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有片】12兄弟同划一條「大龍」 承傳香港仔漁民文化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不會因一個人而成功,卻會因一個人而失敗。」龍舟划手可以堅持逆流而上,但在48人的「大龍」上,齊心團結才是勝利的不二法門。
在香港仔避風塘,每年的「私家龍」大龍舟競渡賽均讓人熱血沸騰,各漁民隊以自行製作的龍舟爭標。在「飛虎」這艘近7成隊員都是親人的龍舟上,盛載的不只是划手,更是漁民文化和人情味的傳承。
這不是傳統的運動員故事,體育不一定關於香港隊;龍舟,也可以是我們這輩「香港仔」的事。
攝影:梁鵬威

「能在成長的地方訓練和賽龍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榮耀。」(梁鵬威攝)

一到端午時節便想起龍舟,龍舟對漁民來說意義重大,連打造新龍舟都要擇吉日,可想而知傳統漁民對神聖的龍舟文化有多重視。「私家龍」意即依隊員特性定制適合的長度、闊度、深度,配合划法令速度更快;「阿公龍」則是供參賽隊伍公家使用,龍舟多以纖維製造,規格劃一。

在「飛虎」這支龍舟隊內,大部分成員都是香港仔漁民世家,當中更包括了鄭氏十二兄弟。雙人運動組合如乒乓、羽毛球已經難以培養默契,11人足球更需花時間磨合,48人同坐一條90呎長龍船上,上落槳的節奏就在一呼一吸之間,談何容易。

「飛虎」隊中包括了出身漁民世家的12兄弟,爬龍舟對他們來說既是回憶也是承傳。(梁鵬威攝)

人稱「大嚿金」的鄭亞金是「飛虎」成員之一,年逾六十的他在十二兄弟中排第三,自小便以漁港為家,跟隨爸爸出海作業。早於46年前便開始接觸龍舟,與大部分香港仔漁民的經歷雷同,因着父親爬龍舟,小時候便跟爸爸和哥哥去划,一玩就愛上。「以前漁民沒太多娛樂嘛,有龍舟爬已經很開心。」他說以前扒龍舟不分彼此,沒有贏輸的執念:「以前沒有同不同隊,人們喜歡便落水划,見那隻龍船好便跳過隔離龍船,好過癮的。見好便跳去隔離贏那一隻,沒有計較的。」

「一開始累得周身骨痛㗎!揸筷子都無力!」年逾60的鼓手鄭阿金笑道。(梁鵬威攝)

我想,很多漁家百態未必是我們這輩所能明白的,不像看數集《難兄難弟》就能想像數十年前的香港情懷。時光倒流到上一輩,漁民把龍舟穿插在漁船之間,一聽鑼鼓響便跳下水上船,互不認識卻樂在其中,融洽齊心。香港仔水上人多年來仍盡所能保持漁民文化,每年都有10條大木龍舟參與「私家龍」競渡賽。「大嚿金」是鼓手,這位置可說是龍舟的靈魂,在龍頭一眼關七,看盡整隻龍舟。大龍如何能發揮得好呢?46人一齊發力就會快嗎?其實不然,划大龍是分開兩部分的,教練會把前22人和後面24人分成兩截發力,首先讓船尾發力把龍頭升起,再一齊發力,像快艇一樣船尾升起後便更易加快速度。

以前沒有同不同隊,人們喜歡便落水爬,見那隻龍船好便跳過隔離龍船,好過癮的。
大嚿金
「飛虎」一周操練3課,每課兩節,成員都樂在其中。(梁鵬威攝)
「只得蠻勁沒有用,最重要是合拍。」大嚿金道。(梁鵬威攝)

鼓手觀察全船「面色」:最重要感受隊友發揮

「要看『面色』的!哈哈哈!」有46年經驗的大嚿金笑道。他可以是划手,但多數擔任鼓手,「最重要是感受隊友的發揮,看他們有沒有力,沒力便不要太給力,要留到最後衝。所以要看他們『面色』!」他說頗享受鼓手這位置,要勝任便要在平日練習習慣他們,「操龍時一定要對慣,要感受他們」。爬龍舟不只是年輕人玩意,講究的不是一股蠻力,而是掌握節奏。再多的力氣,划槳節奏亂了也沒有用。

大嚿金數年前邀太太香香(藍衣)加入組成男女混合隊,「隊中都有幾對夫妻檔,不過我們返家很少講龍舟的。」香香面對鏡頭羞澀道。(梁鵬威攝)

因為「大龍」龐大,平日都以二十人「中龍」操練,這天他們在傍晚5時半開始第一節訓練,整船家族陸續上船時,教練兼家族成員之一的鄭文達(達仔)向我介紹隊員。「行在前頭的便是我老竇」、「黃色衫那個排第5」、「穿白色背心的是十一個仔」。「吓?11個仔?」我驚訝問。「不,十一的兒子。」就這樣,我知道船上有幾對夫妻檔,也知道他們一星期兩天會在放工後操龍。

船上幾對夫妻檔還包括大嚿金的太太「香香」。「他們大多叫我香香或大嚿嫂,很小時候便看過人爬龍舟,那時只有端午節才有龍舟看,跟爸爸去看龍舟,在舢板窿窿罅罅看比賽,好開心的。」她憶起昔日漁家風光笑道。過去女人不但不能乘坐、觸碰,連接近龍船也不能,孕婦更要避開,因靈氣太強會傷到胎兒,現在女性已可以體驗龍舟的樂趣。

爬龍舟不只是「小鮮肉」或男人專利,女士也享受激起水花的速度感,更甚是家族的聯繫。(梁鵬威攝)

數年前因為「飛虎」組男女混合隊,便被丈夫湊人數參與。在旁的大嚿金謂:「她初時好驚青的,又怕水,但現在她不怕了。一家人默契會變好,爬完一齊在龍躉食飯都很開心。」由在漁船預備糕點、燒豬、海鮮、艇仔粉等讓家人賽龍舟後享用,到自己親身落場競賽,「大嚿嫂」坦言初時未適應會覺得很累,「他們用木槳比較重,操完吃過飯一落床便『成隻豬』般。」可是她沒有被訓練量嚇怕,更愈練愈開心:「愛上了,一有時間便跟他過來操船,最開心是大家嘻嘻哈哈,好像沒太大煩惱。」她笑言喜歡訓練多於比賽,因為沒太大壓力,能享受與大家在船上的時光:「大家很有默契,教練和鼓手教我們如何合拍,一合拍了,龍舟去得很快便會很開心、得意忘形㗎喇!」

每年的香港仔龍舟競渡賽都熱血沸騰。(由公關提供)
由碼頭划到終點掉頭回航,沿線來回數次練習,卻未見他們流露半點吃力神色。(梁鵬威攝)

由香港仔海濱公園碼頭下水,20多人扒着龍舟駛出大海航道,經過珍寶海鮮舫再划到前方數百米的賽道終點,掉頭回航再沿線來回練習。看到數十槳齊上齊落、水花四濺,已為他們覺累,他們卻保持力度和笑容,享受其中,在終點停下來休息時邊喘氣邊說笑嬉鬧,是這家族的日常。

全船都是自己叔伯兄弟,落槳節奏、何時發力都有默契,問達仔一家人練習時可有「蝦碌」事件,他笑說大家都很自律:「通常我們都是互相遷就,較年輕的隊員即使體能較好,也不會用太辛苦的方式去訓練,因為要遷就年長的隊員。我們還有混合,有男有女,所以主要用最基本的元素如技術去調整他們的狀態。」

在這漁港景色下划龍舟,能了解到他們守護這傳統文化的心情。(梁鵬威攝)

不想傳統淡化 「香港人爬龍舟不怕你強」

26歲的達仔坦言,希望能讓更多非漁民的人認識龍舟,事實上近年有不少社會機構和商業公司,都以爬龍舟作為團隊培訓。達仔加入為飛虎注入活力,作為新生代,他冀盼推動這傳統文化:「這種文化是一代傳一代,其實對於香港仔都已經很熟悉,很有家的感覺,可以在這裏比賽、在這裏訓練,很有親切感。大家視參與大龍比賽為一種榮耀。」對於今年的香港仔競渡賽,大嚿金抱有信心:「今屆比賽目標是要好過去年,今年暫時參加了3個私家龍賽,取得了男子和混合金盃,是好的開始,多得達仔!」

鄭文達的爺爺鄭伙佬在30多年前創立「飛虎龍舟體育會」,擔任教練的他是第三代傳人,「隊員血濃於水特別有默契,不只是划槳合拍,連練習也不用提醒。」(梁鵬威攝)

香港仔賽道比較狹窄,僅得4條賽道,也因此漁民大龍的精彩度遠比其他龍舟賽更高;賽道僅得330米般短程,龍船快速行駛,槳舵不夠穩便很容易偏歪、影響勝負。作為龍舟隊班主兼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委員會副主席陳富明認為,本地龍舟值得被重視,縱然外地如印尼划艇會、順德等漸嶄露頭角,香港仍是較優秀:「香港爬龍舟一定會比外地優勝,畢竟這是我們的傳統運動。香港人爬龍舟就是不怕你強,我們會學習別人的好,看別人有多強,用盡我們技巧和合作精神去戰勝別人。」龍舟,不只是傳統節日娛樂,也不只是香港仔的傳承,是我們香港人的事。

+6
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委員會副主席陳富明認為香港仔大龍舟競渡賽是眾私家龍賽事中最具特色。(梁鵬威攝)

這天陽光折射在海面上,粼粼波光閃耀,船槳不斷划下翹起,刻寫住「飛虎」的龍船在避風塘猶如一條金龍在飛翔,家族和漁民世家就是在這漂亮的漁港共同划起千浪水花。賽龍舟有戰術可言嗎?他們異口同聲說爬龍舟還是只得一個重點:「無得講,一定是齊心的。」陳富明說「香港人爬龍舟不怕你強」,兒時常聽上一輩為逆流而上而自豪,隨着香港漁業式微,避風塘文化亦隨之迅速消失,歷史和文化不該被時間遺忘。

香港仔龍舟在全港18區中是出名的龍舟地區,區隊總是熱血的,因為情意結,對漁民世家來說當然更甚:「我們的根在南區,龍舟隊有出色表現,我們作為南區人都會感到很自豪。」

「我們的根在南區,龍舟隊表現出色令南區人感到自豪。」(梁鵬威攝)
這天聽得最多是「齊心」和「團結」,因爬龍舟只得一個重點:「無得講,一定是齊心的。」(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