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wong行山攻略|難忘雷暴山洪恐怖經歷 緊記預防中暑心法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夏天行山,藍天白雲,景色確美,但危機四伏。天氣惡劣時,雷暴來襲,洪水湧至,隨時致命,但天氣晴朗,酷熱難當,亦有中暑之危。有數十年行山經驗的化學博士K Kwong笑言「乜伏都中過」,跟大家分享夏天行山的往事及心得。

K Kwong在訪問中用過「差點死」去分別形容3次親身經歷的山上意外,一次是在罾棚角咀的落石,那是剎那間之事,當他站穩陣腳後,危機已經解除;另一次是在西藏染上高山症,他突然昏迷,毫無預兆,他驚也沒有時間驚;還有一次在八仙嶺,他有大半個小時處於生死邊緣的恐慌之中。

K Kwong在炎炎夏日都會去行山,過去有不少驚險的經歷。(顏銘輝攝)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K Kwong行山的10件裝備(按圖放大):

+5

「我經歷過最驚的一次,終身難忘,我第一次覺得會死,就在八仙嶺。」他徐徐地講述十多年前那次遇上雷擊的行山旅程,他說:「那天,我們行到仙姑峰之前,正落去一個坳位,之後會上仙姑峰,其實路不難行。沒有落雨的,突然間,一聲乾雷打中前面一棵樹,距離(我們)大約50米。」

香港近年都有行山人士遭雷擊的意外。(資料圖片)

閃電與雷聲同步

那次,K Kwong是跟一名醫生朋友行山。K Kwong續說:「他見到我很驚,他剛剛低頭看不到,只聽到『砰』一聲。我們望到那棵樹出煙、有光。我見到這樣即刻『騰雞』,我說:『醫生,不行了,我們要走人!』我第一時間將行山杖及一切金屬物品扔走,之後我躲在山坳,再用膠布蓋住自己,希望不要被雨淋濕。」

「結果沒有用,因為馬上下了一場大雨,這是我人生最難過的大雨。幾十分鐘,不夠一小時,真的很驚!書上說,行雷之前先有閃電,但我這次閃電及行雷是同步的,這代表閃電及行雷都在你頭頂。那次驚到……人生第一次驚到那麼緊要,覺得自己真的可能會死,最後幸好沒有事。」

K Kwong分享兩次行山遇雷暴的驚險經歷,其中八仙嶺的那次,他覺得自己有機會死。(顏銘輝攝)

K Kwong坦言夏天行山遇雷雨是家常便飯,「夏天很多這些機會,上午好天但下午雷雨。」他之後講到一次六、七年前行蚺蛇尖的經歷,同樣驚險,「落山期間已經很大雷雨,行到米粉頂就找個地方避,直情見到球形閃電,這是我唯一一次見過,就像一個波在天上飛過。它就好像UFO一樣,但我不信見到UFO,那次都很驚,閃電及行雷一齊到。」

兩次獲雷神饒命,K Kwong奉勸大家留意天文台的雷暴預警資訊,若果有危機的話,就要馬上落山,不要留在高位。

當山路突然變成澗

天有雷暴大雨,隨之而來就是洪水。可能你以為不是行澗,就不會遇到洪水,K Kwong則說:「你怎會想像到,你行的山路可以變成一條澗!」他繼續分享行山中伏的經歷,這次在馬鞍山的鹿巢石林。

大雨的時候,正常的山徑可能會被水淹。(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走的時候,突然非常大雨,原本的山路變了一條河,變得很快,周圍的水全部沖下來,整條凹下來的山路就變成河。在『河』上行,完全看不到路面,要很小心才行到,很容易跌倒。基本上那次我們所有隊友都跌過,全部人跌到濕透。」K Kwong表示幸好洪水不是維持很長時間,成功脫險,「如果你見那天天氣有點壞,行山的話就要穿對抗滑能力高的鞋,會安全一點。」

洪水湧至連鞋也沖走

面對洪水,鞋非萬能,甚至連鞋都可以沖走。K Kwong分享一次更驚險的經歷,在幾十年前,他在梧桐寨下游溯澗時,遇上山洪暴發。他記得最初一切如常,但突然間河水變得混濁,這是山洪暴發的先兆。

雖然每次經歷都驚心動魄,但K Kwong都以輕鬆的語氣說出來。(顏銘輝攝)

「幾廿秒之後,我們的隊友都知不對勁,往澗道兩邊散開。有個隊友擺了隻腳入水,打算跨過另一邊去,結果隻鞋被水沖走,他馬上跟原路爬回去那邊。這是擺對腳落水,對鞋馬上不見了的速度,明明是綁住隻腳,都『噗』一聲不見了。」

山洪暴發之恐怖,在於其快,當你意識到山洪來襲時,可能只得一分鐘去應變,甚至連一分鐘也沒有。K Kwong說:「幾廿秒、一分鐘左右後,聽到『砰』一聲,洪水就來了,很短時間,水位就升了一米。」

幾年前,鹿頸的屏南石澗洪水大漲,有行山人士被困。(資料圖片)

「我覺得上游某些地方積水,可能有塊大石塞住水道,積到一個階段,水量太大,那塊石一塌,水就湧下來。我試過這個經歷,我都很驚,如果我們那時在河中間,就會被沖走了。」K Kwong不建議雨季時在河道澗道玩耍;就算天氣理想時行澗,都要留意四周環境,尤其見到水變濁就要馬上走。

行西灣山眼前一黑暈倒

香港夏天最常見的行山意外是熱病,其中最嚴重的是熱衰竭及中暑。K Kwong又有中伏的經驗分享,他說:「那次很失敗,我感受到自己快將到頂,我自己知快中暑,但覺得捱到上去。我一上到西灣山頂就暈倒,眼前只見黑白色,見不到顏色,之後倒在地上,我的隊友馬上用鹽餅及水救醒我,幸好沒有事。」他能夠在山上恢復過來,相信那次是熱衰竭。

K Kwong認為炎熱天氣行山時,上斜要懂得在適當時候停下來休息,讓身體散熱。(顏銘輝攝)

K Kwong之後傳授行山心法,只要記住兩點,就可以避免中暑。他表示試過夏天36度的時候,帶幾個行山初哥由東涌行上鳳凰山,眾人依照他的方法行,沒有問題,安全上到頂。他說:「以前的人教,溫度決定一切,水也決定一切。」

夏天行山要懂停頓散熱

「30度去行山,你不用記任何事;32度的時候,你每上升20米,就要停一停,停一分鐘也好,讓身體散熱。34度的時候,升10米左右就要停;36度,升5米就要停,其實5米很矮,一層樓多一點,等於你行一行就要停。」他強調攀升時,適當的停頓十分重要,可以讓身體散熱。

K Kwong提醒行山時要注意飲水量。(顏銘輝攝)

夏天每小時至少飲400毫升水

這位退休化學補習天王繼續講第二點,他說:「通常在夏天,我們每小時要飲400毫升水,如果是上斜的話,就要600毫升,你要計好水量。你還要控制飲水量,這很重要。你口渴的時候會飲得很快,但不要飲得太快。」他有個控制飲水量的小秘技,「我喜歡將水結冰,你就不會飲得太快。」

K Kwong喜歡一邊行山,一邊跟隊友聊天,因為這是他觀察隊友身體狀況的方法。他說:「通常你看他有沒有臉紅就知,還有看意識是否清晰。就算會答你問題都是hea住答,你就知道他其實不清醒,是時候要停了。」他補充中暑的人有時只知道自己累,意識不到是中暑,所以同行者的觀察很重要。

K Kwong認為只要跟足他的做法,夏天行山也沒有大問題。(顏銘輝攝)

K Kwong記得有次,好心提醒陌生的山友,他發現有對男女行山,其中那個女仔滿臉通紅。他憶述那次情況:「我拍前面個男仔,跟他說:『你女朋友中暑了!』那個男仔不知道,跟我說:『係咩?』之後問個女仔,她說話已經語無倫次了。」K Kwong馬上跟隊友分工合作,有人開遮,有人撥扇,有人淋水,盡快為那女仔降溫,他還將一枝冰交給那個女仔,直至她的臉變回正常顏色。

有些山友夏天會抖暑,但K Kwong表示炎炎夏日都會照行,因為他覺得只要跟足方法,帶齊裝備,高溫行山也不可怕。

【更多K Kwong講行山短片】

夏天行山必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7

看圖比較消委會測試的15款Sports Bra:

+10

看圖比較消委會測試的15款運動上衣:

+10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3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9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