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投手梁仲熙的故事:用盡方法令自己變好
【《01體育》從2月25日起,一連五星期推出「香港製造」系列,五組受訪者從我城每個小小的點,訴說關於「852」的信念。第四期,有棒球港將梁仲熙敘述在獅子山棒球場的青春,踏出這片沙地走到港隊專用場晒草灣,再向國際棒球賽進發。】
一直好奇,梁仲熙的沉穩個性與「能量值」,似乎與印象中好動率性的其他棒球港將有點偏差。
「你是不是平時都較靜,不太貪玩?」我禁不住問。
「球場以外你可以是一個性格,好靜、好嘈、周圍跑都得,但踏入球場你就是一個棒球員,要有一個棒球員的性格,就是運動員要落場拼、出來是預備去贏波。這是細個教練灌輸我們的概念。」
獅子山棒球場,孵化了意志堅定的香港投手梁仲熙。
硬照攝影:余俊亮 影片:葉詩敏
巨獅下的野球隊第一集: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一代棒球人的青春 山下默默堆砌勝利道
5年前認識梁仲熙,是在晒草灣舉行的香港國際棒球公開賽(IBO)。那場對台灣業餘球隊的賽事,他投滿7局「零封」對手。賽後他說大學畢業後正值國際賽期,甘為棒球放棄找正職,一心把握年輕的本錢為港隊打拼。「返工都只係為錢啫。」22歲的他說起來擲地有聲。
5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是業餘港隊,不同的是有正職工作了。「在九龍灣做文職,放工去晒草灣方便。」星期一至五晚上7時到10時,放工後便參與港隊練習;星期六下午在獅子山教波,晚上再到晒草灣隨港隊操練。
7歲第一次踏足獅子山棒球場時,小不點又怎會想到以後的人生被棒球填滿,甚至在香港地能輕輕拋下一句「返工都只係為錢啫」。
「小一暑假學校規定要報課外活動,阿媽幫我報了跆拳道,但我忘了回學校交回條,所以最後報不成興趣班。機緣巧合下,阿媽看到棒球隊的招生海報,就開始了打棒球。」一切由不記得交回條開始,就這樣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
獅子山棒球場是Little League(少棒)球隊的訓練基地,兒時的他每個周末都在這裏度過,星期六練習,星期日在同一場地比賽。後來,他亦在這裏,遇上了改變其棒球生涯的教練、前香港代表曾健忠。
由野手轉投手的鍛煉
當時港隊主力曾健忠是香港仔棒球會教練,是他把梁仲熙由一名野手訓練成投手。「小時候太瘦沒什麼力量,但對需傳球和打棒的野手來說,力量很重要。不過我協調性較好,雖然沒太大肌肉量,但我扔波的球質、球速都不錯,可能曾sir看到我這個特質,就將我由投手方向去栽培。」
那年梁仲熙15歲,在打球8年後轉任為投手,其實他也很喜歡這個位置。「投手能控制對手,反而其他位置都是被對手主導。」他說。投手擔任守備方最核心的球員之一,一場球賽中哪個球員對勝負最大影響力,這個問題確實沒有標準答案,但過去不少球員或球評都稱,「投手佔了一場比賽勝負的七成」,特別是在先發投手的位置。
「最深刻是轉做投手後,還是落選了當年的泰國亞洲盃名單。但當年有幾個跟我差不多年紀的隊友都有入選,所以有點不開心。」後來,他如願代表香港出戰2013年天津東亞運,原以為能在最有機會取勝的蒙古戰上陣,希望卻落空。「之後我就更清楚自己好想入隊,且想在場上為球隊出一分力去贏波。」
當上球隊的靈魂人物必先要下苦功,讓自己成為發揮穩定的投手。所謂苦功其實得一個,就是練球、不斷練球。苦功為什麼難?不只因為它不容易在短期內見效,更因為多數時候,練功都是從最瑣碎、最無聊、最辛苦、最不容易有成就感的事情開始。可是,他從小在獅子山歷盡敗仗,早知道天外有天,埋頭苦練不只為與隊友競爭位置,上場更要擊敗強手。
後來,他漸漸穩固先發投手位置,代表香港征戰仁川亞運、亞洲棒球錦標賽等大賽。再後來,他在2017年一個比賽中投出了時速132公里的投球;2018年亞洲盃,他在主場對印尼隊取得自己第一次國際賽勝投。同年他隨隊出戰雅加達亞運,香港取得史上亞運最佳第6名,也留下永不褪色的回憶。
業餘港隊專業態度
香港地,的確有一班「業餘港隊」每天熱血地生活着,為夢想於場上打拼,場下為口奔馳,當中這名投手仍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捱出頭」,寫下香港棒球的未來。
「外界眼中我們香港棒球員是業餘球隊,確實我們是業餘的,都是放工、放學後抽時間去訓練去進步。但同時我相信我們也不是業餘,去得球場就用一個最專業的態度,面對每一次練習和比賽。」
莫論與日本和台灣比較,香港棒球無論是歷史、球員水平、球場設施、普及認知等,皆有漫漫長路要追趕。全港唯一一個符合標準、能舉辦國際賽事的晒草灣棒球場亦只得港隊和甲組球隊專用,港將自小其實都是在非標準的獅子山棒球場受訓。
屬於這一代的傳奇
5年前,他回答最大的目標是助港隊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外圍賽,原因是「能證明香港棒球實力得到國際認同」;5年後,他仍然堅定,首要奪得亞洲盃冠軍,證明港棒能力,「香港都有一班好努力的運動員,真係識打棒球,有力出去同人拼。」
這一代沒有沙燕傳奇*,但我們仍有史上亞運最佳成績,還孕育出趙嗣淦、翁浚暐、梁仲熙、盧灝霖等一個又一個願為香港棒球奉獻的港將。仲熙坦言:「香港精神,特別是對我們業餘運動員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如何在好刻苦的環境下,用盡方法訓練令自己變得更好。」
每個時代的棒球仔,挺起胸膛上的紫荊花,均在盡最大的努力,冀為香港書寫下一個傳奇。
*註:香港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沙燕隊」,原本是不被看好的弱旅,卻憑着拼搏精神,成立翌年在「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力克美國及日本等強隊奪冠,寫下熱血香港棒球傳奇。
第一期: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2|球證何明達的故事:代表香港踏上奧運決賽
第二期:林村河與外界的連結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孖妹葉婉彤葉婉汶:用女足書寫香港人故事
第三期:彩虹道手球場的痛感回憶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人的痛感回憶 從石屎地翻滾到國際舞台
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港將張敏珊的故事:告別籃球爭取為港出戰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從我城的每個點 交織出香港製造的香港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