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詩蓓專訪】平淡而有力的法則 「那一剎我十分相信自己」
在見面會上,小男孩問道何詩蓓:「你要練水,點樣忍住唔玩?」
童言引來全場發笑。
轉念一想,提問是關乎奧運兩銀、香港歷史的誕生,「忍住」這命題值得深思熟慮。
何詩蓓跟我說:「比賽前我不會瀏覽社交媒體、不看任何報道和留言,因為這些是必定會影響自己的。」
「忍住」源於一個念頭:不幹令自己後悔的事。
就這樣而已,只是,我們把這道理拋諸腦後。
註:何詩蓓履歷在這一個月網絡氾濫,若然今時今日仍不熟她的威水史……建議先Google再回來。
再註:若寄望在此文章找到奧運銀牌的獨有法則,不好意思,你可以停在這裏。此文將討論的非什麼何詩蓓驚天成功大法,卻是聽起來平淡無奇、必然明白的道理;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有否緊守實踐自己相信的理論。
2021年的盛夏,是前所未有的震撼。
以往每隔8年圓一個奧運獎牌夢,今屆東京奧運的17天內,香港人就6次站到頒獎台上。6個獎牌是榮譽,也成為香港與運動間一種情感上的連繫。
「所以我很想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何詩蓓遞上兩面銀牌。我和攝影師顯然極度興奮,因為成世人首次接過奧運獎牌,是榮幸也是感慨,單手拿起兩面獎牌,神聖得除了高呼「真係好重」,我們根本反應不來。
兩面銀牌改寫香港歷史,何詩蓓奪牌後亦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社交媒體追蹤人數秒速急升、海量留言及Instagram私信,回港隔離後的活動接連不斷,何詩蓓形用這段經歷是神奇的、從來未敢想像的。社交媒體內的數字有如牛市般急遞,朋友前來問津要否幫忙疏導,但因為一言一語一個emoji也是赤誠的,何詩蓓堅決自己回應。
「別人花時間寫,我希望能看畢所有字句;這陣子的確很多活動,我想全程享受每一刻,因為很想把這份(獎牌)喜悅分享給認識我的人,特別是小朋友,他們看到獎牌會很興奮,就算是大人如是,他們會問可否觸摸一下獎牌,當然可以!戴上頸也沒問題。」
游泳更屬一種自我角逐
「奪得奧運獎牌是極難得的事,試想想,其實全世界只有0.01%的人能做到。」
2021年何詩蓓兌現兩年前自己的一席話,然而成為世界那0.01%的法則,莫說是運動員,就連普羅大眾也想知道;「何詩蓓的勁」除了游得快,其餘細節也很迷人。
若要解構「何詩蓓的勁」,大家得先拋開「游泳=同人鬥快」的固有印象,因為對這名自由泳專家而言,游泳更屬一種自我角逐。
「游泳不是同人鬥快,應該說不是次次都是這樣;它是關於你自身的競逐,如何比上一次做得更好呢?怎樣才能突破自己?只是剛好在這自我突破的過程中,有7個人在旁一起游,就像200自一樣,大家各自執行不同方式突破。」何詩蓓說着。
何謂「大家各自執行不同方式突破」?
在官方英語旁述中的200自決賽,也許能找到答案。
“Good start, closer for us, Penny Oleksiak as we would expect, 100 meter specialist from Canada, leading through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is 200 freestyle final.”
最近我們的是奧歷絲克,就如預計一樣她起步很好,這名來自加拿大的100米專家在此200米自由泳決賽初段領先。
“We’ll definitely see different race tactics within this 200 freestyle. Penny’s using her early speed, as the 100 freestyle champion from 2016 to take it around in the first 50 meters, 26.40 it's almost a full second under the world record pace, but Pellegrini came home so fast for that world record.”
在這200米自由泳決賽,我們可看到不同的戰術。奧歷絲克採取早段發力,這2016年(里約奧運)100米金牌以26.40秒完成首個50米,比世界紀錄還快接近1秒,但柏歷堅妮當年尾段的時間很快。
“Siobhan haughey is sitting very nicely right now, and look at Ledecky and Titmus eyeballing each other in the center of the pool, and Ledecky not wanting to go too early, but she just swung away a little bit.”
何詩蓓處於很好的位置,莉迪姬和迪梅絲並列在池中,惟莉迪姬不希望太早發力,但似乎她有點甩掉了。
“Problem with Ledecky is, she just doesn’t have another gear, she’s gunning as fast as she can up this hundred, she will try and hang on to the early leaders, but she just doesn’t have the same kind of speed.”
莉迪姬的問題在於她不能再加速了,她在100米嘗試貼近前列位置,但她卻沒有一樣的速度。
“You can see the speed, coming from closer to us, this is Haughey from Hong Kong in five, Yang in six and Oleksiak in seven. They are the three leaders at the moment but watch for it, Ariarne Titmu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race.”
看看這個速度,較近我們的是來自香港、第5線的何詩蓓,第6線楊浚瑄及第7線的奧歷絲克。她們在前列領先,但請看看迪梅絲後半段的表現。
“Ariarne Titmus just changed gears, she’s starting to take some water away from our leader at the moment and that is Siobhan Haughey, so too Yang from China has just changed gears as well.”
迪梅絲變速了,並開始追趕帶頭的何詩蓓。中國的楊浚瑄同樣變速。
“That third 50 hurts a lot and it's where you win the 200 freestyle. The sprint is now on and Haughey stays in front and she’s picked up, here comes Titmus.”
這50米很艱苦,但它亦是主宰200米自由泳賽果的地方。大家發力加速,何詩蓓保持領先位置,但迪梅絲從後趕上。
“Haughey is strong off the walls, there history perhaps in the making for the Hong Kong swimmer, the 23 year old in five, but watch for lane four, this is Ariarne Titmus, she overran Ledecky in the 400 who she’s going to overrun Haughey in the 200. Titmus is just in front, this could be double gold for the Australian, Titmus strikes gold, Haughey with the historic silver for Hong Kong.”
何詩蓓表現驚人,這名23歲泳手有機會為香港締造歷史,但第4線的迪梅絲曾在400自後來居上趕過莉迪姬,她正要在200自超越何詩蓓。迪梅絲領先,或會取下今屆的第2金。迪梅絲奪金,何詩蓓為香港取得歷史性銀牌。
說到底200自不只是鬥快,但講究節奏、泳伐、規律的一種戰術較量。
改變對200自看法及戰術
何詩蓓亦認為200自更像張良計與過牆梯較量,每下動作及決定都是深思熟慮計出來:「我很喜歡200自,因為每個人都以不同方式游;幾時呼吸、幾下呼吸、幾下手呼吸,各人也不同,而究竟頭100米衝刺好還是最後50米才衝呢?就視乎你本來是什麼類型的泳手,總之就是戰術因人而異,你要做的是把自己計劃好好執行出來。」
何詩蓓的200自計劃,在這5年間亦有變動。2019年世錦賽決賽最後50米連遭柏歷堅妮、迪梅絲及絲祖唐趕過,最後何詩蓓「梗頸四」,此也埋下戰術改動的伏筆。
「我以前慣性以兩個100米般看待200自,頭100米要保持一定的配速,最後的50+50就要衝刺。」惟在芸芸長距離泳手中使用「100+100」並不吃香,「最後100米不夠莉迪姬、迪梅絲這些長距離泳手鬥的,她們尾段的衝刺力很強」,何詩蓓及教練決定改變戰術。
游泳有個概念為「easy speed」(輕鬆速度),講究用最細的力以動作驅動最快的速度,就在此訓練中,教練發現何詩蓓發力與輕鬆游的50自時間相若。「既然如此,頭50米當然採取輕鬆游」,就是這樣何詩蓓改變了看待200自的角度。由「100+100」轉變為「頭50米輕鬆+第2、3個50米加速+最後50米頂下去」,由「梗頸四」變成奧運銀牌。
與游泳有關的事,何詩蓓說起來顯然特別興奮,然而在200自比拼的討論上,她強調一點:「200自真的有着不同的游法,鬥力亦鬥智,所以我認為無謂去比較誰的戰術優勝;專注自己的事。」
在「自己的事」上,何詩蓓是眾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專注,亦因這樣她那「80%的心態」十分強橫。「在200自決賽前,我在準備室有一個很罕有的感覺」,何詩蓓描述那天的準備室,如所有大賽的一樣,對手皆是星級泳員,有人緊張有人寬容,而她湧出了自信。
「那一剎我十分相信自己」
「Ok, I know I'll swim well(我知道我會游得好),我不知道時間會怎樣但會不錯,因為熱身感覺很好,而我很清楚一直的訓練質素是怎樣、投放的心機有幾多。這或是自我打氣的說話,但也是一個信念,那一剎我十分相信自己,該做的事已做足了。」
5年前里約奧運,甚至其後的世大運、世錦賽、東京奧運,我從何詩蓓身上感受不到股狂熱地衝擊獎牌的澎湃。惟不要誤會,她是擁有對獎牌的慾望,但每每看到這名不斷進步的香港泳手,那種掌握游泳箇中細節的自若和自信,以及追求個人突破的精神,比「我要衝擊獎牌」為目標更真實。正是以己為先的着眼點,引領她到奧運的頒獎台。
何詩蓓200米自由泳決賽,勇奪第一面銀牌:
「有時候把奧運放在很高很高的位置,會很容易想多,『如果游得差如何是好?』、『死喇我要等多4年才能嘗試』……我不希望奧運的壓力大得把自己跨倒。」何詩蓓直言,5年前在里約奧運準決賽上了一課:「我就是想全場都是勁人,死喇,然後一轉池自己已被拋離。正是這樣,教練今次強調不要理會比賽本身,我要專注在自己身上;回顧一切的準備工夫,當你知道已是真的全力以赴,根本不會怕,無論是奧運還是學界,準備充足就會游得好。」
何詩蓓說畢這段話,我腦海回想起那年中七高考,經濟科兩部分的「micro」和「macro」,我只溫熟前者就進入試場,考試期間我十分焦慮,結果最後的成績更令人焦慮。準備充足與否,問心就知道。
拆開「80%的心態」,除了做好自己,何詩蓓亦認為包含「不被影響」的部分。她續以準備室打個比喻,「某程度上準備室的環境令人緊張,全部選手聚集,有人會緊張得打自己,又會有人傾偈,房裏電視也播着正在進行的比賽,別人的時間一目了然。這個時候,你就得找到你的安寧方法,我會深呼吸然後想想稍後的戰術。」
何詩蓓再解釋:「就像比賽時我會刻意望池底,視線盡量遠離對手,因為她們的一舉一動有機會影響我執行戰術。」
不被影響的法則?很簡單,「忍住」不做會影響自己的事。
在現今花碌碌的世界裏,要專注自己的事,更是一套藝術。該專注的事卻被林林總總的屏幕歡愉蒙蔽,如何從手機走出來變了年代命題,新世代運動員也得學習與網絡共處。若然面對不妥,手機屏幕內一切的影響,只會變得頑強,然後秋後算帳,把該專注的事消磨。
「比賽前我不會瀏覽社交媒體、不看任何報道和留言,因為這些是必定會影響自己的。」面對一切的愛戴,何詩蓓會待到賽事完結一一親自答謝。
奧運銀牌的由來並沒有什麼驚天成功大法。何詩蓓的成功源於一個念頭:不幹令自己後悔的事。
「我花了很多很多努力,所以很感激這兩面獎牌;But I’m still Siobhan,還是這個我。」
一個奧運為5年計劃畫上完美句號,在我們的眼中,一個奧運亦令何詩蓓在香港泳壇甚至體壇升級。「我不喜歡與人比較,因為我的成就不是獎牌或游贏誰而定。」她直言不迷戀獎牌的光環:「只想繼續進步,但自滿就不會進步。」
東京奧運完結,何詩蓓也踏入新的一章。惟相比以往的規律,這名快到24歲的女生指,「適應」是新的一章的命題:「奧運前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而我是需要的,因為期望在奧運游出一個好時間,就要計劃好。但現在感覺很多事也會改變,像ISL(國際游泳聯賽)第三站哪裏舉行我也不知道;新一頁大概會有很多突變吧,我要感受這些驚喜,未來我不知道訓練地點在哪,但正正因這些未知數帶來新鮮感,延續對游泳的熱愛。」
香港最速飛魚、奧運銀牌、香港歷史?
何詩蓓說:「我花了很多很多努力,所以很感激這兩面獎牌;But I’m still Siobhan,還是這個我。」
何詩蓓奧運奪銀|土生土長的飛魚說 「我與香港有種attachment」
何詩蓓奧運奪銀︱美媒150米轉池已睇死女水神 密歇根大學又贏
【香港歷屆奧運獎牌得主(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