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從國米青訓學院看本地草根足球 「先學做人再當球員」
青訓並不完全等於草根足球,但草根足球卻是青訓重要的一環,港人對此有着各種不同的聲音,換個角度,聽聽外國駐港的教練又有何意見?
近年香港致力推動草根足球,足總獲捐助5,000萬元成立「中銀香港社區足球發展基金」,當中開辦草根足球策劃課程,課程對象主要為學校老師、社工或社福機構的活動籌劃人員,培育他們成為草根足球活動的策劃者,在地區舉辦足球活動,讓更多青少年認識足球。而足總亦曾在2016及2017年,連續兩屆打入「亞洲足協草根足球獎」(發展組別)的最後三強,惟兩次最終均未能得獎。
草根足球意指非職業及非精英化的足球,包括業餘與殘障人足球,而當中主要範疇,便是在兒童、青年及學校階段的足球發展。近年多支外國球隊於本港成立足球學校,對象圍繞3歲至17歲之間各年齡層,來自不一樣的足球文化,深入本地草根足球的外國教練,對香港足球環境又有甚麼看法?
沒有場地沒有時間 外國教練也能體會的老問題
國際米蘭的青訓系統曾培養出尼日尼亞前鋒馬田斯、「巴神」巴洛迪利及意大利鐵衛邦路斯等球星,其U19青年軍近兩年都贏得意大利青年聯賽冠軍,青訓模式備受肯定。國米青訓學院駐港總教練Massimo Terenzio,擔任國米青年軍教練及相關工作近15年,並具備到世界各地交流及舉辦足球營的經驗,他來香港後對此地方的第一印象,是驚訝:「當我問小朋友有否試過踢足球,想不到答案是『沒有』,或許這裏沒有合適的場地,甚至我們也很難預訂地方去舉辦活動,但在意大利卻很易辦到,小孩放學後會到最近的公園踢球。」
現時每周到訪多間本地幼稚園及小學的Massimo留意到,部份港孩被過多課外活動纏身,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專心踢波,「我們不應只投資於港超聯的各支球隊上,亦要跟各間中、小學與幼稚園合作,將足球融入至學校的體育課程中。草根足球在世界各地同樣重要,因為凡事必須從基礎做起,從小向他們灌輸足球文化。」可是,其實問題不止於此。
家長很在意小孩應做正確的事,但有時孩子需要思考,不應為他們指示。
母親遺傳耐性與熱情 「不必強調對跟錯」
出身於教師世家的Massimo,母親及姊姊皆為人師表,加上於大學時修讀運動科學,並曾於足球隊內工作,培養出他透過足球跟小孩相處的興趣,以足球教練身份一圓教師夢,「心內有股熱情去教育下一代,看見小孩們開心,我便很快樂。」Massimo坦言工作最大困難,是跟青年人直接溝通,過往在中國工作,總是有位翻譯員跟隨,球員難以即時了解自己的意思,幸好足球是種共同語言,還加上自己一點點過人的耐性。的確,要求小孩整齊地排隊已不容易,更何況要他們跟隨指示地進行一個又一個遊戲,但Massimo沒感不耐煩,反而以趣怪的表情及誇大的動作去吸引注意,讓小孩能夠投入其中,得到最純粹的快樂。
這或者便是外國人跟香港人相異的地方,以訪問當日幼稚園校訪為例,Massimo要求學生在「Stop」一聲後,走到場地四角的指定範圍中,按身上「龜背」顏色分組。部份小朋友在場中心遲疑之際,卻有學校教師走上前指導他該走向何處,結果遭Massimo阻止,「這是香港其中一個問題,社會教育強調對與錯,若你做對,便可達到某個成就。有些孩子只是需要多點時間去思考,不必強逼他們去做任何事。」
他們未來能否成為足球員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做個好人,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培育自主想法 「先學做人再當球員」
足球作為團體及情境運動(Situation sports),講求球員在每一時刻的決定能力,讓球員自主地思考如何抉擇,亦是國米青訓的宗旨,「我們在培育有想法的球員,錯誤並非像洪水猛獸,而是成長的一部分。若你做錯了,下次便會做得更好,所以我們不會懲罰,高密度地重複練習,球員自然會改善,這理念適用於所有事。」
國際足協(FIFA)同樣在對草根足球的定義中提到,足球為社會帶來的好處,並非只是球賽本身這麼簡單,而是向大眾灌輸了團體合作、社交發展及健康等訊息,Massimo因此特別提及國米「Man first, player then」(先做人,再做球員)的信念,「球員本身的行為更重要,如果懂得尊重別人及遵守規距,他們未來能否成為足球員這件事並不重要,最重要是為社會注入正能量。」Massimo指大部份港孩的臉上都時常掛滿笑容,且願意聆聽及學習,享受足球的樂趣,加上身邊有很多對草根足球充滿熱情的有心人,他相信只要逐步逐步來,香港定可培養出自家的足球巨星。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