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行山書展覽見證香港郊野變遷 區以駿:儲書是一份歷史責任
行山書承載的不但是路線資訊,還有香港的歷史、生態及文化。
「山城縱走」領隊區以駿(Matthew)是一名行山書收藏家,他今月舉辦行山書展,分享多本珍貴的行山舊書。由50年代葉靈鳳所著的《香港方物志》,到70年代華僑日報出版的《新界風光》及《離島風光》,再到80年代由陳迹、祁麟峰、陳溢晃等前輩所寫的多本路線介紹,反映不同年代的香港郊野風貌。
走進這個名為「閱山」的行山書展,房間內擺了兩個四層高的書架,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介紹香港行山路線及風光的名著,有祁麟峰的《縱橫香港奇山異水》、《暢遊香港九大石澗》、朱維德的《香港掌故》系列、梁榮亨的《香港奇景探勝遊》、陳溢晃的《暢遊麥理浩徑》、陳迹的《香港陸路精華遊》,全都是香港山界前輩的名著。旁邊有多本書脊很薄的小書,拈來一看,原來是70年代由華僑日報出版的旅遊叢書《新界風光》及《離島風光》。
📖先睹為快!齊睇區以駿的精選藏書(按圖放大)
兩本由葉靈鳳所著的《香港方物志》靜靜地平躺在架上,兩者外表好像沒有分別,但其中一本入在膠袋中。區以駿告訴記者,膠袋中的是50年代的初版,也是今次書展最古老的藏書,由於比較殘舊,他不建議打開膠袋翻揭,所以他準備了另一本較後的版本,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書中的內容。《香港方物志》旁還有一疊70至80年代出版的《野外》雜誌,同樣非常珍貴。
書展的房間中有長凳及露營椅,參觀者可以坐下來細閱藏書。區以駿說:「很多舊書藏書展,舊書全都包在膠袋中,放入玻璃櫃裏,你只可以看到封面及簡介。我希望可以辦個藏書展,你真的可以翻開每一頁,接觸到舊書入面所有內容。」這個書展於山問露營戶外用品租售舉行,展期由10月8日至17日,之後宣布延長至24日。
區以駿是行山隊「山城縱走」的領隊,曾出版《一脈‧山城》介紹香港行山界人物。他說:「自從我開始行山,就已經有買行山書,但如果講認真搜集,就是近兩三年。」本身在銀行工作的區以駿說:「初頭想找舊書上的照片、地方命名及叫法,想知以前的人怎樣形容一個地方,對比我們眼前的新面貌有什麼分別,之後就開始找舊的行山書。」
找齊心儀的行山舊書並不簡單,區以駿說:「難,很講緣分,看看有沒有人幫忙,又要看有沒有人肯割愛。」被問到最難得的藏書,他從書架拿出一本從前輩手上獲得的《珠海學報》,入面有一篇由黃垤華所寫的論文,研究東龍島的歷史,他十分佩服行山前輩的考究精神。
他又為了儲齊全部版本的《香港及華南鳥類》,在外國網站不斷尋找,「很多講香港自然生態的舊書,尤其是英文,在香港很難找,很多本都在英國、美國、日本,甚至我試過從德國運回來。」他感嘆:「這些是記載香港歷史的碎片,分佈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幾有趣的,好似其他人保管了我們的歷史。」不同版本的內容,見證香港鳥類生態的變化,但他表示作者已經在去年過世,再不會有新版了。
齊睇更多「閱山」書展的藏品(按圖放大)!
區以駿的藏書分佈數十年,他談到行山書在內容上轉變,「以前的行山書籍,你找李君毅在《華僑日報》寫的〈登山臨水篇〉,會講山水風光、歷史、村落文化,他的遣辭用句,簡直有文學作品的級數。今時今日的行山書籍,多了照片,相很靚,主要講路線怎樣行,有什麼地方值得注意同影相,比較多這些內容。」從行山書中,可以見到香港行山風氣及生態歷史的變化。
在互聯網的世代,想找什麼行山資訊,在搜尋網站隨便打幾隻字,便有大量資料,行山書也逐漸被時代淘汰。區以駿說:「我希望來書展的行山朋友,學識不要過分依賴互聯網,如果『撻』一聲上不到網,或者有些網站再也上不到,我們怎麼辦?某些歷史及記憶就只會留在個別某些人腦海中,怎樣將這些印象及回憶傳承落去?書本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可以承傳到下一代。」
區以駿覺得儲行山舊書是一份歷史責任;而且作為行山愛好者,他覺得自己是大自然的使用者,也是消耗者,希望以這種方式回饋大自然。他說:「有些朋友會執垃圾,現在叫淨山,是一種回饋,我都好支持,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及有興趣淨山。怎樣找到自己的興趣?在自己能力範圍做到什麼?我喜歡看書,又機緣巧合之下儲了一批舊書。我可以給大自然的回饋,就是辦個書展,將書入面的內容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看到舊的大自然面貌,從而去保護。」
區以駿今次挑選了超過100本行山書藏書展覽,既有路線介紹,也有生態圖書,還有文學作品,亦有漫畫。他表示沒有認真數過家中有幾多書,被問到歷年用來多少錢買行山書,他笑言「不敢計」。最後,他有句說話叫記者一定要寫低,他說:「非常重要,我很感謝太太容許我儲那麼多書,都很包容,接受在家中被很多書包圍。」
📚 閱山 ⛰️ 小型書展詳情
地點:山問露營戶外用品租售(九龍尖沙咀彌敦道80號金鑾大廈5樓A1室)
日期:10月8日 - 24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1-9pm(逢星期三休息)
星期六丶日及公眾假期 12nn-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