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測試4款免提風扇仔邊行邊涼 小心一種路況令扇葉失效
夏天行山,必備風扇仔,但哪種類型的風扇仔適合在山上使用?記者從深水埗買了4把免提式的風扇仔,帶上山測試,看看每款設計的優劣。
在香港的夏天行山,可以帶備風扇仔,助身體消暑散熱,行山人士既可以邊行邊吹,亦可放在背囊以備不時之需。若果同行人士有熱衰竭或中暑,可以馬上開風扇為對方降溫,分分鐘救人一命。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風扇仔種類繁多,琳瑯滿目,考慮到行山遠足最好空出雙手,所以今次將測試範圍收窄至免提式的風扇仔。記者在深水埗鴨寮街買了4款價錢由45元到50元的平價風扇仔,看看哪款設計最適合在行山時使用!
測試路線:馬鞍山富安花園出發,經梅子林上茅坪古道,到茅坪坳後接北港古道落西貢,沿途路線路徑,上落斜多,全程近7公里。
測試日期:5月28日(氣溫26.7度至29.5度)
款式1:用繩掛頸、出風口向上
這款風扇前方吸風,上方出風,吹向頸部,但開第1級風力沒有明顯感覺,要開到2至3級才覺有點風。風力因品牌而異,可能價錢貴一點的會更大,但以繩掛頸的設計有項問題,在上山時,風扇不停前後擺動,撞向腹部,一路上樓級,一路發出「啪啪啪」的聲音。
款式2:用繩掛頸、配可調節方向底架
與款式1同樣使用繩掛頸,但可按個人喜好調節方向底架,通常90度角,讓風直吹向上方。用繩掛頸的風扇仔都有相同問題,就是上山時隨步伐擺動,風扇架不斷撞向腹部,不太舒服,有時索性用手拿起風扇用。不過,這款設計有個好處,休息的時候,可以將風扇平穩地放在長凳、野餐枱或石面上使用。
款式3:掛腰風扇
這款掛腰風扇深受地盤工友歡迎,可以夾在任何地方使用,通常夾在褲頭,風口放在衣內,讓風直接吹向皮膚。先夾在褲頭一試,就算開到最大風,感覺也不大。記者估計,由於測試款不足50元,是同種類中最便宜的一款,故此可能風力不足,或者要買貴一點的款式才有明顯效果。
不過,雖然名為掛腰,其實它什麼地方都掛得,有朋友馬上變通,改將風扇掛在背囊胸帶或者衣領之上,馬上感受到強勁的風力。雖然這樣不算是正統用法,但可供大家參考。
款式4:耳筒式掛頸風扇
比起上述3款,這款左右端各一個風扇,出風位置最接近頸部,風力感覺最明顯,開到2級風已覺得不錯。比起用繩掛頸,這款耳筒式設計較穩定,無論上山落山都不會拍打身體,但它會移位,可能一邊風扇會跌到後背,要不時調整位置。
這款的出風及入風位置在外表上分別不大,很易掉轉,如果你使用時覺得沒有什麼風,可能是出風及入風位置掉轉了,用了入風位置向頸,變成抽風。另一項不便是,這款調校風力的按鈕在頸後,而且按鈕細小。
總結,4款風扇之中,記者認為耳筒式掛頸風扇表現較佳,所以之後帶它去行西貢的蠄蟝石頂,但發現免提風扇在山上最大的敵人!行不到路程一半,兩邊扇葉都失效了,無法運作。
上次行茅坪,山路較闊,不用鏟林。可是,這次行往蠄蟝石頂的山路兩旁草叢茂密,高度及頸,路又狹窄,要時常撥開長草枝葉,才能繼續前進。很快,兩邊扇葉都被斷草所阻,無法運作。
斷草在扇葉膠框之內,用手指是挑不走的,很難馬上在山上清除,就算你清完一次,一會兒再行多段草叢茂密的山路,風扇又再次被停阻,極不方便。記者相信兩款用繩掛頸的風扇在這種地形都會遇上同一問題,建議在草叢茂密的窄路收起風扇,至於掛腰風扇會被上衣遮擋,相信這方面問題較少。
夏天行山必備12件小物(按圖放大):
行山途中唔識路,要搵路時靠什麼?
哪款最高能量?哪款最多蛋白質?一齊睇睇12款運動能量棒(按圖放大):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