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行山路線】登「西貢三尖」睇魚岩頂 出罾棚角咀賞無敵海景
是日天氣持續良好,重遊一趟睇魚岩頂與罾棚角咀,那是浪茄灣以東的天涯海角,與西貢半島東極另一邊的長咀、短咀南北對向。是次旅程不單在月內完成「西貢三尖」(蚺蛇尖、釣魚翁、睇魚岩頂),去年的同一天(11月24日)更連走「一尖三咀四灣」,兩次同月同日行程結合下幾乎走遍整個西貢東,非常難得。
日期:2019年11月24日(日)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西灣山—睇魚岩頂—長岩坑—長岩頂—罾棚角咀—浪茄仔—浪茄—東壩—北潭涌
天氣:晴
雖然溫度在深秋日子來說明顯偏高,不過適逢四年一度的區議會選舉日,出發前先履行公民責任,為未來四年投下神聖的一票。近期社會局勢促使市民反應異常踴躍,加上擔心票站會受干擾,寧願犧牲一個可以睡至日上三竿的假日,票站七點半開門時已大排長龍,等了半小時才能進去,離開票站時人龍更翻倍。
循例在西貢早茶,接着在親民街麥當勞門外乘29R村巴到西灣亭,起步時將近十一點,稍後要在溫度最高、陽光最猛烈的時間挑戰睇魚岩頂及罾棚角咀了。保留體力,沿較少上落及熱門的「下路」前往吹筒坳。繼續以中等速度登上海拔314米的西灣山,但西灣山頂沒有可讓人休息和賞景的地方,要休息請到約兩分鐘步程外的涼亭。
涼亭下方不遠處有小徑通往睇魚岩頂,但入口立着有點駭人的警告牌,稱附近發生過嚴重甚至致命意外,不宜前進。類似警告牌在傳統險要的山頭和石澗常常出現,包括狗牙嶺、飛鵝山、吊手岩等,不過睇魚岩頂及罾棚角頂一帶並非險要之地(除非沿岸位置),亦沒甚意外出現,似乎漁護署在此立警告牌另有原因。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在灌木叢穿插約半小時抵達海拔233米的睇魚岩頂,不過睇魚岩頂較為冷門,附近部分位置有大量絆腳的樹藤及橫生的樹枝,以前也不是這樣,可能是超過一年前的「山竹」強十號風球所致。睇魚岩頂只有一片非常細小的平地,連適合坐下的地方都沒有,而且也沒有魚可以「睇」,除非把魚帶上去、穿上有魚圖案的衣服,又或是有大型水上動物闖進附近海域(五年前紅石門曾發現長約十米的鯨魚,可惜是屍體)。
睇魚岩頂正東面至東南面幾百公里都沒有陸地了,所以在萬宜無雲的天氣下,難以辨認天與海的界線,至於北面和南面分別是大浪四灣和罾棚角半島,可同時看到西貢東面兩個天涯海角。
由睇魚岩頂繞經企角頭往罾棚角半島,企角頭是欣賞整座罾棚角半島與其東岸海蝕洞群最佳之處,東岸在長年累月的大浪沖刷下,海拔十米下都變成寸草不生的陡崖,遇上原本岩層較脆弱的位置,更會擊成海蝕洞。
企角頭與罾棚角半島之間亦會經過長岩坑澗道下游,澗道所在離海岸只有約百米,趁機溯溯。長岩坑最下游稱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看到清晰的水潭、瀑布和岩層分界線,只是久無降雨,瀑布一點流水都沒有。靠近海岸,因位處內灣,澗口石灘上堆積不少隨浪漂至的垃圾,尤以發泡膠和塑膠瓶為主,也有棄下的小舟。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更多靚景打卡行山路線:
登上罾棚角半島山脊,半島有長岩頂和罾棚角頂兩山,最盡處是罾棚角咀,渾圓的飯甑洲離罾棚角咀一峽之隔。在短草與密林夾雜的山脊走大半小時才到罾棚角咀,罾棚角咀實際上分三個「咀」,但明顯小徑引到中間的一個「咀」。
在安全情況下儘量走至盡頭,把握十五分鐘休息時間,前望飯甑洲與一望無際的海域,間中會有小艇在海峽高速通過。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從罾棚角頂與長岩頂之間左轉下浪茄仔,植物變得茂密但路胚尚為明顯,此時太陽高度下降但陽光仍然猛烈,環境顯得炎熱。橫過浪茄仔小沙灘,就繼續沿山腰往浪茄,不過上山初段是陡崖中的棧道,小心點就問題不大。
浪茄位處麥徑二段,進出路線亦不崎嶇,環境當然較浪茄仔熱鬧,是著名的露營和水上活動的地方。登上大段樓梯至東壩,最後在柔和的夕陽下爽步走一個半小時回到北潭涌,完成睇魚岩頂與罾棚角咀之行程。
很多市民擔心票站受干擾而大清早投票,但亦預期整體局勢會稍為平靜,所以東壩遊人熙來攘往,秋季假日黃昏的北潭涌巴士站再現明顯候車人龍。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免責聲明:有見遠足活動成為潮流,當中有相當多為新手,讀者在參閱本網誌後不宜完全跟隨內容所述的時間及步速,始終實力有一定差距,應盡早起步為佳,在選擇路線時亦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事前蒐集好資料,避免迷途或受傷繼而要求救援服務。本網誌大部份遊記對全無遠足經驗的讀者來說都不適合,如讀者貿然跟隨遊記而導致有任何意外或財物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本文獲「北潭坳Blog」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