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行山路線】登西灣山俯瞰浪茄美景 尋訪東壩下「官門遺洞」

撰文:刹那
出版:更新:

在尚未建成萬宜水庫之時,糧船灣洲與西貢半島乃一海之隔,其水道稱為官門水道,其東口則為官門所在;隨後封海工程展開,官門被今日之東壩所堵截,防波堤後的水池仍留有當年的海蝕洞,稱為「官門遺洞」。
數年前地質公園成立,此地由偏僻寂靜,變成追趕潮流之地,當局在水池上築起木橋,方便遊人近距離觀賞遺洞(未有木橋前,距離更近,遊人皆可入洞),而西貢萬宜路,更變得車來車往的繁忙要道,對頭車、人車爭路等驚險場面時有所見,令人萬分唏噓。
回說官門,北靠標尖角,南倚花山。標尖角以北,乃境內著名海灘浪茄灣,灘後不但是官方指定之露營地點,更建有戒毒中心,夏日大量海艇停泊水上,進行形形式式的水上活動;花山東面山嘴,有一奇景曰破邊洲,昔日行內景點,今日人皆知曉。

近年行山風氣盛行,但根底未好,貿然起行者眾,尤其夏日酷熱,登山中暑之意外甚多,故事前必先了解行程風險與自身體能,免得樂極生悲。(剎那提供)

日期︰2017-08-20
路線︰西灣亭→吹筒坳→西灣山→浪茄→東壩→撿豬灣→西貢萬宜路→鯽魚湖

注意︰炎夏登山,切忌盲從

近年行山風氣盛行,但根底未好,貿然起行者眾,尤其夏日酷熱,登山中暑之意外甚多,故事前必先了解行程風險與自身體能,免得樂極生悲。注意路線中有否退出路線,一旦身體不適,可隨時落山;亦留意路線中有否遮蔭之地,例如涼亭、村落,甚至長於通風處之大樹;帶備足夠的糧水,尤其水份至關緊要,不但解渴,更能用來替皮膚降溫;裝備上亦不能忽視︰太陽帽、雨遮、快乾長袖排汗衫和毛巾。

就是次行程,因背負不少沉重的攝影儀器(連同糧水等,背囊重量超過十二公斤),是故帶上清水2.5升,冰水750毫升及凍椰青水750毫升,合共4升飲料,糧食則有兩個白肉水蜜桃(及後備糧食),富含水份;而沿途於吹筒坳、西灣山山頂、浪茄仔對上皆有涼亭,浪茄與花山更有流動溪水,可沿途作避暑或休息之用。或有表示指背上繁多物資上山,太重、太辛苦,在烈日下行走不是更要命?沒有充裕準備貿然上山,足以致命。此乃個人經驗分享,僅作參考。

自西灣亭起步,已是十一點鐘。近年漸捨大浪灣遠足徑路段,改走螺地墩的山腰舊村路;此徑自西灣封村起,始受漁護署重視,略為修葺、豎立路牌,然而取道者甚稀。沿途風光不俗,近者見水徑頂、蠄蟝石頂,遠則達至大蛇頂,甚至火石洲之欖挽角洞亦可辨。險澗吹筒坳坑源末之石排亦甚顯眼,隨後左上螺地墩山頂,右落吹筒坳。接麥徑,始登西灣山。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酷熱天氣下拾級而上,殊不簡單,決不能急。蚺蛇尖漸露頭角,西灣沙灘亦收眼底,螺地墩南坑漸見清楚。走至百足地一帶,連中國人魯連城所破壞的地方亦能望見,後方四疊潭,水量實在少得可憐。

西灣山近山頂一段,是俯瞰大浪四灣絕佳之地,由桔仔樹山起,蚺蛇尖、米粉頂、東灣山及伸延入海的長嘴,將大浪灣環抱,四灘各具特色,使世界各地愛山水者慕名而來。西灣山測量墩就在路邊無展望處,再往前走一會便是略有清風的涼亭。稍事休息,剛巧有直升機飛過。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2

遙望東海列島,曾在多年前十數度探遊,昔近年欲私辦此線,反應冷淡,加上旅費甚高而胎死腹中,往事只能回味,未能與朋分享,非我損失。西灣山南稜,將浪茄灣分成主灘浪茄與副灘浪茄仔,兩者各有澗流名曰浪茄坑與浪茄仔坑,後者更以其險而聞,其源末兩崖對峙有若天門,戲稱「東天門」,在南稜之涼亭可一窺其貌。於此休息者,大抵都是跑山人;也許山人夏日多溯澗,此地自己彷如外人。遊艇大部份群於浪茄,亦有數停泊於浪茄仔。是日潮汐甚低,僅半米,罾棚角嘴岩岸盡露。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2

本打算西走獨孤山,然而地圖上兩個路口,勉強可辨,數步之遙已是疏林,毫無路跡。暑熱下不欲闖林覓路,故棄之下走浪茄。經浪茄坑,尚有流水聲,立即潑到手臂、面上與頭頂,有助降溫。牛群亦避走樹蔭下,我獨自穿過牛群中央,互不相干。

抵浪茄,又是另一個世界,人船之多,失去冬日獨有的寂靜。往上急升至東壩的一段路,大多是半裸或穿着泳衣和拖鞋的嬉水人士,又與之格格不入。途中涼亭後方一條開闢得極為突兀的山徑,疑似建發射站。抵東壩,嬉水者多乘的士抵達,再下走至沙灘,惟見有拖喼者,重得能拖一級樓梯亦見辛苦,何以抵達浪茄?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4

於東壩下走弱波堤,自地質公園成立後,此地已失去昔日韻味,如淪落青樓女子;「官門遺洞」前建有木橋,更是敗筆。曾於筆下讚嘆的「曲柱直崖」、「官門遺洞」等,如今多了一份禁忌,只能遠觀,再寫不出當年的驚奇。

離開弱波堤,路經流入官門的花山東坑,弱水纖纖,猶可降溫。續登山嘴;右邊崩塌的山坡,凹陷狀如一心形,美其名「香港之心」,下方撿豬灣,石排中有溝呈十字狀,故名「十字溝」。

抵盡處,下望破邊洲;往下多走些許,有遮陽處,惟在上方休息的行山人士,見險不敢走,又見我下走消失,擔心我有意外,虛驚一場。破邊洲地理上屬海蝕柱,乃海蝕洞相通後拱橋崩的結果。其崩塌處,今稱「神峭峽」,尤以破邊洲一側之六角柱直崖更見震撼。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1

回走於「尋龍峽」下降至撿豬灣,昔日不明顯草徑,今日已踏至變成沖溝。過量踐踏的山徑是一種破壞,盲目追風的行山風氣更不可長。抵撿豬灣,可近距離欣賞六角柱崖,更可見懸空柱石,不知何時脫離母體。另一邊有斜擺的斷裂柱崖,乃「聖火焚山」,也倒貼切。

在此處,遇上磯釣人士,又遇上潛水人士,獨自在陰影處休息,聽聽海浪。可惜有油桶沖至岸上,不時碰石發出低沉聲亮的咚咚聲,與浪花撲岸之聲格格不入。下午四點半,回走至東壩,聞的士開天殺價,車資額外加一百至一百五十元,才區區八點五公里馬路,我決定沿西貢萬宜路走至鯽魚湖,步程不過個半鐘,結束是日官門獵影遊。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4

【本文獲「剎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