過無數次抨擊,才能說得出這看似簡單的道理。這也是現在身為港足U14、U15、U18教練的他,最想跟下一輩說的話。
新一代的香港隊,還需要像麥基這樣的球員嗎?
麥基一如所料,沒有想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的意欲。他只希望新一代在場內場外都保持專業,不斷鍛鍊自己,擁抱所有困難的時刻。Jamies最後補充了一句,「不過,更最重要是有信任他們的人,願意給他們自信、機會,和傳授經驗。」
新一代的香港隊,更需要像麥基這樣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