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熱潮|專訪山野新聞庫Admin老大 嘆即興山友柴娃娃唔做功課
疫情以來,香港全民行山熱潮爆發。
Facebook專頁「山野‧新聞庫」管理團隊之首「Admin老大(代號)」見證這股由網上到山上的行山熱潮,並發現熱潮帶來諸多問題,例如山野安全、垃圾遍野、山徑損耗。Admin老大指,近一年「即興山友」的數量爆發性增長,他們行山以打卡為先,缺乏安全意識,又依賴手機。
「山野‧新聞庫」專頁在2017年成立,一直關注香港行山活動及意外,獲得逾7000名網民讚好及追蹤。該專頁的幕後管理團隊由一班志同道合的資深山友及教練組成,成員約20人,他們除了會在網上關注行山議題,還會搜索失蹤山友,上山清理郊野垃圾。專頁管理團隊之首的Admin老大接受訪問,談及近一年全民行山熱潮下,在網上及山上的所見所聞。
據Admin老大觀察,自Facebook興起後,香港行山風氣日盛,他表示:「影相『呃Like』的風氣和組隊門檻低是一大主因,後來行山KOL不斷湧現,用吸睛的字眼和畫面增加點擊,更吸引到平日不大接觸郊野的市民上山。」其實,有關行山人士增加而出現的問題及討論一直存在,例如郊野公園及行山徑的承受力。據漁護署數字,去年郊野公園的遊客有1200萬人次。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Admin老大表示行山人數去年出現前所未見的爆發性增長,他回覆記者:「行山都要排隊的情況過往甚少出現,但由2020年起每個周末都會出現,此情況更會出現於部分5星難度的險線上,十分危險,其實險線不適宜太多人同時攻略。」例如狗牙嶺的虎吼石河,行山人士上攀石河時有機會令石塊向下滾,如果人流太密集的話,可能導致意外。
Admin老大留意到,在疫情之下,去年的「即興山友」數量急升。何謂「即興山友」?他解釋是形容一直不接觸郊野活動,但因某些情況突然熱愛行山的人,例如每年的芒草、紅葉出現的季節就特別多,因為打卡文化驅使平日不上山的人拍照留念。
【Admin老大眼中「即興山友」的10個特徵(按圖放大)】
行山成為疫情下最佳娛樂活動
他表示:「自2020年開始出現疫情,市民生活大受影響,部分工種出現限制、裁員、停業、結業,連學校也停課,基本上全港各行各業和大眾市民都受影響,無一幸免,而不少港人有慣性旅遊的習慣,也因為疫情而只有留港。疫情初期大家都會盡量留在家中,但後期大家發現疫情不是大家想像般恐怖,所以都開始離家尋找娛樂,可是不少娛樂行業不能正常運作的關係,所以郊野是其中的理想目標。」
Admin老大歸納他眼中的即興山友,「主流即興山友的心態,主要想找娛樂,想離開室內『唞啖氣』,順便舒緩壓力,因而不想為行程而煩惱,甚至不願為行山而學習更多,所以行程要簡單方便為主,當中也包括影相留念、打卡刷存在感之輩。他們柴娃娃式行山,出發前不會做功課,登山衣著和裝備可以全錯,甚至聽聞搭車搭錯到不同的地區,因為某些地方地名相近,他們未必弄清楚,例如雞公山和雞公嶺就只差一字,亦有撞名的地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到哪裏的即興行山。」
【Admin老大眼中10個新手常犯錯誤(按圖放大)】
有人將行山視為市區行街
去錯地方事小,高估自己事大,Admin老大續表示:「個別會胡亂挑戰難度,卻因為基本知識不足而生意外,需要求援。由於野外經驗不足,他們會對行山常識有謬誤之外,也把在市區行街的概念帶到郊野之中,所以不少人都會貪方便,例如垃圾隨處掉、胡亂開捷徑,導致近來不少山徑都出現奇怪的支路,垃圾處處,需要義工或清潔人員處理。」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Admin老大分享去年在一條高難度的險線前遇到幾名新手,那些新手只有數次行山經驗,之前僅行過中、低級難度的路線。Admin老大憶述當時情況:「他們行到某個位置進退兩難,要落繩協助他們回到安全地方。他們其實仍未行到那條路線最難的位置,如果那時再勉強前行,後果不堪設想。」
Admin老大沒有透露他是否消防或民安隊等救援團隊的成員,但他表示去年在山上跟進過約10次中暑、熱衰竭的個案,而最常見的個案則是抽筋。
Admin老大試過有次與團隊完成訓練後,在傍晚遇上一隊新手行山團迷路,對方更表示有一人失蹤。他表示:「(訓練團隊)搜索了數小時,天亦已黑了,新手團沒有一人帶備照明工具,只靠手機照明,但電量不足及沒有後備電池,只能叮囑他們停留在安全位置,手機留待通訊才使用。後來發現那失蹤者竟然自行下山回家卻不通知其他隊友,要我們找了數小時。」
盼山友從意外中學習
Admin老大表示他們的團隊在2005年的丁利華失蹤事件後成立,成員一起訓練兼互相交流技術,偶爾會協助處理山野任務。後來Facebook興起,他們再成立「山野‧新聞庫」專頁,希望藉文字的力量去提供安全和保育資訊,記錄山野意外,讓大家從意外中學習,提醒山友及網民避免行山意外。
在今次的文字訪問中,Admin老大共回覆記者逾5000字,詳述他近年在山上的所見所聞,還有對山友的勸勉。他表示:「我們為『山』服侍純為興趣,所有工作都是義務性質,但成員各有正職,需要兼顧私人生活,所以出隊有限制,只可說『可以做的,就盡力去做』。」
【同場加映!了解更多行山冷知識】
與其問人難度幾多「星」,不如問以下問題更實際: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