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史上最激烈同隊內鬥 見證麥拿侖輝煌與沒落|F1專欄.燈走賽車

撰文:LightsOUT
出版:更新:

筆者想在開首問大家,尤其是新晉車迷一個問題:在大家心目中,McLaren是一支怎樣的車隊?
近年McLaren位處中游,雖然偶有佳績,但與世界冠軍總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更早的時期,McLaren其實曾是班霸。繼Aston Martin和Mercedes,今天就來回顧McLaren在F1的高低起跌。
(本文由賽車Youtuber組成的華語賽車資訊平台LightsOUT.cc提供,LightsOUT.cc會透過《燈走賽車》專欄,和大家分享各類的賽車資訊和分析)

McLaren——F1史上第二成功的車隊

McLaren車隊成立於1963年,今年是其成立60周年,因此今季戰車也命名作MCL60。McLaren是目前F1歷史第二悠久、也是第二成功的車隊,至今奪得183次分站冠軍、12座車手世界冠軍和8座車隊世界冠軍,無論是歷史或賽績,都僅次於Ferrari(成立於1950年、曾獲16座車隊世界冠軍)。

雖然McLaren是英國車隊和車廠,但此品牌卻是由紐西蘭人Bruce McLaren於1963年創立,當時稱為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他曾駕駛Ford GT40勝出Le Mans 24小時賽。

Bruce McLaren在1967年參戰Daily Mail Race of Champions的照片。(Getty Images)

1970年代:始於災難 終於輝煌

好景不常,Bruce McLaren在1970年意外離世,大大打擊車隊;不過McLaren到1974年奪得了隊史上首個車隊冠軍,該年開始,Marlboro成為車隊的贊助商,造就日後的經典拉花,同時由名將Emerson Fittipaldi以3分之差奪得車手世界冠軍,雙喜臨門。

另一經典時刻出現在1976年,當年新加盟的車手James Hunt與Ferrari的Niki Lauda全季都鬥得寸步不讓,Hunt在季初取得2勝、但有4次DNF,再加在英國站遭取消資格,落後於奪得5勝的Lauda。然而在「綠色地獄」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舉行的德國站,Lauda失控撞攔,賽車起火,在多位車手的協助下,終成功救出Lauda並送院急救,他也因傷錯過兩場比賽,Hunt急起直追下勝出4場。在決定性的最終戰日本GP,Lauda因惡劣天氣決定退賽,Hunt該站獲得季軍,並以1分之差壓過Lauda奪得世界冠軍。

James Hunt在1976年駕駛M23出賽。(Getty Images)

1980年代:首個高峰

McLaren於1980年代迎來輝煌時期,引擎和車手成為兩大關鍵——1984年,車隊由Cosworth DFV引擎轉用以TAG名義參賽的Porsche引擎,車手組合亦轉為Niki Lauda和Alain Prost的「黃金組合」,結果Lauda以僅0.5分之微,壓過Prost奪得生涯第三座、也是最後一座世界冠軍,是F1史上冠亞軍之間最接近的積分差距。同時McLaren以143.5分奪得車隊世界冠軍,分數是當年亞軍Ferrari的逾兩倍。

1985年則輪到Prost奪冠,然而最後一年參賽的Lauda卻因機件故障多次DNF,只有3次得分和1場分站冠軍,總成績僅得第10名。1986年堪稱渦輪引擎的顛峰,Prost需要和Williams勁敵Nigel Mansell於最終戰澳洲GP決勝負,但Mansell在比賽後段爆胎,Prost以因而兩分之差衛冕世界冠軍,不過麥拿侖最終無緣車隊世界冠軍,錦標終由Williams奪得。

1984年F1葡萄牙站,Alain Prost(左)與Niki Lauda(右)一同登上頒獎台。(Getty Images)

1988-89年:「神車」造就F1史上最經典內鬥

McLaren的第二個王朝於1988年展開,當年他們與本田合作,並在Gordon Murray協助下開發「神車」MP4/4,當年MP4/4取得驚人的16戰15勝。若非Senna在意大利GP領先期間被慢車撞到,McLaren必定達成全戰冠軍的壯舉。順帶一提,以往McLaren F1賽車名稱中的MP是指「Marlboro Project」。

1988年的MP4/4在16站賽事中贏了15站,獲譽為F1史上最強戰車之一。(Getty Images)

車手方面,McLaren在引擎供應商本田和Prost的推薦下簽下極具潛力的Ayrton Senna,這個陣容雖然強勁,但也成為了F1史上其中一個最繪炙人口的車隊內鬥。McLaren憑着強大的戰車,令Senna和Prost完全自成一個集團,兩人多次包辦1 - 2,基本上只得他們兩人爭冠軍,使隊內競爭更加激烈。當年的世界冠軍在本田主場日本站塵埃落定,排頭位的Senna因起步熄火一度跌至第14位,但憑MP4/4的卓越性能和自己的高超技術,最終成功反超領先的Prost取得冠軍,並提前一站奪得首座世界冠軍,這也。

1989年,Senna和Prost的關係迅速惡化,McLaren就只差沒有公開宣布分裂。雖然Senna有5次DNF,但擁有較多分站冠軍,使他能在尾二的日本站與領先的Prost決鬥。

Senna(左)與Prost的內鬥,是F1史上最著名的同隊相爭故事。(Getty Images)

然而在該站一共53圈的賽事,第47圈出現峰迴路轉的情節——當Senna在16號彎以內線進攻時,領先的Prost選擇繼續切入彎道,結果與Senna碰撞,二人停在緩衝區,Prost退賽,但Senna要求工作人員幫忙推動車輛,並由緊急路線返回賽道,最終Senna雖然首名衝線,但被FISA以駛離賽道及通過非賽道路段進入維修區為由取消資格,世界冠軍落在Prost手上。

Senna上訴不果,反被加罰10萬美元及禁賽6個月,更被FISA標籤為「危險車手」,然而因為Prost與同為法國人的時任FISA主席Jean-Marie Balestre關係匪淺,這判決的公平性惹來外界極大質疑。

Prost與Senna的關係一度破裂。(Getty Images)

1990年代:連失Prost與Senna 麥拿侖強弩之末

Senna於1990年捲土重來,Prost則轉投Ferrari,但兩人的對決還遠沒有結束。Senna和Prost繼續成為當季的分站冠軍常客,而日本站連續第3年成為決出世界冠軍的一站,但這一次跟1989年不同,Senna在總成績領先,並在該站頭位起步,然而他在非賽車線起步,使第2位的Prost登上第1,對此情況,Senna心中已然有了想法——他在T1內線撞向Prost,兩位都需退賽,兩人都未能取得分數下,Senna和McLaren因此再度成為世界冠軍。

由於最大勁敵Prost效力的Ferrari競爭力下滑,Senna在1991年幾乎無人能敵,成為三屆世界冠軍,也是其一生中最後一個世界冠軍。在此期間,McLaren達成雙料4連霸,是車隊最輝煌的時期。1992年,Williams祭出擁有各種「黑科技」的FW14B,Senna最終僅得第4,McLaren連奪四屆冠軍的皇朝也結束。Senna在1994年轉投Williams,然而該季第三站聖馬利諾站,Senna在賽事期間意外身亡,結束一代「車神」的傳奇。

Senna意外身亡,但他的故事流傳後世,故事也被拍成紀錄片。(Getty Images)

1998年:Mika Häkkinen和Adrian Newey成就短暫復甦

自失去Senna後,McLaren成績下滑,在中游徘徊數年,但隨著1998年修改技術規例,加上空力鬼才Adrian Newey(現任Red Bull技術主管)加盟,McLaren的戰績終於回勇,該季其最大勁敵為Ferrari和Michael Schumacher。

該年,McLaren的兩位車手為Mika Häkkinen和David Coulthard,達成開季連續兩站1 - 2完賽。雖然McLaren自1997年開始使用的獨立後煞車系統,在Ferrari的投訴下被禁用,但之後的賽站McLaren仍再達成3次1 - 2,而Häkkinen在最終戰日本GP前已奪得7勝,在總成績領先,而Schumacher也有6勝,2人之間僅差4分下,再次在日本站對決。

Michael Schumacher(左)與Mika Häkkinen(右)是當年彼此的競爭對手。(Getty Images)

該站Schumacher取得杆位,Häkkinen排第2起步,後者只需保持位置就能奪得世界冠軍。然而Schumacher卻令人震驚地在起步時引擎熄火,要從尾位起步,Häkkinen立刻擁有了絕對優勢。起跑後縱使Schumacher不斷超車並回到三甲,但Häkkinen早已一騎絕塵,Schumacher也在第28圈爆胎退賽,Häkkinen順利取得分站冠軍,奪下生涯首個世界冠軍,McLaren亦相隔6年重奪車隊世界冠軍,也是引擎供應商Mercedes-Benz回歸F1後的首個世界冠軍——未料這成為McLaren至今的最後一座車隊冠軍。

Mika Häkkinen在1998年奪得車手總冠軍、也助McLaren重奪車隊總冠軍。(Getty Images)

1999年,McLaren和Ferrari於翌年再度正面交峰,當年Schumacher在季中的英國站因煞車失靈直撞護欄,導致右腳骨折,短期內都無法參賽,Ferrari的2號車手Eddie Ervine取而代之負起爭冠重任,他在季中急起直追,勝出奧地利、德國和馬來西亞站,反而McLaren卻接連犯錯,包括Häkkinen在聖馬利諾站及意大利站領先下失誤退賽。來到日本站,復出的Schumacher排頭位,以協助Ervine奪冠為主要任務的他卻在起步後遭Häkkinen超越,最終Häkkinen成功衛冕,但麥拿侖在車隊世界冠軍上敗給Ferrari。

2015-17年:與Honda再一次合作 卻成災難結局

2014年F1進入混能引擎年代,而McLaren也拋出一個重磅消息:2015年將再度與引擎供應商本田合作。這一消息無疑令外界十分興奮,因為1988至1992年的「黃金時代」或會再度出現,加上有兩位世界冠軍車手Fernando Alonso和Jensen Button效力,外界期望極高,誰料等候他們的是一場災難。

2015年在巴塞隆拿的季前測試,Alonso因不明故障撞牆,使其出現短暫失憶,無法參加開幕戰澳洲GP,事故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由於McLaren CEO Ron Dennis要求本田提前1年參賽,雙方就開發方面亦鮮有溝通,加上本田錯誤走上「Size Zero」的研發道路,使引擎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如渦輪等重要部件的尺寸只能縮小,直接影響動力輸出及回收。

McLaren回歸本田懷抱,結果卻慘不忍睹。(Getty Images)

McLaren在搭載本田動力的3年期間動力不足且壞車不斷,為延長使用壽命只得進一步下調輸出,使車隊與上游的差距愈來愈大。McLaren MP4-30搭載的本田RA615H動力單元僅得700馬力,而Mercedes-AMG同年的PU106B則高達870馬力,也難怪Alonso能在2015年的本田主場祭出「GP2引擎」的經典名言。

2015至17年間,McLaren合共參賽60場,卻有多達34場因機件故障退賽,如此高的故障率,也意味著需要頻密更換動力單元及相關部件,導致經常罰格起步,只能偶然得分,從原本的中上游車隊變成下游一員,其中Alonso和Button在2015年比利時GP因超額更換動力單元分別罰55及50位,是當時單站罰格的最高紀錄。然而Button在同年的墨西哥GP更因更換5副動力單元和變速箱而將此罰格紀錄推上70位,至今無人能破。

McLaren在2015年的總成績僅得第9名,是創隊以來的最差成績;2016年及2017年也只在中下游掙扎,2017年更是開季連續7場未能得分。

當年效力McLaren的艾朗素曾在無線電中將本田引擎譏為「GP2引擎」,至今仍是名句。(Getty Images)

2018年至今:進入重建期 未能掌握地面效應

本田引擎的表現使McLaren在3年合約期結束後,馬上轉投Renault陣營,誓言要重建車隊。轉用Renault後,車隊仍位居中游,但可靠性已有明顯進步,能多次得分,而Carlos Sainz更在2019年巴西站為車隊奪得自2014年開幕戰後的首個分站三甲(季軍)。

McLaren在2020年進步更明顯,車隊重點培訓的小將Lando Norris在開幕戰奧地利GP就奪得季軍,加上Ferrari表現下滑和Racing Point被罰下,進佔年度季軍,是相隔8年再獲年度三甲;2021年更是在意大利站由Daniel Ricciardo奪冠、Lando Norris獲亞軍,達成當季唯一的同隊1-2,全年合共奪得5次頒獎台,在Ferrari的反攻下依舊維持最佳中游(Best of the rest)的位置。

Carlos Sainz在2019年巴西站獲得季軍。(Getty Images)

然而,F1在2022年大改例,重新引入地面效應後,McLaren連續兩年因開發方向錯誤而在季初落入下游,只能拾級而上。在今年的新車MCL60的發佈會上,車隊新負責人Andrea Stella更表示,新車的數據未符合預期,本季的任務是在開季後推出升級後追,情況與去年相似。目前McLaren雖然靠澳洲GP的雙車得分暫時位居最佳中游的第5位,但MCL60的問題在於空力設計存在缺陷,車架風阻太大,就算開啟DRS仍有速度差距。車隊已宣佈在接續的阿塞拜疆GP推出升級,嘗試拉近與上游的距離。

McLaren現時是中游一員,但如果開發方向正確,要成為上游集團仍不是不可能,畢竟同樣採用Mercedes-AMG動力的Aston Martin也能挑戰前三名。而且F1於2026年會再有動力改例,McLaren的前景仍值得期待。

更多賽車資訊,盡在:lightsout.cc

F1 2023年全季賽程。(01美術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